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波
摘要 如东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自2006年广泛开展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推进,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亟待解决。本文阐述了如东县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工作开展实际、农业生产情况,提出了促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实现如东县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民教育培训;现状;问题;建议;江苏如东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23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高素质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去短板、强动能、建设新时代农业强国的主力军。乡村振兴,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关键在人,抓手在农民教育培训。
1 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以如东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县政府主导、农业部门主管、社会力量参与的教育培训格局,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农民特点并适应农业生产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满足了如东县广大农民接受各类教育培训的需求。
1.1 有完善的培训基地
如東县农广校被江苏省认定为如东县农民培训工程培训基地,为如东专门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的教学机构。学校占地面积约26 680 m2,现有培训教室3个,校内生产实习基地1个,占地约16 600 m2,有配套的食堂、宿舍。同时,以镇农民科技中心和成人学校为依托,建立了15个镇(区)培训基地。
1.2 有专业的培训师资
1.2.1 有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如东县农广校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获中级职称以上9人且都年富力强,具备较丰富的实际工作和教学管理经验。
1.2.2 有优秀的师资库资源。按照“人才对路、专业对口、质量较高、数量够用”的原则,整合全县优秀讲师资源,选聘全县农、林、牧、渔等有关专业骨干人员组成师资库进行动态管理。根据需要,还会聘请县外专家、教授来现场授课。
1.3 有特色的培训内容
如东县针对本地实际,结合实地调研,确定了粮食种植、畜禽养殖、蔬菜栽培、果树种植、电子商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培训专业。除专业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农产品市场营销技巧等也是重点培训内容。
2 存在的问题
2.1 参加培训的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从事耕作的农民以妇女、中老年人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超过50%,而且基本在 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存在参训人员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现象[1]。
2.2 部分农民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参训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培训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习惯传统的劳作方式,对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不如外出务工赚取收入,缺乏参训动力。
2.3 实地课程较少,影响培训效果
2.3.1 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目前,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着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现象。有学员表示,培训教师讲课内容很精彩,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实用性讲课和实地性考察。可见,目前的培训还难以有效满足农民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学习需求,导致培训内容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效率较低。
2.3.2 培训方式与农民学习习惯结合不够紧密。部分教师在授课时采取简单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很难吸引听者注意力。同时,教师容易忽视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在未全面考虑学员们知识水平、生活习惯、接受能力差异的情况下进行统一教学,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够理想[2]。
2.4 不同主体对农民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同
如东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以来,省、市、县对此非常重视,纷纷制定严格的工作指标和任务。然而,仍有少部分镇村对农民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在组织农民参训时,未完全按照培训通知的内容进行宣传,有的甚至为完成任务随意找人凑数,致使目前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3 建议
3.1 广泛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依托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门户网站等媒体深入宣传培训政策,深入报道培训典型、宣传成功事迹,让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及时转变观念,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二是通过信息服务鼓励引导。通过发布各类信息、开展入户调查等形式,向农民详细讲解分析培训政策,引导他们树立“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梦想”的思想意识,促使“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成功转变。
3.2 深入基层调研,遴选培训对象
深入基层调研走访,遴选有培训意识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一些从业意愿强烈、拥有一定农业资源、具备相应素质能力的农民,对他们先培先训,使其成为高素质农民的“先锋军”,而后再通过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出一批又一批的新时代高素质农民[3]。
3.3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是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把培训农民的技能特长与当地农业经济结构紧密关联起来,深入开展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式的高素质农民。二是将实用性讲课与实地性考察有机融合。尝试把农民培训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大棚果园、牲畜暖棚,开展现场培训和技术服务,让受训农民耳闻目睹、亲手操作,满足农民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培训效果,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保障[4]。
3.4 周全考虑,坚持分类培训原则
一是按农民党员、科技能手、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的梯次顺序,逐级培训,层层相连、环环相扣;二是按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将学员分成不同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三是按不同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和资源现状,围绕区域内的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开展培训。
4 结语
如东县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必须有序推进、大胆创新、提质增效。只有不断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才能有效建成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繁荣如东县农村经济、实现新时代如东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發挥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
5 参考文献
[1] 肖玮萍,李春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背景[J].高等农业教育,2018(4):118-121.
[2] 韩梅,王琴.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技巧与策略思考[J].南方农业,2017,11(30):106-107.
[3] 徐耀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档升级”的思考:基于海门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J].农民科技培训,2017(12):20-22.
[4] 李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