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探讨日本“以和为贵”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019-12-26 07:40李翠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日本

李翠玲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

人类的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 多年前,但是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日本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是1970年在大阪举办的万博会为契机,进入了启蒙阶段。当时外国人对日本社会的高速经济增长,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以及日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但日本的跨文化交际快速发展是在80年代之后,特别是在日本经济进入泡沫阶段之后,日本的经济及文化受到了来自各国不同人士的质疑。由于日本的“归国子女”的教育问题等,日本重点在教育和商业方面展开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并在全日本各个大学、专科大学也开设了相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课程。与此同时,还出版了相关的书籍和论文。

在我国, 将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跨文化交际指具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胡文仲2005:5)[1]。在30 多年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历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直是外语界和对外汉语界所关注的重点。跨文化交际能力指在一个具体的交际语境中,交际者双方认知彼此的多种文化身份,有效地协商文化含义并得体地施展有效交际行为的能力。一般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 的定义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陈俊森、樊藏藏1998)[2],在这个定义中,“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涵盖交际的“有效性”和“得体性”这两项评判标准;“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中,“能力”是一个外显性指标,即跨文化交际的“器”,“素质”是一个内隐性指标,即跨文化交际的“道”。

国内学者围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主要侧重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外语教育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我国学者已发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论文近300 余篇,专著20 余部,初步形成了一套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体系。王秀文在《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一书中也提到,当今国际交往中,单凭语言能力并不足以弥补文化隔阂,你要讲一种语言,就必须理解创造那种语言的人民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3]。第二,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外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者们从文化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层面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该文拟“以和为贵”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日本“和”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 日本的“和”文化对日语表达方式的影响

1.1 日本“以和为贵”文化形成的背景

自古以来“以和为贵”的精神成为一种日本社会的约束力。如果有人敢于打破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就会遭到其他人员的排挤、冷落,被视为不通风俗人情。日本人在日本江户时代就有“村八分” 的说法。也就是说,对一些在村里莫不守规的个人或家庭,村里的其他人会除了发生火灾或丧事两项进行协助外,其他事情都会与其断绝交往,不相往来。比如,在村中有人进行了盗窃、斗殴或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偷懒,或不遵守村里规定的人,人们就会视为该人已经扰乱了村里的共同秩序,从而除了上述的两项事情外与其断绝交往。日本古代的“村八分”的现象,在现今的日本社会也较为常见。比如,在公交车、车站、医院等一些公共场所很少有人大声喧哗,甚至使用手机。如果有人不遵守规定,则会招来别人嫌弃的目光。

日本文化这种“以和为贵” 的精神也可以说是受“稲作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日本人自古以来就以种稻为生,把稻米作为主食。众所周知,在农业不发达的古代种植水稻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种植水稻需要育苗、筑堤、灌溉、收割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这是一件费力又劳心的工作。繁杂的工作别说一个人,甚至是一家一户都难以完成,常常因为灌溉的问题而打架,尤其是在干旱的时候,邻舍之间、村落之间都是因为水的问题而发生吵架现象。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意识到团结一致才能够战胜自然,生存下去。这就产生了“村庄共同体”。任何事情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才能够抵御恶劣的天气,使得农耕生产得以顺利进行。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体现为“集团意识”。人们明白,只有通过村庄共同体才能完成任何一项工作。实际上就是全村人形成了一股力量和团结精神。这就是“和”的基本含义。铃木大拙在「東洋の考え方」里面提到过「忠君愛国のいいところは個人を犠牲にしても全体のために尽くそうとするところにある」[4](所谓忠君爱国就是即使要牺牲个人利益也要效忠于集体。)其实这与古代的“村庄共同体”精神是一致的。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现代的日本社会,并体现在各个方面。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要齐心、要和气、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干好一件事。即使在语言表现和词汇的运用上也都遵从“和”的精神。这种“以和为贵”的观念植于日本人的心中。所以,就不难理解日本人说话出现那么多寒暄语,说话那么委婉。这种“以和为贵”的观念在日本一代代传承下去,直到当今的日本社会。

