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常俊
摘 要: 建设优良家风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民间宝卷中蕴含着丰富的家风因素,宣卷、念卷活动促进了家风向好向善。其中,推崇孝道,注重家庭和谐是宝卷力图凸显的两个方面。宝卷对家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不仅可以提供资料来源,而且其中家教策略亦可资扬弃。宝卷与家风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 宝卷 家风 价值
中华民族的家庭意识非常强烈,重视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家风家训更是层出不穷。家风家训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国家意识,“‘家是人伦之本,……就中华民族来说,它有重要特点,那就是,家与国具有某种同一性”[1](37)。中国宝卷孕育于瞽矇讲说、俳优解嘲,萌芽于唐代俗讲,形成于北宋讲经法会道场,在宣扬孝悌忠义等家庭伦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一、母恩难报,孝道至上
古人论孝,将其视为天经地义之事,所谓血浓于水,身体发肤皆受之于父母,此恩之大,永世难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即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如果挑选一下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大概非‘孝莫属”[2](5),孝悌是为仁之本,孝是百善之先,在家行孝,于国尽忠,孝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念。《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传统道德之“元德”,子女生命来自父母,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天然的亲情关系。不管历朝历代,还是官方民间,都极端推崇孝道,父慈子孝,家庭和谐,家和万事兴;忠臣孝子,家国同构,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无论南方宣卷或者北方念卷,其活动必依一定仪规,气氛庄严,力图劝善。在甘肃河西地区,对于一些犯有过失的青年甚至要求其跪听念卷,以示惩罚。劝善事项大不离敬奉天地神佛、崇尚礼仪国法、孝敬父母双亲等,内容大多讲述惩恶扬善之事,以示因果报应不爽。其中对于孝道的宣扬可谓连篇累牍,不遗余力,最具代表性的宝卷即《目连救母宝卷》《香山宝卷》等。
《目连救母宝卷》故事源于西晋竺法护译《盂兰盆经》,在民间流传极广,据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现存版本多达11个系统47种,当然尚非全部。略谓:目连母亲刘氏不听劝告杀生谤佛被投往地狱受苦,目连闻知,思想母亲劬劳养育之恩尚未报答而日夜啼苦,欲报母之“十重恩”,即十月怀胎之苦,负佛经和母亲灵牌前往西天寻找。路遇观音试之以色相,目连坚拒而前行。目连执佛陀所赐衣钵禅杖赴地狱,遍历十殿,闻得母亲身受苦,愿以身相替,遂用禅杖震开地狱,放出母亲及狱中孤魂。目连之孝,可谓精诚之至。
《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成书为宋元时期,讲述妙善成道之事。妙善公主愿出家奉佛,不愿招亲,其父妙庄王囚之,仍不改志,复投之白雀寺,寺尼虐之,无悔。父皇焚寺,妙善刺血为雨灭之。其父绞之,猛虎拖其至尸多林。妙善得太白金星指引,赴香山修道。玉帝因妙庄王毁佛灭法,使瘟部降与不治之症。妙善自舍手眼疗之,手眼复生。这部宝卷“通过妙善自割手眼为父疗疾这种常人难以做出的孝行,适应了中国世俗社会要求的孝道”[3](114-115)。佛教本来讲究出家修行,初传东土时即受到抵制,后来渐渐与儒家孝道文化融合,大力提倡孝道甚至比儒家思想有过而无不及,《香山宝卷》即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以上两部宝卷宣扬孝道可谓不遗余力,影响很大。《目连宝卷》跟目连戏之间存在很强的互文关系,《香山宝卷》影响了观音菩萨的广泛流传,明代传奇《观音修行香山记》及白话小说《观音出身南游记》等都据此改编而成,在民间祭祀、酬神等信仰活动中更是得到极广的流传,受其影响的地方戏不胜枚举。
