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慕课的应用分析

2019-12-26 07:40王乃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思政教学模式

王乃仟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 471000)

被誉为“数字海啸”的慕课已经席卷中国,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产生了革命性风暴,现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太过单一的授课方式,严重扼杀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单线授课方式,会让学生被动消化知识,丧失学习的兴趣,从心里有抵触情绪,慕课的出现,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一次变革,它改变了以往的单线授课模式,授课环境也不仅局限于课堂,更为新颖的数字化教学,致使很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同学,重新认识了这些课程,让高校思政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1 慕课发展成功的优势

“慕课” 的英文缩写为MOOC,拓展开的英文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有关数据表明,自2013年慕课正式迈入中国,到2018年,经过5年的发展,使用慕课进行学习的人数突破7000 万,这样的数字,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是怎样的原因使慕课背后拥有如此庞大的使用量,追究原因,还是慕课这一教学方式的创新[1]。

1.1 教学理念的变革

传统教育模式相对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慕课”教学通过多人在线交流的方式,增加学生的互动性。慕课引进“翻转式课堂”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提前了解授课教师提供的视频、音频等学习资源,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人独唱将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好的体现教师教学载体、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时空之间的互转,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使用慕课进行授课,根本上弥补了之前传统模式教学所造成的受众人群少,时间局限性等等因素,慕课教学打破校园围墙,让授课不局限在校园中,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以及有心向学的社会人士都是公平合理的,再加上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更能体现出慕课教学的人性化。

1.2 教学方式的变革

慕课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在课堂上,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让网络化学习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性,调动积极性,从而实现学习资源、环境、方式和风格的混合,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别的是,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或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这样的变革,无疑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 微课程的增加

慕课可以很好地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教师在运用慕课中“微课程”进行授课时,会出现类似游戏一样的小测试来帮助学生学习,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的记忆力,替换掉传统教育方式中通过死记硬背来达到高分成绩的弊端。

2 慕课在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过于形式,监管不足

慕课是基于网络进行的师生授课形式,在授课时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支配,进行自主化学习方式,而这种形式的合理化也恰恰存在着弊端。因为慕课教学过于形式化,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难免会发生监管不足的情况,虽然慕课中的技术手段可以规避这种现象,让学生按时观看视频学习,并在线督促学生完成任务,但是由于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要规避监督手段的方法仍然很多,教师虽然观看到学生看视频的动态,但并不意味着学生有认真在看,同样的,在回答教师问题中,也一定程度上存在抄袭的现象,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方式并没有达到碎片化学习的效果,在课下认真学习的人仍然占小部分,因此从监管方面来讲,慕课教学就没有达到传统教学的效果,学生“逃课”的现象时常发生。

2.2 混合式教学,导致定位不清

因为受教人群的不同,往往线上与线下存在内容定位不清的情况,为实现线上学生对于课程更好的理解,很多教师尝试在线下开设相同的课程,同样也能更好监管学生学习。尽管这样,线上与线下所教授的内容也不能达到完全一致的地步,线上教学与线下授课内容相分裂的现象仍然存在,使慕课教学进一步形式化,线下教学的内容定位不清[2]。

2.3 价值观影响受教程度的不同

因为慕课网络授课的原因,致使受教人群不同,师生之间无法通过短时间交流达到互相理解,意识形态教育功能也随之减弱。影响思政课学习的一方面因素取决于价值观,因不同学生成长经历的差异性,导致价值观的形成路径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4 同质化现象泛滥

慕课教学平台可以共享国内外众多高校的优质课程,因此,随之而来的便是同质化现象。学生在平台听同一位教师或者课程的视频时,虽然有助于慕课的传播和解读权威流行思想,但因为思政课学科多、多样化等背景,相似的课程也会遭到平台的抹杀。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基本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史学等多方面学习内容,但现实的教化作用在学生的价值形成、思想成长方面也同样不可小觑,同质化现象的泛滥,无可厚非地成为慕课教学中的致命一点。而高校年轻教师因为慕课的发展被冠以“名师慕课”的标签,也会受到一定冲击。

3 慕课教学的改进措施

3.1 提高学生自主意识,明确慕课授课目的

思政课在授课中,应以教学的目标和育人的理念为前提,思政课的教育不应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目标价值的塑造,知识传授在思政课教学中只是一种基础,通过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真正的立场,才能起到走心走脑的目的。慕课给思政课带来的改变,具体实现在“教”与“学”的辩证中,这也是普遍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但是这种方式的改变,可以说是受翻转课堂的影响,这种教学形式在信息化时代获得了更好地推广环境,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这种提升学生参与感,加强教学针对性的方法对于价值观塑造的思政课教学无疑具有更大的意义。

通过慕课授课时,应加入学生讨论、探究和自主学习等内容,在学生观看视频时要求学生加入小组讨论和共同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对于不同观点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积极作答,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更高效的检验学习成果。对于超出知识范围外的思政课,在进行慕课教学时,教师应将知识点转为更通俗易懂的形式,与生活实际结合来分析问题,能够易于学生吸收,帮助学生问题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慕课这种授课方式相对于传统教育更加灵活生动,以这种形式进行授课,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因教师网上授课导致的监管不足等现象。

3.2 拆分部分章节,划分学习人群

慕课教学因为课程的广泛性,致使学习的人群不同,对于不同的人群,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接收和理解课程的能力大致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前,标记出此次视频课程中受教育的群体,可以一部分是接触过此类知识的学生,一部分是未接触过此类课程的社会人士,从这一点出发,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思政课的内容,同时发挥学生更大的潜力,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互动中来,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前提下,也帮助了老师,是双方都进步的关键。

3.3 拓展更丰富的教学视频

慕课是一种新型教学工具,它超越了传统教学中运用的幻灯片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公开课这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在当前对于慕课的使用中,有两个极端的倾向,即把慕课作为教学的全部或仅仅把慕课作为一般的视频资源提供给学生,都会影响功能的发挥与应用的前景。对于未来慕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从3 个方面来探索。第一,深度挖掘线上资源,整合并完善慕课教学体系。通过影视作品、案例库、习题库、拓展性阅读材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推广等内容的匹配,形成更为完整的知识传播体系。第二,提高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多元的课堂翻转形式。对于慕课中已经存在的教学内容,不应强加给授课老师采纳,而应由教师设计后,融入已知的课程中,最好联系生活实际来设计,这就有利于线上与线下教学部分的融合,教师运用慕课资源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要求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在课上进行知识点拓展。线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保障知识框架的完整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的准确性基础上,采用与自身专业研究相关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这就有利于发挥授课教师的自主性,并为学生提供更大课程选择的自由度。第三,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线上不同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平台,同一所高校内学生所塑造的价值观往往都是封闭的,在缺乏外界因素刺激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学生容易属于思考,意识僵化,而通过线上构建的交流平台,会利于各高校间学生价值观的传递与扩散,形成不同的学习意识,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不同层次社会群体的存在,对社会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3]。

4 结语

慕课作为一种新生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困境,它能够在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同时展现高校教师的教学实力,对于教育本身来讲,慕课在做一件正确且有意义的事情,然而从辩论的角度来看,在探索思政课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完全摒弃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考虑我国各高校间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性质特点来设计,努力打造适合我国高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思政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思政课“需求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