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喆,王飚,彭京美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天津 3001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占有重要地位,表明在新时代我们对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也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疏”意为疏通、消除。“导”意为启发、引导。“疏”和“导”合为“疏导”即启发心智、疏通困惑,消除不适,引导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疏”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做好疏通工作才能发现隐藏在内心的症结所在,进而才能引导学生向着理性平和健康的心态发展。如果在教育中只疏通而不引导,那些错误的思想和言论就会放任自流,使思想政治教育想要达到的效果与初衷背道而驰[1]。疏通和引导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做好疏通工作,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到学生的心理过程中,进一步引导才能达到所要的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去化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困惑,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点,遵循大学生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疏导的理念和方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以同感、共情的心理学技巧缓解其心理压力,宣泄其不良情绪,促使大学生在心理自建的过程中真正解决思想问题[2]。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了解专业院校高职生的个性特征,熟悉高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活动状况,从而为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通过与大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给予积极关注,让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进而感到愉快满足,促进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探索,缓解其心理压力,宣泄其不良情绪,促使大学生在心理自建的过程中真正解决思想问题。
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由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到亲密对孤独的冲突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既面临着自我同一性的构建,又面临着与他人同一性的融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中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着生理、安全、归属与爱、自尊和自我实现交叉融合的多种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只从理论上批评学生,规定上约束学生;更应该从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走进学生内心,疏导学生心结。因为心理问题往往是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联系在一起的,是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离不开心理活动,并受心理活动的制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之后,又可以有力地调控心理活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心理疏导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使之能更好地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可以使教育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能够更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高职院校大学新生在入学后要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奋斗目标的转变、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际交往方式的转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面临这些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困惑,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传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选择科学的练习方法,自主展开学习,并通过反馈调整学习的节奏。但也会遇到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足,考试焦虑等问题。高职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及时与他们谈心谈话,通过学业预警机制的建立等方式,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高职院校大学生大都远离家乡,他们渴望与周围的人分享交流自己的体验,融入班级群体中,但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他们的交往范围又不限于地域,以至于热衷虚拟空间交流,疏远现实交往。不仅如此,他们还面临着恋爱选择的困惑,甚或失恋的痛苦。高职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帮他们理顺人际关系,化解交往困扰。
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他们择业过程中,有憧憬也有迷茫,有奋力争取也有畏缩不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全面系统理性地认识职业特点、行业发展,将现实环境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合理规划职业人生,减少徘徊犹豫,从而积极就业。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机制,涉及制度、理念以及物质三个层面。对此需要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以及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理念制定相应的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规范[3]。
建设心理疏导机制要在制度层面上,要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因素,制定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细则,需要对心理疏导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对涉及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学生个人隐私部分签订保密协定等。在办学理念层面上,高职院校应坚持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关注学生的尊重、爱与归属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保证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在物质层面上,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高雅的文化氛围中达到以境育人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要挖掘自身潜能,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借助网络平台等新媒介传播手段,建设心理疏导机制,发挥网络心理疏导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认知疏导法,改变大学生不良的思维方式,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熟练地应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是由于他对某些失去的认知造成的,要解决目前的问题,需要对其认知过程和观念进行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既获得快乐和满足,但也存在摩擦和冲突,引起郁闷烦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运用正确而健康的情绪疏导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如采用合理的宣泄方式,转移或替代负性情绪,自我暗示与自我激励等心理疏导方法。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运用体验疏导法,指导学生拍摄心理默剧、举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等实践活动,让受教育者通过参与活动来获得体验,使受教育者在行动过程中,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保持健康和谐的心理状态。
固守传统批评教育方式,难以获得学生的思想认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教育者就必须读懂学生的言行举止,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采取行之有效的化解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掌握必备的心理咨询沟通技巧,能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流露出真实情感,倾诉出内心的不良情绪,并且能够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运用心理疏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疏导水平。
和谐的校园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重要载体。构建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实效性。构建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强和谐校园建设的强大动力,用正确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才观。
同时,根据每所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和机构设置,建立校园舆情汇集机制,建立学院、系部、班级和宿舍四位一体的心理干预和防御体系。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排查,及时通过心理疏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职院校利用心理疏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营造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疏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灵成长,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