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超
由文献记载可知,从商汤至商纣,31位商王曾都(居)于亳、嚣(隞)、相、庇(耿、邢)、奄、殷等地,其中相为商代河亶甲时期所居的都城。从考古材料看,郑州商城遗址具备商代都城性质,且其作为商都延续时间较长,年代涵盖商王朝前期。那么文献所载的商代相都地望如何?学界有几种不同观点,本文拟就这些观点进行辨析,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史书中有不少关于商代相都的记载,且记载内容较为一致。《尚书·咸有一德》载:“河亶甲居相。”《史记·殷本纪》曰:“帝中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世本》曰:汤始居亳,仲丁迁于隞,河宜甲居相,祖乙迁于邢,盘庚复居亳。《太平御览·皇王部》引《竹书纪年》曰:“河亶甲自嚣迁于相。”在此之后的史书中均有类似的记载,可见历代学者均认为河亶甲居相或迁相是一个史实。
关于相都之所在多有争议。其具体地望,主要有五说,分别是沛县说、临漳说、西河(豫西)说、安阳说和内黄说。
1.沛县说。丁山先生依据孙星衍的《尚书古文注疏》,认为《古本竹书纪年》中的“河亶甲征蓝夷,再征班方”,蓝夷和班方均在汉代东海郡,又据《水经注》等有关睢水“过相县南”的记载,认为相在沛郡相县[1]。陈梦家先生认为:“河亶甲所迁之相,即睢水注所说汉沛郡的相县,今符离集西北九十里。”[2]即今天徐州市南、宿州市北一带。邹衡先生认为沛郡相县说难以成立[3]。从考古材料可知,徐州、宿州一带发现的商代遗存较少。安徽北部的商代前期遗存主要发现于亳州青风岭、钓鱼台、牛市集堌堆,含山大城墩,巢湖神墩。该地区商代前期文化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地方文化类型,它与中原商文化交流,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据杨立新先生分析,安徽淮河流域中游,是古代淮夷族活动的中心地区[4]。因此,沛郡相县说还无法从考古材料上获得证据。近年,不见再有学者著文支持这一说法。
2.临漳说。仅见于清代文献记载。《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一○九引清《彰德府志》:“河亶甲故城在临漳县西南五十里,今孙陶集即其故址。”《大清一统志》、清《临漳县志》均记载此说。今人几乎无人支持。
3.西河说。孙淼先生认为“西河在今洛阳以西、秦以东的地区”,“西河即相”,故河亶甲所迁之相“有可能在豫西”[5]。方诗铭先生和王修龄先生根据 《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中“殷整甲徙宅西河”的记载,认为西河即相[6]。邹衡先生认为此西河应为卫地西河[3]。可见,西河是否与相为一地尚难确定,且文献记载的地名为西河者不止一处,故西河说证据不足。
4.安阳说。始于唐代。唐杜佑《通典》卷一七八相州条:“相州(今理安阳县),殷王河亶甲居相,即其地也……后魏道武置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义。”未明确其地点,宋代学者指出了相的具体位置。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引《类要》:“安阳县本殷墟,所谓北蒙者;亶甲城在五里四十步,洹水南岸。”宋罗泌《路史·国名记丁》曰:“《元和志》内黄东南十三故殷城亶居。今相州有畿城、商亭。河亶甲故城在安阳西北五里,亶甲冢在城外西北隅,洹水南岸。”既提到河亶甲之居在内黄,又提到河亶甲故城和亶甲冢在安阳。宋吕大临《考古图》:“乙鼎,得于邺郡亶甲城,足迹罍得于邺,闻此器在洹水之滨亶甲墓旁得之。”此后,元明清时期的不少学者,均持此说。元纳新《河朔访古记》:“安阳县西北五里四十步洹水南岸,河亶甲城,有冢一区,世传河亶甲所葬之所也。……黄堆冢,在河亶甲城西南,世传乃河亶甲后之冢也。”明成化《河南总志》:“河亶甲城,一名畿城,在安阳县西北洪河里,昔河亶甲自嚣徙居相即此。内有商亭,河亶甲所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安阳县相城条曰:“在府西。《帝王世纪》‘河亶甲居相’,今城西北五里洹河南岸有河亶甲城,一名畿城,即相城矣。”此说在宋代以来明确指出相在安阳县之西北洹水南岸,有亶甲城、亶甲冢,所指区域应是今小屯一带。自发现甲骨文以后,罗振玉先生通过对甲骨卜辞中殷王名谥的研究指出:“洹水故墟,旧称亶甲,今证之卜辞,则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7]初步确定小屯一带乃汉代以来史书所载的“殷墟”。陈梦家先生指出:“由于安阳之改称相州、相县而《竹书纪年》有河亶甲居相之说,因此自宋以来小屯殷墟冒河亶甲城之名。”此后,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学界对小屯殷墟的性质几乎没有争议,多认为属于商后期盘庚或武丁之后的都城,仅有少数学者认为是武丁至帝辛时期的宗庙区、陵墓区和大型祭祀场所[8],至此安阳说基本被否定。