“以和为贵”的观念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约束力。即使是在现代社会里在日语表达中日本人也不敢破坏这种约束力。日本人很怕被大家所嫌弃,处处都要遵守“和”的精神。因此,也就有了从孩提时期开始,父母或学校的老师就会教育他们要老实听话、学会尊重别人、尽量考虑别人的感受,以及要自觉遵守各种规矩等等。比如“沈黙は金”“以心伝心”“空気を読め”“察し”等都是告诫人们不要乱说话,要学会察言观色、体谅别人。不仅如此,各种媒体的宣传力量也不容忽视。例如,日本的动漫、漫画以及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很少有描写某个英雄个人奋斗事迹的。就算是有英雄人物,也大都是以大家的共同努力为前提而取得成功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故事的主人公少女千寻,在搬家时,由于父亲开车走错路,来到了一个非人类居住的神奇世界并被汤婆婆控制,被迫改了名字为“小千”。虽历经了各种艰辛,最终在白龙以及众人的帮助下,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并与父母团聚。正是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日本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较强的集体意识。日本人之所以能在二战后的废墟中迅速恢复经济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可以说这和日本这种强烈的“和”的精神不无关系。

1.2 从日本的社交礼仪看日本的“和”文化

日本这个国家四面环海,是一个使用单一语言的单一民族。在进入近代之前,国民主要以村落为共同生活体,种植稻米,形成了日本固有的“稻作文化”。因为岛内气候变化多端,且自然灾害较多,加上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生活物资匮乏,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往往需要相互依赖生存,逐渐形成了较强的集团主义观念,即以“和”为贵的精神。与欧美等西方国家人相比日本人更加重视礼节,在言行上更加谦虚谨慎,不爱自我展示。为了保持这种和谐的气氛,在集团生活中,日本每个人都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勤奋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甚至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日本人的这种集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具体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日本人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与人见面时要严格遵守时间。在日本人眼中不遵守约定,任何迟到的理由都是所谓的辩解。因此,日本人约定与人见面时,基本上都是提前2~3min 到场。如果是因为堵车等原因迟到,与约定的人见面后,首先不是自我辩解,如“ああ、電車が遅れたせいで遅刻しました。”(因为火车晚点,所以才迟到了。)而是向对方道歉“お待たせしまして、本当に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让您久等,真是十分歉。)如果对方不问你原因,自己则无论如何也不会为自己辩解的。由此可见,从日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以“以和为贵”的精神。

(1)“以和为贵”文化的具体表现。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寒暄是不可或缺的。日本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的人物面前寒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寒暄就是鞠躬。如果是遇到熟人或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轻轻鞠一个躬就可以。但是遇到上司或前辈等就要深深地鞠躬,对鞠躬的姿势、身体的倾斜角度、目光的着落点、脸部表情等都有要求。通过鞠躬可以看出对对方的尊重程度,上下关系等。相反,如果鞠躬的姿势、 目光等不对则不仅起不到尊敬对方的意思,还可能被对方误认为对自己有敌意。除了寒暄外,日本人在表达谢意或谢罪时都有鞠躬的习惯。日本这种鞠躬文化不仅圆滑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也反映了日本人的自我谦虚意识和自身的修养程度,体现了“以和为贵”的精神。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这些文化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了解到日本人鞠躬文化的含义,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另外,日本有“中元”和“岁末”送礼的习俗,即“赠答习惯”。在这两个节日里,日本的家庭主妇忙于购买礼品,送给平时照顾自己的人。这时,各大商场都摆出供人们购买的礼品。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重视人情的社会,重视人和人之间的来往和交流,这也体现了“以和为贵”的精神,体现出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文化。

“以和为贵”的理念还提现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日本人在与人交流时,为了不伤和气而经常采用暧昧表述、迂回表述、省略表达等表达方式。这些语言表达方式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相槌”(随声附和语)中有“そうですね”(是啊)、“なるほど”(原来如此)、“うん、うん”(嗯,嗯)、“はい”(好的)、“まあ~ね”(嗯,这样啊)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日语中的“はい”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是”“是的”“好的”的意思。同时,也有“我赞成你的意见”的意思。但有时日本人口中的“はい”未必就是“我赞成你的意见”的意思,有时仅仅表达“我在听”的意思。我们在学习日语的同时,一定要弄清日本人口中的“はい”的真正含义,以防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日本人之所以会在与对方交流的过程中不停地使用“はい”等附和语。一是在向对方表示我在听你的话,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二是体现了日本人“以和为贵”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日本人即使对你的话语持有不同意见,也不会打断你的话语,当场反驳你。除此之外,日本人也经常在各种场合使用“すみません”(对不起)。比如,在饭店招呼服务员或商场和店员打招呼时,也都会说一句“すみません”。可见,“すみません”在日本是一句具有广泛含义的词,并不一定是向对方道歉的意思,相当于打招呼或我们中国人说的“借光”“借路”等意思。

