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
这些年出去旅游,每到一地,总喜欢去那些旧城老街转转看看。也许是觉得,那些老式建筑里记载着一个城市的过往与来处,在那里走走,能与往日的旧时光相遇。其实,在人们都脚步匆匆地往前赶时,没有多少人顾得上怀旧。
一个有怀旧情结的人,也许只说明年轮的厚实吧。
在图书馆里与那本《广州沉香笔记》要擦肩而过时,似乎有某种暗示让我驻足抽出了这本书,于是又在作者的笔触里,在我去过没去过的地方游逛了一天。
在这本文字美到让人不忍掩卷的书里,看到了许多不知道的旧事,也解开了过去留在心中的一些模糊的似乎还没有形成问号的问题。
我对广州的最初印象来自于电视剧《情满珠江》。看完连续剧后,对广州的市井风情与越秀公园印象深刻,所以几次去广州,都特意住在上下九一带。
那条路叫逢源路,树木葱茏的街道上,民国时期的老民居很多。第一次去时,一看到那种很有特色的栅栏门,立刻想到了电视剧中巍子演的那一户人家。有时候走过街上一个又一个那种有特色的大门,我都忍不住猜想,故事里的人物会从哪一户走出来呢?
那种很有特色被我称作栅栏门的,原来叫做“趟栊木门”——这是读这本书解开的第一个结。
去越秀公园游玩时惊喜地发现了“广州博物馆”,在那里走马观花地看了几小时藏品后,对这座岭南文化中枢城市的文明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种彩色的瓷器,华美得让人忍不住想触摸,也有个专用名词——广彩瓷器,明清时尤为兴盛。
至于“广作”家具的雕刻繁复与镶嵌艺术,在陈家祠参观时,其中的几件摆设,应是代表。
住的地方距离荔湾湖公园、沙面都不远,在那里走走看看,觉得很闲适。
先前看那些老式建筑,走过一幢又一幢,很有些穿越时空之感,只是不知道时光中发生过什么。
但这本《广州沉香笔记》记录着过往岁月中的故事。一篇一篇读来,真是有一种与久远的岁月撞怀的滋味。
那里面写到的西关大屋、沙面以及荔湾湖上画舫中曾经的故事,立刻就让我想起去过的那些地方。也正因为在那里住过几次,觉得那些故事很有些代入感,尽管只是旁观。
特意在广州吃过两次早茶,一次在陶陶居,一次在莲香楼。记得几年前那次,茶楼旁边就是卖报纸的,一元钱厚厚的几十版。喝茶,吃点心,看报纸,观察食客。但隔了几年再去,找了一圈也没有看到报纸。
也是,纸媒凋零了,吃早茶看手机成了新一景。时代在变,总会影响到一些习惯。
一个城市的生活习惯,慢慢就成为独特的风俗。这风俗异乡人很难了解。
还有时光中沉淀的那些旧事,如果没有人记录,也就慢慢飘散了。
但在这本《广州沉香笔记》里,许多的风俗旧事,作者娓娓道来,让人有一种风俗追远的感觉。比如花城之香之美,来源于已经近乎绝迹的“素馨花”,那一章读来最美。
那些故纸堆里捡出来的风俗和旧闻“因了时光和沉淀……有一种看不清摸不透的神秘,也有一种因远而近的亲切”。
这个城市的古道热肠最让人亲切。几年前在珠江边上骑车子游玩时,那一群少年合力帮我把车子推上桥面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去年在广州,因为蚊虫叮咬,小腿肿胀起来,要找药店。在荔湾湖公园附近的桥上向一老者打听。他听出我是外地人,怕我不熟悉路,亲自领着我们找药店。药店店员一看,建议去医院看看。老者又热心地领着我们找到社区医院,很着急地告诉医生,她们是外地人,能不能赶紧给看看……
也许就是源于这些记忆吧,在书里感受过广州不一样的美之后,又忍不住找出过去拍的照片,那里的确有着别样的韵味。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