洹北商城被发现以后,安阳说再次被提起。《中国文物报》刊登署名为文雨的《洹北商城遗址与河亶甲居相》一文,认为其性质不排除有盘庚、小辛、小乙所居的可能,但其早期是河亶甲所居之相的可能性似乎更大[9]。文章指出若花园庄遗址的堆积以早期为主,且夯土基址等重要遗迹多数属于这一时期,那么判定该遗址早期为河亶甲所居之相就更没有什么问题了[9]。主持钻探工作的唐际根先生、刘忠伏先生随即指出:“关于该城的性质,目前不能排除是盘庚所迁之殷,但不可忽视河亶甲居相的可能性。”[10]他们的这一观点在其以后的著文中也多次强调,“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甚至曾先后相续地发生过”[11]。上述文章均未对洹北商城的性质进行充分的论述,更多的是推测。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进展,有关洹北商城和小屯殷墟性质的观点趋于统一。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小屯殷墟作为商王盘庚至帝辛时期的晚期都城逐渐被认同。李民先生在洹北商城被发现之前从文献资料出发,敏感地认识到盘庚始迁之地非殷墟[12]而是漳河南、洹河北的洹北商城之地[13]。有学者注意到殷墟遗址缺少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时期的宫殿、王陵、甲骨文和青铜重器等与王室活动有关的遗存,盘庚一辈未都此地[14],这也是相都安阳说再次重提的原因。此后不少专家学者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支持洹北商城为盘庚始迁地的观点[15]。
从文献资料很难否定洹北商城为相都的观点。从考古资料看,洹北商城很难与相都对应。有关洹北商城的年代,发掘者经过十年来数次工作后总结认为,最早的宫殿始建于中商二期,宫城墙建造年代可能与宫殿区同时或稍晚,大城城墙夯填时间为中商三期,中商三期之时,大片宫殿被火焚毁。何毓灵等先生赞成洹北商城是盘庚迁都之所在的说法,并认为洹北商城与殷墟存在此废彼兴的关系[16]。洹北商城所分的早晚两期同样前后相连,没有缺环,胡洪琼先生分析认为,如若把早期与相都对应,中间还需加入“祖乙迁邢、南庚迁奄”的考古学年代[17]。因此,认为洹北商城为河亶甲相都,洹北商城的年代即河亶甲至小乙四代十王在位的时间,这显然不太可能。因此,相都安阳说不能成立。
5.内黄说。《史记正义·殷本纪》引《括地志》曰:“故殷城在相州内黄县东南十三里,即河亶甲所筑都之,故名殷城也。”《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六河北道一相州内黄有:“故殷城,在县东南十里,殷王河亶甲居相,因筑此城。”《太平寰宇记》也有类似记载。不少学者从此说。《嘉靖内黄县志》卷八古迹“城垒”曰:“亳城: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以上文献多言相在今河南内黄县东南十余里或西南二十五里处。多数学者赞同此说,以岑仲勉先生为代表[18],丁山早年也力主此说[19]。李民先生、张国硕先生认为相比之下,内黄说文献材料证据充分,河亶甲迁都于此,当较合理[20]。邹衡先生对内黄说文献记载的矛盾之处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数据的不同应是内黄县址变迁的缘故,几种文献记载实指同一地点即亳城乡一带,并明确指出亳城乡附近的刘次范遗址很有可能是河亶甲所居之相[21]。刘次范遗址位于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西距亳城乡1公里,属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邹衡调查该遗址时采集到了仰韶、龙山、二里岗、殷墟以及两周时期的陶片。该遗址地势较高,在地表采集到仰韶至战国多个时期的遗物,据村民介绍,推测文化堆积厚数米,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大型遗址。亳城乡一带的其他遗址也值得关注,期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