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平舆县小麦病虫害发生及气象条件的影响

2019-12-25 01:17闫新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赤霉病中度纹枯病

闫新生

摘要    2009年平舆县小麦病虫害发生属中度偏重年份。本文介绍了小麦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叶枯病、白粉病、黑胚病、黑穗病、土传花叶病等病害发生概况以及小麦蚜虫、地下害虫、麦叶螨(红蜘蛛)、吸浆虫、一代粘虫等虫害发生概况,分析了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河南平舆;2009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1-0134-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2009年平舆县小麦播种面积为7.2万hm2,平均产量7 518 kg/hm2,总产达541 296 t,突破7 500 kg/hm2大关,是历史上产量最高年份。病虫害发生属中度偏重年份,发生面积达33.10万公顷次,其中病害发生13.67万公顷次,虫害发生19.43万公顷次。病害以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为主,虫害则以小麦蚜虫发生最重[1-2]。气候条件是造成2009年病虫发生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    病虫发生危害情况

2009年平舆县小麦病虫害发生中度偏重,小麦病害以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为主;小麦虫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9.43万公顷次,防治面积26.3万hm2,以麦蚜危害最重。

1.1    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中度发生,面积达到3.47万hm2,有效防治面积达3.33万hm2。发生始期在2008年11月上旬,11月下旬病田率達6.3%,病株率2.1%,最高地段病株率达到8.0%;早春2月中旬,病田率达25.3%,病株率11.2%,最高地段病株率达30.0%;发生盛期在4月中旬,病田率达98.0%,病株率32.4%,最高病株率达67.0%;危害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病田率100.0%,病株率37.8%,侵茎率4.5%,白穗率1.2%,最高5.0%。该病发生普遍,为害重。

1.2    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万hm2,防治面积1.33万hm2。玉米根茬带菌率4月10日为21%,4月20日为23%,子囊孢子释放盛期在4月22—26日,与多个小麦品种扬花期相吻合,所以发生稍重。后期调查可知,病田率90%,病穗率4.3%(最高17.0%),病情指数0.91。其特点是发生普遍,病田率高、病穗率低,但严重度高,危害较重。

1.3    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07万hm2,防治面积3.67万hm2。孢子捕捉始见期3月10日,较2008年提前5 d,孢子量43.5个/cm2,较2008年多18.5个/cm2;田间发病,始见期4月13日,较往年提前15 d左右,发病盛期4月20—30日,后期调查,病田率46%,病叶率0.6%(最高5%),严重度5%(最高20%),病情指数0.12。其特点是发生较历年偏早,局部发生,防治好则后期危害较轻。

1.4    叶枯病

小麦叶枯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2万hm2,防治面积为1万hm2,发病盛期4月中旬,危害盛期5月上旬,后期病田率92%,病叶率21.3%(最高87.0%)。其特点是发生较历年偏早,后期危害稍重。

1.5    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轻发生,发生面积0.47万hm2,防治面积达1万hm2。田间始见期3月15日,较历年提前20 d,发生盛期4月上旬至5月上旬,盛期病田率11.3%,病叶率0.72%,病情指数0.17。其特点是发生较历年偏早,高密田块发病和危害较重。

1.6    黑胚病

小麦黑胚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0.67万hm2,防治面积0.53万hm2。后期病粒率6.8%,最高达24.2%。

1.7    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0.53万hm2,防治面积0.33万hm2。盛期调查,病穗率3.2%,最高11.0%。平舆县南部几个乡镇发生较重,尤以西洋店发生最重。

1.8    土传花叶病

小麦土传花叶病中度发生,发生面积0.27万hm2,防治面积0.2万hm2。发生盛期在2月中下旬,危害较重。

1.9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为重发生,发生面积7.2万公顷次,防治面积16万公顷次。发生为害盛期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蚜株率91%(最高100%),蚜量4 000头/百株(最高30 000头/百株)。发生较历年提早30 d左右,苗蚜和穗蚜均发生很重,发生代次多,危害历期长,较历年长逾20 d,属重危害。

1.10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67万hm2,重发面积达2万hm2,防治面积6万hm2(其中拌种4.67万hm2,土壤处理0.67万hm2,种子包衣0.67万hm2)。秋季调查,有虫田块占95.2%,达标(1.5头/m2)田块107块,占85.6%;偏重以上(4.5头/m2)田块27块,占21.6%,虫口密度平均3.1头/m2,折合31 020头/hm2,较2008年上升了67.6%,其中蛴螬占81.9%,金针虫占16.7%,蝼蛄占1.4%,以玉米、花生、大豆田虫量较多。秋苗被害率5.6%(最高38.0%),春季白穗率达1.9%(最高7.0%)。发生特点是基数大、危害重。

1.11    麦叶螨(红蜘蛛)

麦叶螨中度发生,发生面积为2.00万hm2,防治面积达1.67万hm2。发生为害盛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其特点为发生历期长、危害较重。

