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219-02
德国大诗人歌德经过大半生的艰苦劳动,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深深体会到,人生有限,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晚年,歌德膝前儿孙满堂,他希望儿孙们能珍惜时间,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一天,歌德偶然翻开自己孩子的纪念册,竟然发现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分钟中间他死去了。”看到这里,歌德不由得想到,孩子们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感伤主义情绪。有这种情绪的青年人,表现为对月伤心,看花落泪,经不起一点挫折,感情极端脆弱。而歌德本人,不是也受过这种情绪的影响,写过感伤主义的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吗?俱往矣!他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感到决不能让孩子们伤感消沉下去。但从何入手来教育开导孩子们呢?
蓦然间,他的眼前又浮现出自己创作诗体悲剧《浮士德》的情景。为了完成这部悲剧,他惨淡经营,前后共花了将近60年的时间。他对时间的宝贵价值颇有感触,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我们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就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对,从珍惜时间入手,教育孩子们惜时如金吧!他决定把心里话写在孩子的纪念册上,让他们永志不忘。歌德略略沉吟了一会儿,提笔在纪念册的扉页上写了这样几句话:“一个钟头六十分钟/一天超过了一千/小儿子,要知道这个道理/人能够有多少贡献”。
歌德在纪念册上题词,把珍惜时间的道理隐喻在诗句中,让孩子们思考领会,逐渐摆脱感伤主义的影响,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技巧。
俗话说:墨迹一幅胜过铁嘴千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对中小学那些还不全懂世事的孩子们来说,一般的说教往往收效甚微,必须在他们的思想中留下一个稳定的信息,潜移默化,使他们渐渐地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一、榜样示范法
桃李等树,不会说话,从不自我宣传,但是到桃李树下来的人却络绎不绝,树下的野地里也会自然地被踏出一条路来,这是因为桃李是实实在在地开出了绚丽灿烂的花,结出了香甜可口的果,在为人们默默无闻地服务、奉献,所以用不着吹嘘和炫耀,人们自会欢迎它,记住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有经验的领导总是身体力行,身先士卒。汉初勇将李广,是著名的骑射能手。他从汉文帝时起,经过景帝至武帝时代,几乎参加了每一次抵抗匈奴的作战。匈奴兵都畏惧李广的谋略,士卒都愿意跟随李广作战。李广为人廉洁,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与士卒同吃同住。他做了40年高官,到死也没有多余的东西,从不想购置家产。行军途中,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兵不全吃到饭,他不尝一口。对士卒宽厚而不苛刻,因而,虽然李广口才笨拙,不爱说话,但士卒却甘愿为他效命。在他60多岁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战中,因出师不利而被迫自杀了。当时全军将士,个个痛哭失声,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也都不禁为之流泪。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也应该效仿李广将军的作风,行不言之教,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与教师同甘苦,共努力,则更能唤起学生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
二、群策群力法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借助学生集体的力量。秦末汉初,楚汉相争,结果楚败汉胜。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大败,自刎乌江。楚、汉相争,所以汉胜楚亡,是因为汉王刘邦尽量发挥、利用了众人的智谋的力量;而项羽却只凭一人的“匹夫之勇”,没有充分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和采纳众臣的建议,这才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汉高祖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统百万之军,攻必克,战必胜,他不如韩信;镇国家,抚百姓,给军饷,不绝粮道,他不如萧何。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集思广益,善于乘众人之智。
三、德威并施法
德威并施可以大大提升班主任的领导才能。现在班主任遇事能够及时拿出有效的办法,并善于体察学生的思想变化,找到消除人事磨擦或意见分歧和心理冲突的有效手段,从而获得全体学生的敬佩和信赖,形成领导学生的一种“实际权力”。这种实际权力就是“德”,一个班主任倘若沒有了“师德”,也就失去了取得和掌握职务权力的客观基础。对于一位没有权力或有职无权的班主任来说,当然是无法实现其职责和使命的。但是,“德”赢得的领导权力毕竟是一种感染和影响力。
总之,管理人本身就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艺术工程,但我们只要把刚性硬性的制度管理与感性理性的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就会产生理想的效率;只要我们时时反思,处处留心,就会学到更好更多的管理班级的艺术和方法,就能更好更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让它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