杨玉军 周凌凤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67)
建“大思政”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必要环节,要深刻理解“大思政”格局的丰富内涵,积极完善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工作体系。就高校而言,“大思政”主要指运用社会、高校中一切可能的力量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把高校多方力量组织起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挑战。为此,要开展科学研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的规律,用理论指导建构实践,推进建构科学化,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格局。
借助“互联网+”构建“大思政”载体,在今天这个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显得非常紧迫。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互联网发展势头强劲,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不借助现代新型媒体技术,构建合适的大思政的载体,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落伍。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共存。一方面,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形式以及教育渠道,这对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范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互联网是共享与开放的舆论场,高校必须实现传统思政载体与网络思政载体的结合,有准备且有效地应对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而这促使大思政载体的构建成为必然。
3.1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进行大思政载体建设,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速度,互联网时代是讲究效率的时代,如果还不借助互联网,把一切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资源整合起来,我们的教育手段就会显得落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就会打折扣。中国古典诗词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而且丰富、富于形象性,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如果借助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必然会推动中国古诗词的传播速度,扩大中国古典诗词的接受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这个是以往所不能想象的。
3.2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在借助互联网+,推动大思政载体的建设的形成,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因为大思政载体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而且基于大思政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视频、电影、音乐等形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3.3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因为互联网的运用和使用,使得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面进一步拓宽,受众学生越来越多,而且突破了以往面对面教育的时空的限制。古典诗词因为它传播的需要,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方式,使得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比以往更加便利化、内容丰富性、生动性,让学生在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的下,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现在影响千家万户,诗词大会的多媒体交互功能,让诗词的传播和接受达到了亿万,把抽象的理论教育转化成感性的物象,一方面避免了说教,另外一个方面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具有了新的表现形态。
3.4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态交互性和反馈性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及时得到教育后的信息反馈,建立“互联网+”大思政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可以增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思想的动态交流,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了解教育效果。中国古典诗词通过创新互联网大思政工作载体,获得了更为广阔的传播路径,传播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提高了受众率,诗词内蕴含的思想教育元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被教育者的思想,从而实现教育者想要达到的目的。
4.1 顺势而为,丰富网络思政教育载体。这是构建大思政载体的重要基础。
丰富网络思政载体,不断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新技术、新观念、新平台,增强大学生思政载体的多样化。我们说的多样化不仅是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平台或者方式的多样性,而且还是指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文化或者文艺活动。这里的多样化,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多样化,例如今天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平台,也还有传统的面对面授课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今天的时代条件给予我们太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了。中国古典诗词肩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使命,它应该也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育平台渗透进大学生的兴趣中,让学生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接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丰富网络思政载体,还指善于利用各类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各类文化或者文艺活动。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中国成语大会》这样的文化类节目,其实也隐藏着一个潜在的使命:对中国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中国诗词大会所起的效果远远超出栏目策划者预期的效果,就是因为中国古典诗词里面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人文主义和人文情怀,大学生在接触古典诗词的时候就能受到这里面思想的熏陶,从而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4.2 因势利导,提升网络思政内容品质,这是构建大思政载体的核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丰富内容品质,把一些思想教育内容丰富的文本、流行歌曲、电影等加入互联网平台,力争扩大这些正能量丰富的内容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受益。
4.3 强化互动,在思想的互动中实现育人目的。优化网络思政主体对话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互动,是推动大思政载体载体建设充分发挥自身教育功能的有效路径。我们要让接受教育者不仅仅是观众,还是参与者,在互联网+大思政教育平台上,每一个人都是观众,每一个人同时也是教育者,这样就能把受众和教育者合二为一,真正实践“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育理念。
4.4 加强监管,塑造良好的网络思政环境。良好的网络思政环境,是我们顺利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互联网良莠不齐,如果不加以监管,网络思政载体就会偏离我们的设计初衷,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大思政载体的监管包括对网络舆情以及各种网络思想政治载体的管理。如果忽略监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出现欠缺针对性,如果忽略对网络思想政治载体的管理,大思政载体的作用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互联网固然有其便捷的一面,但是离开监管,互联网就有可能背离我们教育的初衷甚至走向我们初衷的反面,对这一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经常提醒自己的。对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加强监管,让各类网络思想政治载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助手,从而塑造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的生态环境。
5.1 人机互动,交互式
通过互联网和丰富的载体平台和载体内容,可以实现在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机互动,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交互,可以第一时间反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5.2 海量信息,云覆盖
通过互联网+大思政载体的建设,平台的海量化,思政载体内容的海量化,都让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内容无所不包,几乎都可以覆盖思想的各个层面。
5.3 潜移默化,生活化
互联网+大思政载体的运用,避免了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隐藏,取而代之的是从日常的生活入手,道理隐藏于背后,避免了直接的说教的枯燥和受众的排斥感。使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引导学生看到事物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与学生开展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
5.4 超越时空,全天候运转
因为是借助互联网,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在互联网模式下,受教育者可以超越时空的现状,受教者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受教覆盖面因此而得以空前增大。
中国古典诗词因为其自身特点,在互联网+的时代,是一种更为获得普遍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载体,无论是从思政教育的隐藏性,还是文本传播的网络化,都是非常便捷的。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思政工作载体,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但不再无能为力,而是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