1.12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轻发生,发生面积为1万hm2,防治面积达1万hm2。冬季前淘土,有虫1.87头/m3,最高7.00头/m3;春季淘土,有虫1.86头/m3,最高4.00头/m3。成虫出土始期为4月13日,出土盛期4月20—24日,盛期100网复虫量 8头,最高16头,高峰日在4月22日。由于近几年开展了大面积防治,加之2009年田间施药量大,对其相应起到了兼治作用,后期危害较轻。经后期剥穗调查,虫穗率仅0.2%,粒被害率为0.006%(最高0.010%),虫量0.2头/百穗。发生特点是成虫羽化出土时间较长,危害较轻。

1.13    一代粘虫

一代粘虫轻发生,发生面积为0.13万hm2,防治面积达0.07万hm2。盛期田间幼虫量1.4头/m2(最高3.0头/m2),残虫量0.2头/m2(最高2.0头/m2)。

2    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2.1    小麦全生育期内气候实况

2009年(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平舆县小麦生育期内气候条件总体来说较为有利,基本上是风调雨顺。2008年10月是小麦开播时节,气温、降水正常,墒情较好,对小麦及时播种有利,10月中下旬田间墒情较好,10月底顺利出苗。11月平舆县温度、光照正常,降水显著偏少,使农田稍显旱情,对小麦生长无大的不利影响。根据11月30日小麦苗情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平舆县一类苗占86.1%、二类苗占13.0%、三类苗占0.5%、旺长苗占0.4%,墒情较为适宜,总体来说利大弊小。

2009年冬季是暖冬,季平均气温显著偏高,但分布波动十分明显,特别是1月21—23日,平舆县48 h日平均气温下降12.2 ℃,达到寒潮标准,加重了干旱小麦的冻害。另外,2月12—13日,日平均气温由18.3 ℃下降至10.4 ℃,8 h下降了7.9 ℃,故更进一步加重了小麦的冻害。冬季降水虽属正常,但分布严重不均,有着前中期干旱、后期湿的特点。从2008年10月24日至2009年2月7日,106 d总计降水量只有16.9 mm,逾3个月无有效降水,据县农业部门调查,全县有0.67万hm2小麦受灾,部分地块因旱、冻灾害出现死苗现象。降水主要集中在2月8—27日,这期间出现3次连阴雨、降雪过程,降水量异常偏多,较好地缓解了前期的旱情。季日照基本正常,但分布不均,12月、翌年1月均为正常,而2月却显著偏少。具体来说,12月小麦基本处在三叶分蘖期,12月气温和光照均为正常,但降水异常偏少,故对小麦生长有利有弊;1月温、光正常,降水异常偏少,出现旱象且出现寒潮天气对小麦越冬极为不利,小麦因干旱和冻害造成部分死苗。据调查,全县有0.67万hm2农田受灾,故1月气候弊大利小;2月气温、降水异常偏高偏多,光照显著偏少,对小麦解除旱情及返青生长有利,故对小麦生长利大弊小。

2009年春季气候较为正常,温、光、水正常,与2008年春季反差较大,气温也较2008年平稳的多,未出现大波动。故此,平和正常是2009年春季气候的显著特征。在春季,小麦经过了返青、拔节、孕穗、抽穗、扬花、灌浆、乳熟、成熟生育期,整个春季气候对小麦生育较为有利,对收割前期稍有干扰,但无大碍。3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对小麦生长基本有利;3月下旬虽然有低温霜冻出现,但无冻害发生,对小麦返青、拔节均较有利。4月是小麦孕穗、抽穗、扬花、灌浆几个关键生育期。这阶段平舆县温、光、水均为正常,无明显的连续阴雨过程,对小麦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特别是在小麦扬花期,若无较强的降水,对小麦授粉有利。5月气温、光照、降水均为正常,这期间正是小麦灌浆—乳熟—成熟期,5月上旬温光充足,降水偏少稍显不足,总体来说利大弊小;5月中下旬小麦已经进入乳熟至成熟期,2旬降水过程较多且量较为充足,有1个大到暴雨日,对小麦成熟期生长及收割利弊皆有,5月25日的大到暴雨对小麦成熟后的土壤墒情有利,但对小麦收割稍有干扰。