其他宝卷宣扬孝道者不在少数,可谓连篇累牍。从篇目看,如《忠孝宝卷》《忠孝节义宝卷》《忠孝双全宝卷》《贤孝宝卷》《贤孝女宝卷》《贤孝双修卷》《大孝宝卷》《二十四孝报娘恩》《劝世二十四孝宝卷》《董永卖身宝卷》《王祥宝卷》《王祥卧冰宝卷》等,显然集中孝道思想。从开卷偈看,《孝心宝卷》曰“世上人人父母生,个个好做孝心人”[4](527),《养亲卷》曰“养亲宝卷真言开,善人听得孝子来。行孝父母动天心,孝情双亲迁寿增”[5](50),《金开宝卷》曰“节孝忠良有善根,欺贫重富犯自身”,可谓苦口婆心。从结卷偈看,《孝女宝卷》曰“孝当竭力尽子道,忠则尽命报皇恩”[6](40),《鹦儿宝卷》曰“孝感菩萨施法力,拔孝双亲出羽毛。我劝世人行孝道,天增福禄罪孽消”[6](292),《回郎宝卷》曰“奉劝众人行孝道,快快生起孝行心。孝顺感动天和地,千年万载作贤人”[5](259),如此劝导之语,在宝卷中俯拾即是。《幽冥宝训》序曰:“《幽冥宝训》者,地藏古佛训世之书也。佛以至德大孝主教幽冥,因以己之德,望人之其修其德;以己之孝,望人之共敦于孝。……比览是书者,务须诚心奉行,改过迁善,体教主救母之心,将见得亲顺亲,即不愧为人为子,更何难成佛成仙。”[7](9-12)体现了宝卷劝人为孝的宗旨。
显然,孝对于家庭和睦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伦理范畴,被称为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曰“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强调在孩子出生不久即行劝诫,熏陶孝道。在家庭中,最重要之人伦即是夫妇、兄弟、兄弟三者,“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8](19)。其他家训文献对于孝的强调不一而足。宝卷对于孝的大力宣扬与家训中的谆谆教导可以相互发明,借助宣卷活动,使孝道深入听眾之心,达到家庭和合美满、吉祥如意的效果,“宝卷宣完多吉庆,各家安乐保安宁”[8](665)。
二、和谐家道正
“孝”是家庭伦理之核心,而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关系非常重要,对于家庭和睦安乐祥和具有重要意义。清张履祥认为,一个家庭中的成员能够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是“家道正”的先决条件。袁采认为,兄弟之间须顾念手足之义,尤其不可因为争财而起家庭争端。曾国藩非常重视兄弟和睦,认为悌之道乃治家之法宝,“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9](94),兄弟之间,一团和气,真诚相待,相互谅解,则家业必致兴旺;若心存嫌恶,相互算计,则家业必致败落。
宝卷对兄弟不睦现象进行批评和警告,如《十二圆觉》借观音之口告诫有此恶行者,“外人有钱多钦敬,手足无钱亲不亲”[10](114),这种行为必堕恶趣,遭受惩罚。《三茅真君宝卷》对兄弟之情尤为强调:“第十条是兄弟争不得,兄弟原来一本生。骨肉至亲谁比得,岂是那区区陌路人。当言道弟兄竭力山成玉,自古家和万事兴。为什么听了妻房变了念,把手足之情来看轻?一拳一脚不肯让,二十五百便算不清。此等弟兄成何样,冤家撞着对头人。父母之言全不听,惊鸡闹狗不成文。弟兄原不可分你我,恶煞总是自家人。万般总要看爷娘面,岂可偏生两条心。即有一言并半语,也须忍耐过光阴。能得几时弟兄做,大家头上要白星星。你好好听我良言劝,皇天听护善心人。”[11](37)兄弟和睦,其利断金,若因经济原因而争锱铢,必然导致亲痛仇快之恶果。
婆媳关系在传统家庭中占据重要地位,婆媳关系之良好或恶劣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与否。古人认为家庭欲“和”必须讲“礼”,关键在于“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12](150),如此则家和,家和则兴。其中对媳妇的义务强调尤多,《内训·事舅姑章第十四》:“舅姑者,亲同于父母,尊拟于天地……舅姑所爱,妇亦爱之;舅姑所敬,妇亦敬之。乐其心,顺其志,有所行不敢专,有所命不敢缓,此孝事舅姑之要也。”[13](26)婆媳之间相安无事主要在于媳婦能忍而不争,“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14](49),此为经验之谈;如果动辄“拍案捶胸,日日河东狮吼”,则必“将嗣育非良”[15](1309),此语近乎诅咒。顺从忍耐是封建时代对媳妇的极端要求。宝卷对妇道的提倡不遗余力,《观音游殿宝卷》恐吓“不敬公婆,反骂丈夫,乡邻伯母,个个怕你”[10](401)之妇人,警示其当入寒热地狱受酷刑。《尖刀宝卷》对于主人公恪守妇道的宣扬是触目惊心的,略谓张家六媳朱氏对双亲,搬汤送饭,非常恭敬,适婆婆李氏患病,朱氏殷勤伺候,屡祷神灵,虽受五房田氏诬陷仍不改衷心,闻医生言婆病需人心肝方可医治,即以尖刀自残,观音知而来救,婆婆感化。玉帝闻此事,封赠朱氏,修道升天。婆媳矛盾因媳妇无私奉献而得圆满解决。