(2)日本人谦卑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交际中,也可以处处看到这种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为他人着想的语言表达习惯。在送礼的时候语言表达也是很谦虚的。日本人在给别人送礼物时习惯说“つまらない物ですが、どうぞ、お受け取りください。(不成敬意,请您收下吧。)”日本人在送给别人东西时,也总会说“○○がありますけど、よかったらもらってくれませんか。(我这里有个○○,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能不能收下? )”日本人在宴请别人时,总是习惯说“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どうぞ、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虽然没做什么好吃的,请您吃吧。)”被招待的一方,除了现场道谢外,几天后再见到主人时,还必须再客套一番,以表达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谢之意。如:先日、大変ごちそうになって、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又比如,日本人在去别人家做客,面对主人的询问“お茶にしますか。コーヒーにしますか。(你要喝茶,还是喝咖啡?)”,总习惯性地回答说“何でもけっこうですよ。(什么都可以,您随便弄点就行。)”这是一个礼节性的答复,包含了客人不愿麻烦主人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主人的待客心情,想让主人优先决定的顾虑。通过以上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看出日本人说话总是很谦虚、客气。同时,也可以看出日本人说话都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包含了对别人的尊重、不想麻烦别人、不想给别人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等方面。

另外,在日语表达中主语往往会被省略,人们更习惯于把事物描述成自然现象。某人对朋友说自己下个月要举行婚礼的表达方式,他会说“来月、結婚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而不是说“来月、結婚することにしました。”又比如,在某个国家因宗教或政治问题发动了内乱,日本人会说“○○国で戦争が起きましたよ。”,而不说“○○国で戦争を起こしましたよ。”。日本人习惯把一些事物的发生描述成自然现象,从而忽略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另外,日语中的第一、二人称的省略也值得注意。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达到淡化自己的主张的目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

以上的语言表达行为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说话、处理问题的。为了以免直接与对方发生冲突,日本人语言交流时采用“婉曲な表現”(委婉表现)、“遠まわし表現”(迂回表现)、“省略表現”(省略表现)等。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与对方发生直接冲突,以及与他人保持一团和气。例如,下面的对话就反映了日本人的委婉表达。男士为中国人,女士为日本人。男士和女士经别人介绍进行了一次相亲。在结束时,男士问女士:

男士: 僕のことについてどう思っていますか。(你觉得我怎么样啊? )

女性:そうですね。もう一つですね。(嗯,感觉还差一点。)

男士:もう一つですか。それだったら僕の足りない所をはっきり言ってください。頑張りますから。

(还差一点吗?那样的话请你明确告诉我还差在什么地方,我会努力的。)

女性:……(……)

通过这段对话,女士的意思很显然,觉得男士并不适合自己,是在委婉地拒绝了男士。但男士听到女方说“もう一つ”(还差一点)的时候,觉得女方嫌弃自己某一方面不够理想,自己再争取的话,还是有成功的希望。显然身为日本人的女方,虽然并不满意对方,却并没有明确表达出来,而是采用了委婉的拒绝方式,这是为了不给对方造成伤害,伤了和气。这体现了“以和为贵”的观念。但是,身为中国人的男方明显对日本的文化了解不够多,造成了误解,才说了上述那些话。

在日本京都有一句日语叫「京都のお茶漬け」(京都的茶水泡饭)。说的是客人去主人家做客,要回去的时候主人会挽留说「何もおへんけど、せめてお茶漬けでも」(家里虽然什么都没有,但至少你吃个茶水泡饭再走吧。)如果这时客人顺从主人的意思说「はあ、それでは」(啊,既然这样的话(我就不客气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里主人并没有真心想留客人吃饭,它的真正涵义是「食事の時間になりましたので、帰ってください。」(到了吃饭的时间了,您请回吧。)如果客人没有理解主人的话语的真正涵义而留下来的话,会给对方带来极大的尴尬。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因文化差异而在交流中所产生误会而出的笑话。

2 结语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诸如日本人在与他人进行交际、谈判时、在语言措辞上的特点的话,即能够了解日本人在与人交谈时往往会避开正面交锋,站在对方的立场给予体恤、 关怀的这种“以和为贵” 的文化,就会避免很多误会和冲突。另外,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完成必要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有意识地进行日本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是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只有在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化和习俗,才能够使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行的更加顺利、更加流畅,并能取得交际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日本
情景交际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黄金时代》日本版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