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摘要:民生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烟台市政府十分重视民生工作,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升了民生保障水平。但依然存在民生资源投入的有效性不充分,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就业形势和任务比较严峻等突出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补短板强弱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关键词:民生 教育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1—0239—02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近年来,烟台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7900亿元,增长6.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4875元和19425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3%和7.6%。[1]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585.8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78%。烟台市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越来越强。
一、烟台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的成效
1.加大教育投入,缓解区域内“入学难”和“大班额”的问题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未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办好群众最关心的大事。2018年,烟台市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补短板、提质量,优结构、强保障,各级各类教育持續健康发展。烟台市政府财政投入16.8亿元,全面改善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新建改建学校45所、幼儿园107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额,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还投入各类资助资金约3.1亿元,惠及学生12万余人次,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创建“四型就业社区”,积极推进就业创业载体建设
2018年,烟台市新增城镇就业连续14年超过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6%。烟台市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创建了“四型就业社区”,积极推进就业创业的载体建设。“四型就业社区”指的是充分就业、积极创业、智慧就业、标准服务在社区的“大融合”,是以城乡社区为主体,顺应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创新改进公共就业服务方式,集充分就业、创业创新、智慧就业、标准化服务为一体的融合性社区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四型就业社区”的创建,进一步提高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扩大了就业服务领域,创新改进了公共就业服务的有效方式。以莱州市为例,2018年,总共对28个符合条件的“四型就业社区”进行了奖补,扶持解决了“4050”等困难群体2000多人的就业问题,4000多人进行了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图1 四型就业社区
3.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方便群众就医是民生大事。建设和发展医联体是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合理配置资源,使人民群众享受优质便利医疗服务的重要措施。自2017年7月开始,烟台市全面推开医联体建设,坚持“政府主导、自愿结合、公益便民”的原则,着力打造了“1网4通”,即建设1张覆盖全市医疗机构的医联体建设网络,实现市县通、县乡通、专科通和全域通。目前,全市共建立医联体36个,覆盖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个医联体内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覆盖。通过推行医联体建设,有效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优化了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就医条件,减少了就医的费用。
4.全方位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多角度打造“平安烟台”
平安是衡量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风向标”。无论是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还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烟台市都走在了山东省的前列,老百姓普遍觉得生活在烟台这座城市很放心、很安心、很舒心。2018年,烟台市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至目前,打掉涉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组织9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8个,刑事拘留2036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立案同比下降31.5%。
二、烟台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面临的主要问题
烟台市民生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但依然存在明显的短板和弱项,与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1.民生资源投入的有效性不充分,需要进一步增强民生投入的普惠性
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当前,民生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需要在发展中逐渐补齐。确保民生标准只升不降,使关乎民生领域的资源投入更充分有效,政府相关部门应统筹考量,落实民生实事,增强民生投入的普惠性,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
教育为民生之首,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重大的教育民生政策。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学前教育“入园难”的问题折射出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的特征,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城区教育资源比较紧张,配置不尽合理,“择校热”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学校布局不够科学,校际差距明显,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学校建设条件和办学水平仍存在薄弱环节。
3.就业形势和任务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是总体平稳、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对一些传统就业岗位的淘汰速度加快。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对我国现有的就业岗位形成一定的冲击。烟台市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3.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6%。2019年,烟台市政府提出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要控制在3.5%以内。要完成这一目标,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安排公共预算,搭建有效的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業。
三、烟台市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建议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脚步没有终点。我们应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加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一个党员,如果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就与党拉开距离;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 [2]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有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扎根群众,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百姓之心为心,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生之基, 是人民群众自身不断发展的源泉。一是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大对农村教育倾斜支持力度,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针对烟台市高校数量少的问题,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开展知名高校走访活动,积极争取,以期有更多的国内外知名高校落户烟台。三是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合理设置相关专业,扩大办学规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3.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人民群众生活来源的根本保障。烟台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及时掌握重点行业的用工变化情况,持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一是拓宽就业新渠道,实现就业环境客观条件和就业群体主观条件的双重改善。二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信息服务,减少户口等制度层面的障碍,鼓励适合的毕业生创新创业。三是针对社会层面的失业人群,给予相应的失业救济,发放生活补助。完善失业人员的相关培训政策,辅以一定的再就业帮扶措施。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
习近平同志指出:“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除了要不断完善面向全社会的各类社会保障体制外, 还要建立面对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3]一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养老、失业、工伤等待遇水平。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大病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二是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完善困难群体保障标准的科学增长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三是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成立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退役军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四是实行社区医养网格化管理,对不同网格内老人开展健康查体、慢性病随访、送餐等服务,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进社区进家庭。
参考文献:
[1] 2019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9-01-21].http://www.yantai.gov.cn/art/2019/1/21/art_27448_2358499.html.
[2]习近平.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M]//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习近平.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M]//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