姑嫂关系出现裂痕甚至仇视也屡见不鲜。“姑嫂关系成为婆媳关系的延伸,实质是父家长权力的扩大,是家庭关系中的一种新的不平等”[16](21)。媳妇若获得丈夫尊重,需要公婆的称赞,而欲得到公婆赞誉则必先获得叔妹之称颂,所谓“臧否誉毁,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15](1169)。可知姑嫂之间的关系定位,嫂受制于姑,处于被动地位,受屈而百口莫辩。在《姑嫂双修卷》中,媳妇陈氏吃斋修行,每念佛祈福,祝福公婆康健,但小姑子二姐却诬告陈氏咒骂婆婆短寿,颠倒黑白,以致陈氏屡受婆婆殴打。玉帝闻,怒降灾殃,病死婆婆。后来二姐出嫁,仍然打夫骂婆,毫不收敛。灶神震怒,降以疾病,遂胆寒。陈氏知,劝其修行,同升天界。卷末曰“奉劝世上亲姑嫂,同心合胆一条肠”[17](133),揭示主旨所在。
三、宝卷与家风建设
从宋代至今,宝卷已经走过800年的历史,流传既久,影响亦大。特别是在明清以后,宝卷的演唱活动即“宣卷”或“念卷”在丝路沿线及吴语区一直存在。宝卷的本质特征是劝善,即劝人为善,惩恶扬善。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民间宝卷可以说是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现在已经成为冷门绝学研究的一大领域,不但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而且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将是一个崭新的前沿课题。宝卷对于家风建设的价值主要有三:
一是资料渊薮。据《中国宝卷总目》,现存宝卷有1500多种。其中民间故事类宝卷占多数,都可借鉴参考,创新发展。《目连宝卷》宣传孝道,与目连戏可以相互发明。《香山宝卷》中妙善舍死救父,令人感叹唏嘘。《何文秀宝卷》中何文秀父母蒙冤而死,只身逃亡,寻亲被逐,屡受诬告,后考中进士而为巡按,报仇雪恨,修行成道而得善果,其中反对嫌贫爱富,提倡知恩图报和家庭和睦。《珊瑚宝卷》写李氏嫌烦长子大仁,尤厌长媳珊瑚,偏爱次子二仁,亦喜次媳玉姑,遂逼大仁休妻,后遭玉姑虐待,悔恨而接回珊瑚,具有警示意义。此类故事尚有许多,可以作为家风建设的资料。
二是家教策略。民间宝卷通俗易懂,却感人至深,或改编民间传说故事如梁祝、白蛇、孟姜、沉香、董永等,讲述至情,突显孝道;或借鉴俗文学传统故事,如《开家宝卷》讲七世同堂,《莺哥宝卷》述奉母至孝,《仁宗认母》叙子母团圆,《琵琶宝卷》赞赵氏贤孝等,均源自说唱、戏曲等,形式变化,更通俗,令听宣卷者痛哭流涕。家风建设亦可借鉴这种方法,入耳入心,切合大众的审美习惯。
二是学术前沿。家训体现家风,家风凭借家训。宝卷可以作为家训的文献补充,进行综合研究,如宝卷与家训的关系,宣卷与劝善的关系,宝卷中孝悌忠信观念与传统家训理念的关系,宝卷发展历史与传统家教的关系,宝卷中体现家庭和谐的故事和暴露家庭矛盾的故事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纳入研究视野。当然,宝卷毕竟产生于封建时代,自有其局限或缺憾,但宝卷产生早,流传广,影响大,材料多,自有其存在的土壤,可以扬弃,为家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望衡.中华美学的“家—国”意识[J].文学评论,2017(5).
[2]焦国成,赵艳霞.“孝”的历史命运及其原始意蕴[J].齐鲁学刊,2012(1).
[3]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濮文起.民间宝卷(第15册)[M].合肥:黄山书社,2005.
[5]濮文起.民间宝卷(第16册)[M].合肥:黄山书社,2005.
[6]濮文起.民间宝卷(第18册)[M].合肥:黄山书社,2005.
[7]黄宽重.俗文学丛刊(第352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8]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9]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武汉:崇文书局,2012.
[10]濮文起.民间宝卷(第10册)[M].合肥:黄山书社,2005.
[11]濮文起.民间宝卷(第12册)[M].合肥:黄山书社,2005.
[12]郑宏峰.中华家训绣像本(第1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8.
[13]蒋廷锡.历代闺媛逸事(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14]谭邦和.云中锦书·历代尺牍小品[M].武汉:崇文书局,2015.
[15]李茂旭.中华传世家训[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16]宫宝利.谣谚对清代家庭关系与矛盾的凝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17]濮文起.民间宝卷(第14册)[M].合肥:黄山书社,200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河南宝卷文献整理与价值研究”(16BZW053)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