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410)
“有不少词的词义是可以加以解释的,因为在它们的所指和能指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这种能够解释词义的联系称为词的理据(la motivation du mot)”[1], 而认识词的理据有助于法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该词的词义,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总结那些在现代法语中仍然存在理据的派生词, 以下我们将结合几个简单具体的例子来分析及总结派生词的词缀及转换问题, 力争让学生在了解此类规则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便于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丰富词汇量。
法语的构词方法有派生法、词类转化法、复合法、简化法和拟声法等,最主要的为派生法[2]。所谓派生构词法,亦即通过在词根前后加词缀已构成新词的方法,而法语中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单词种类繁多, 然而对于基础阶段的法语学习者而言, 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规律总结。例如常见的法语前缀co-,通常表达的是“共同”的意思,那么结合pain(面包)一词,则构成新词copain(伙伴),伙伴也就是能共同分享面包的人, 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并记住此类构词方法, 之后再遇到类似的如coaccusé、coassurance、cocontractant、coédition 这些词, 则能够推论得出其分别为共同被告、共同保险、共同契约人及共同出版的意思。
法语词汇构成的另一种常用方法为词类转换法,主要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以及副词等各词性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这类转换词通常仍保留原有的词根,一般可参照一般规律进行变化,如《法语1》第13 课的Les quatre saisons 一文中所出现的颜色词汇的变化,如verdir,jaunir,rougir 等,再结合同样在文章中出现的vert,jaune,rouge 等词汇,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对这两组颜色词汇进行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主动得出在一般情况下,颜色形容词通过添加后缀-ir 可转化为动词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补充blanc,noir,bleu 等转化为blanchir,noircir,bleuir 等词汇,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参与感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再者,随着全球化及网络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语言词汇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次文化大融合的过程, 因此对于外来词及网络新词的及时更新也显得尤为必要。18世纪中叶前,法语词汇对英语词汇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在此之后,由于英国的迅猛发展,英语也在现当代年轻人中愈发流行, 这也导致法语中向英语借词的行为屡见不鲜, 如tee-shirt, week-end,football,club,tennis,tramway 等英语词汇, 在当代法语中的使用频率也依然很高。这种情况下,可利用法语学生在已有的英文词汇基础上, 主动利用英语在法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作用。
另外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应对新词的出现,法语新词往往出现在那些社会生活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它们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 也能敏锐地反映出当前法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随着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 适当在法语词汇教学中拓展原有词汇新的含义, 不仅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此类单词的理解记忆程度, 也能进一步了解法国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社会现象。例如,ami 原义为“朋友”,随着各种社交软件的兴起,现新增了“社交网络的相互关注”的新定义;mur 原义为“墙”,现增了“社交网络成员的个人主页”新定义;bibliothèque 原义为“图书馆”,现增了“程序库”的新定义[3]。而这些新词的变化要求教师时刻关注词汇新动态, 及时更新自己的词汇库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传达给学生。
在掌握了一定的法语词汇量的基础上, 可适当鼓励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法语的搭配及习语的用法,我们知道语境对于判断词汇的语义的重要性, 因此语言学习者有必要了解法语习语搭配背后的词源关系,对其寓意有一个深入准确的理解, 以便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们,让词汇学习更加得心应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法语词汇教学中掌握习语使用的典故, 并融合相应的法国历史、文化和习俗知识并将其传递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进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水平。
适当讲解一些简单词汇背后的隐喻及小故事,可以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例如,entre la poire et le fromage 这一俚语,字面语义为“在梨子和奶酪之间”,而深追其背后的隐喻来源, 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旧时习惯表达源于古时的法国。当时的法国人席间很少能吃到水果,只有在吃作为尾食的奶酪之前,人们才会吃一个梨,以清洁口腔并使味蕾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此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热烈和谐,算是就餐者身心最为放松的时候,因此现在这一俚语多用表示“饭后人们话匣打开,从容交流的时刻”,而早已与这一旧时的用餐习惯无关[4]。
再比如,学法语的同学都知道faire la grève(罢工)这一经典法国特色文化,但鲜有人深究其背后的故事,其来源与当时市政厅广场旁边的沙滩“ grève”上的搬货工人有关,18世纪时工人常在沙滩广场等待雇主雇佣,工人若是不满意雇主开出的条件,则拒绝雇佣并继续待在沙滩广场上, 这种做法当时被形容为“faire grève”,久而久之就演变为现在的“faire la grève”。
再如c’est un vieux renard (这是个老滑头/老狐狸)以及其他类似的俗语表达,教师可适当在课堂上穿插其典故,并鼓励学习自己寻找其背后的隐喻含义,加深理解,并拓展其文化知识。
词汇场指的是一个具体概念相关联的词的集合[5]。而词汇场内部的词与词之间具有一定的联想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像我们前面部分所探讨的通过构词法来猜词义, 而是更进一步地通过不同的词汇来凸显同一主题。教授学生关于词汇场的概念及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语义,毕竟词汇只是建构篇章的基础,最终还须回归篇章进而理解主题内容。
比如,提到工作travail 这一单词,我们能通过其余的、与之相关联的概念在脑海中绘制出一个场景,从而构建出对工作一词的定义。这些与工作相关联的词有:travailler(工作)、bureau (办公室)、salaire(工资)、 repos(休息)、 grève(罢工)、 jours ouvrables(工作日); jours fériés(节 假日)、 chômage(失 业)、 vacances(假 期)、employé(职工)、 département(部门)、 employeur(老板)等等,而通过这些词所建构起来的词汇场,我们可以判断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否精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给定主题的方式, 引导学生联想或者查找出相关主题的词汇, 再通过组织词汇表达句子乃至篇章段落,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发表对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及看法。
通过以上几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法语的每个词汇其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词与词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 因而我们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不能仅仅停留在单词个体之上, 而应主动寻找词汇之间的联系,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例相结合,将这些规律总结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 帮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发挥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需要指出的是, 语言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而构成语言的词汇也会经历一个产生、发展甚至部分消亡的过程,因而有些规律并不是绝对通用,仍然有其特异性,这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仔细甄别,避免盲目地生搬硬套, 更需要经过实践练习来检验并熟悉各种规则及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