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林
【摘要】为进一步落实课程的标准理念,让学生的道德认知得到充分的实践,必须抓住一切行为契机规范学生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案例 知行协调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085-01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教学中受人数、时间、条件等限制,教师无法组织学生每节课后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那么课本上所学知识是否能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也就无法准确获悉,从而造成学生认知与行为的脱节。
在课程中借助生活化案例,在每个活动主题的教学内容完成后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辨别分析,不仅能及时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通过小学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的两次试教,明显发现学生的变化。
第一次试教(片段)
活动二:说图片谈生活,体验舒服健康
1.体验舒服
师:这些图片,哪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觉?(生:这张照片上有很多垃圾,很恶心)
师:太可怕了,生活在垃圾堆中会让人浑身难受。你更喜欢哪一种情景呢?干净优美的地方让我们感觉身心舒畅。要想一直生活在洁净的环境中,我们该怎么做呢?(生:不乱扔垃圾) 师:这节课就此向小朋友们发出倡议——爱护环境、拒绝乱扔。
2.感受健康
师:脏乱的环境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时间久了,还会散发出阵阵恶臭,你经过时会——(生:做捂住口鼻的动作)
师:这些气味不仅难闻,里面还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闻多了会——要是把垃圾扔进水里那就更糟了,原本清澈的水就变成——
师:可是这些脏水会通过其他的途径,跑到我们的生活中,长期饮用会引起各种疾病,还有废弃的电池扔进水里也会造成很大危害。只有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让垃圾都回到它自己的家,才能让我们感觉舒服,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板书:健康)
3.拍手读儿歌(师:让我们拍手齐读环境保护小儿歌,唱响文明的集结号)
4.欣赏志愿者捡垃圾图片
师:只有不乱扔才能让花儿美、草儿笑,你我看了齐欢笑。接下来就让我们在洁净的环境中愉悦身心吧。
一節课学下来,貌似学生们懂得了道理,学会了遵守规则。可是随着下课铃响起,一个小男孩急冲冲地跑出教室,撞翻了门口的垃圾桶,废纸撒了一地。肇事的跑得太快全然不知,看到的学生熟视无睹,进进出出很快就将这些废纸踢得到处都是。作为教师刚刚的教育是失败的,我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脏乱的教室门口及毫无反应的同学。同时注意收集这个班学生们乱扔的“罪行”。下周的试教,我们没有再换班级,而是用这个班再上一遍。
第二次试教(片段)
活动二:说图片谈生活,体验舒服健康
1.体验舒服
2.感受健康
3.拍手读儿歌
以上的三个教学环节,依照原来设计,没有变化地进行着,学生们也懂事的默契配合着,仿佛就是一个个环保小卫士。“我们不乱扔”的口号冲破教室,回荡走廊,让所有人都能听得到他们不乱扔垃圾的决心。他们狡黠的眼神里已经知道我最后一个环节的程序了,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然而,我将原来的图片换成了偷拍到的真实表现。
4.欣赏图片
师:孩子们,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理论,应该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上,如果光说不做,那就是说空话。你们看看上节课后,自己是怎么做的。(图片一出来,热情高涨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随即开始窃窃私语了。)
师:你们发现哪些行为不规范了?(一双双小手陆续地举了起来,说出了自己或者同学做得不当的地方,并且能够指出该如何改正。)
师:我相信咱们班的孩子们一定会言出必行,说到做到的。(我能透过这一双双熠熠生辉的小眼睛,体会到他们思想上的变化,感受到他们改变行为的决心。)
师:老师知道你们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果看到身边的人有乱扔的行为,你该怎么办呢?(我抛出的问题,有的孩子立马就在座位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在思考,有的同桌之间在商量……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真正在学习。)
生:我会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你要捡起来。
生:要是人家不听你的呢?
生:那我就替他捡起来,也不能看着不管啊。
……
认知与行为协调发展,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不断地认知、实践、体验、内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真实的生活行为实践中体现。课堂上把收集的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案例,让学生辨析,教师点评,以此为途径解决学生如何把品德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并转化为自主道德能力和自身道德修养的问题。
落实生活化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的生命成长、道德发展发挥其教育作用,改变知识的说教灌输,消除认知与行为严重脱节的现象,使道德知识与行为实践相统一,达到认知与行为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教学论》
[2]《教育心理学》
[3]《大学问》
[4]《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统一规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