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华 刘 薇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所谓无所谓群体,就是一群对什么都无所谓的人群,从心理学角度上来所,无所谓心态产生于主体对多种角色的期待而扮演角色失败后产生的一种对策心理。以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心理上期待多角色扮演,而社会的复杂性造成他们的角色扮演失败,达不到心理预期的目标,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了忽略、逃避、冷漠的态度,最终形成了一种迷茫,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心态。无所谓群体特别容易产生在大学生之间,一些学生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在思想上不思进取,顺其自然,不奋斗,对生活没有目标,追求随波逐流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无所谓成了这些大学生生存的状态,可以让这些大学生逃避社会,逃避矛盾和困难,让他们在心理上呈现满足的状态。很多大学生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而且对目前的生活状态非常满足,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他们也呈现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利用这种无所谓心理,大学生感觉他们活得很洒脱,也成为了他们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这种无所谓心理,是大学生发展道路上最大的弊端,也是让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发展畸形的原因之一,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也成为了大学生遇到挫折的一种应激性反应,这样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大学生产生无所谓心态是由于大学生初次步入大学这个社会团体,面临角色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换和未来面临就业走向社会的阶段,大学生受到大学这个社会的影响,特别是信息化社会,各种网络、媒体活跃着各种言论,大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呈现迷茫的状态,也很容易受到网络、媒体上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大学生在角色转换的时期,心理非常脆弱,一旦预期的目标和发展实际产生失衡时,他们就很容易发生心理失衡,无所谓心态就是在心理失衡时的一种应急性心理,为了逃避失败,挫折,这些大学生演变出一些对什么都无所谓,没关系的心态,以满足他们自己的虚荣心。有了这种心态,他们感觉自己活的很好,自己是世界的主人,没有责任感的压迫,活的很轻松。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无所谓心态是由于自我实现的失败产生的一种应激性心理。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凌驾于其他人群之上,但是当他们步入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团体时,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特别是遇到繁重的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他们就会感觉很有挫败感,因为失败,心理产生了反射,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逐渐演变出一种无所谓心态。遇到考试不及格,他们给自己心理暗示,无所谓啊,没关系,补考就行了,遇到社会活动,他们说参不参加无所谓,可以去也可以不去,反正不影响毕业。这样久而久之,这种心理就根深蒂固的呈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之间。
无所谓心态对一切困难和挫折都显得无所谓,大学生面临心理发育日趋成熟的阶段,一旦对周围事物、困难、挫折都感觉无所谓了,他们就会逃避挑战和机会,活在自己的象牙塔内,面对什么都是随便,无所谓,考试不及格也无所谓,周围的事物对他们都成了无所谓的事情,大学生会变得冷漠、不思进取、拖延、不参与校园活动、不愿意于周围人群交流,这样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无所谓心态,是因为大学生是一个团体,他们在学习、生活时都处于同一阶段和同一场所,他们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旦一个群体有一个无所谓心态的学生,其他学生也会模仿和受到影响,这样就使有无所谓心态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由无所谓心态的学生团体会影响更多的大学生,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无所谓群体的队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化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无所谓心态会让大学生变的玩世不恭、思想狭隘、社会群体性差,容易走极端,这和我国社会建设对大学生的要求是相向而行的。
无所谓心态会使大学生变的非常冷漠,他们只关心自己,而对周围的事物和社会活动变的漠不关心,他们会越活越狭隘,对社会大事不关心,对新闻不关心,不愿意参与过多的社会活动,只愿意和一些有无所谓心态的学生交往,不愿意过问周围的事物,久而久之,他们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再对周围的事物有关注力,会和社会脱节,这样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有这种心态的大学生到最后会不再具有社会性,喜欢孤独的状态,不容易融入社会。
无所谓心态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恶劣影响,他们会逐渐形成一种畸形的心态,只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这种无所谓心态会变得更加强烈,久而久之变得麻木不仁。
人本主义理论是一种新思潮,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研究理念,它比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更加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它注重的是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大学生的管理,它和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他们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它属于一种心理学范畴,也属于管理学范畴,人本主义理论管理当代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
知己知彼,方才百战百胜,想要彻底改变“无所谓群体”,要首先洞悉这些“无所谓群体的成因”,高校的管理层应该将目前学校中的“无所谓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无所谓心理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本校的“无所谓群体”,设立教学研究项目,抓住本校无所谓群体的实质原因。
“无所谓群体”属于心理学范畴,从“无所谓群体”成因不难看出,无所谓群体属于心理学范畴,这是由于大学生应对挑战、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应激性反应。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心理相对脆弱,大学生都是从高中阶段步入学校校园的,他们对父母还比较依赖,而且受到父母的保护,而在大学校园里,他们逐渐得不到父母的呵护,要自己处理一些事物,很多大学生并不具备这一能力,在遇到一些复杂事物时,他们的心理容易产生扭曲,最后形成无所谓的应急反应,久而久之就加入了无所谓的人群之中。高校的管理层应该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产生重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大学生开展心理问题排查,这样当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就会得到正确的引导,可以为大学生排忧解难,也不会发展到产生无所谓心态。给大学生多宣传正能量,多宣传困难论,挫折论,这样就不会让他们遇到挫折时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土里,逃避困难。要彻底摆脱这种无所谓心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必须对这些无所谓群体有信心,通过心理引导,慢慢将他们从无所谓心态中引导出来。
高校应该对大学生多做引导,抵制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无所谓心态,通过网络、媒体、校报等方式,宣传无所谓心态的危害性,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各类活动是消除大学生无所谓心态的良药,通过各类活动和交流,可以让有无所谓心态的大学生打开心扉,多和人交流,多参与社会活动,通过周围人群的正面影响和正能量,逐渐改变自己的无所谓心态。各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性,消除他们的封闭和自我意识,更有利于学生未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需求。学校应该给予学校社团活动资金和其他硬件支持,让学生多参与社团活动,多走出社会,参与交流,才能逐渐让越来越多的无所谓群体变的有社会性和交流性。学校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
大学生的责任感,是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使命,他们应该深知祖国的未来就要靠着自己的努力,作为校方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学校对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特别是让“无所谓群体”里的大学生担任一些学校社团和学生会的职务,驱动他们从事管理实务,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责任心,让这部分思想改造好的无所谓群体去教育也影响身边的无所谓群体,在整个学校里宣传正能量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群体多承担学校管理任务,可以有效的消除他们的无所谓心态,慢慢的形成责任心和责任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学生的无所谓心态。
综上所述,“无所谓心态”通过学校的一系列举措,是可以改变和改善的,学校必须对“无所谓心态”产生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手段,采用“人本理论”,结合本校的“无所谓群体”的特点,采取一系列措施,让“无所谓群体”的规模越变越少,才能实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