2.2    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分析

2.2.1    温度条件。小麦生育期内总积温为2 634.6 ℃(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较常年均值(2 364.4 ℃)偏多270.2 ℃,较2008年同期偏多103.6 ℃。月平均氣温异常偏高的为2月,偏高的为3月,其他各月均为正常。小麦从播种至冬前,达到壮苗的活动积温需要500~600 ℃。2009年平舆县小麦冬前(2008年10—11月)活动积温为842.4 ℃,较2007年同期偏高29.0 ℃,完全满足了冬前需要。冬季季平均气温4.3 ℃,距平值1.6 ℃,属于显著偏高。季内分布为:12月平均气温为4.3 ℃,距平值0.9 ℃,异常度0.8,属于正常;1月平均气温为1.9 ℃,距平值0.7 ℃,异常度0.5,属于正常;2月平均气温为6.7 ℃,距平值3.2 ℃,异常度2.2,属于异常偏高。季极端最高气温26.6 ℃,出现在2月12日;季极端最低气温-10.3 ℃,出现在12月22日。2009年冬季气温显著偏高,特别是2月异常偏高,与2008年形成鲜明对比,所以2009年冬季是一个暖冬。春季温度:季平均气温为15.4 ℃,距平值0.7 ℃,异常度达0.8,属于正常。季内温度分布为:3月平均气温为10.2 ℃,距平值1.9 ℃,异常度1.5,属于偏高;4月平均气温为15.8 ℃,距平值0.5 ℃,异常度0.5,属于正常;5月平均气温为20.1 ℃,距平值-0.4 ℃,异常度-0.3,属于正常。季极端最高气温32.7 ℃,出现在5月31日。较2008年同期偏低1.0 ℃;季极端最低气温-1.2 ℃,出现在3月25日,较2008年同期高0.3 ℃。

2.2.2    降水条件。小麦全生育期总降水量达294.2 mm,较历年同期均值(352.3 mm)偏少16.5%,但属正常偏少年份。较2008年同期偏少192.1 mm。具体分布不均,11月显著偏少,而12月、1月异常偏少,3月偏少,2月则异常偏多,其他月正常。播种时不缺墒,对小麦出苗无不利影响,12月、翌年1月虽较干旱,但无大的不利,其他生育期降水均较有利。小麦收割期虽有一定干扰,但影响不大。

2.2.3    光照条件。小麦生育期总日照时数为1 129.0 h,较历年同期均值(1 232.9 h)偏少8.4%,属正常年份,较2008年同期偏少112.0 h。分布较为均匀,除10月及翌年2月显著偏少外,其他月份均属正常。

2.3    病虫害影响因素分析

2.3.1    干旱。从2008年10月24日至2009年2月7日,共有106 d,总计降水量只有16.9 mm,逾3个月时间无有效降水,全县有0.67万hm2小麦遭受旱灾,部分地块因旱、冻害出现死苗现象。这次干旱贯穿了秋、冬2季,属重度干旱年份,温度、光照条件基本正常,这对蚜虫、红蜘蛛的越冬极为有利,对病害稍有不利[3],故导致2009年蚜虫、蜘蛛发生较历年偏重,纹枯病较历年发生稍轻。

2.3.2    降水。小麦中后期,雨水逐渐增多,特别是2月异常偏多。3月降水量30.3 mm,较历年均值偏少,但阴雨天较多,其中雨日达到12 d,非常有利于锈病、白粉病的传播蔓延,所以2009年锈病、白粉病较往年偏重。4月降水量49.0 mm,距平百分率-11.0%,属于正常;雨日10 d,较历年偏多;均温15.8 ℃,距平值-2 ℃,正常稍偏低,有利于赤霉病、叶枯病、纹枯病发生。5月雨日14 d,降水量96.8 mm,距平百分率21.0%,属于正常偏多;温度适宜,有利于蚜虫、赤霉病、叶枯病发生为害,是造成后期蚜虫、叶枯病较重的主要原因[4]。

2.3.3    连阴雨。本季出现≥3 d以上的连续阴雨过程有6次,时间分别在3月2—5日,总降水量8.2 mm;3月11—13日,总降水量8.9 mm;4月2—4日,总降水量1.4 mm;4月18—20日,总降水量44.9 mm;5月10—16日,总降水量39.4 mm;5月25—29日,26日有1 d晴天,总降水量50.0 mm。只有5月10—16日这次过程较长,长达7 d时间。这6次连阴雨过程均有利于多种病害的传播蔓延,也是平舆县小麦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等发生较重的原因之一。

2.3.4    病虫基数。条锈病孢子捕捉量较常年偏早、偏多,始见期较常年提前15 d左右,冬、春干旱导致纹枯病、麦田杂草等基数较常年偏低,蚜虫、红蜘蛛较常年偏高。由于4月降水较多,利于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等发生蔓延,导致2009年这几种病害发生较往年偏重。由于2009年前期天气干旱,麦蚜基数高、蚜虫繁殖快,导致2009年蚜虫发生历期长,且由于用药不合适,在防治麦蚜的同时其天敌也被杀死,4月18—20日调查,有天敌密度2.2个/百株,较常年同期少4.0个/百株,导致2009年麦蚜出现难治、危害时间长等问题。

2.3.5    农业措施。小麦品种的更换及抗病品种的推广,对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叶枯病、黑胚病等发生不利;病虫害防治面积大,对其发生危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压缩播量、宽窄行种植、配方施肥等对病虫害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    结语

2009年平輿县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候因素影响密不可分。今后将进一步深入研究病虫害发生、传播的气候因子影响规律,积极主动地做好前期预防工作,使病虫害预报产品更加准确和科学,为有效减少病虫害损失做出积极贡献。

4    参考文献

[1] 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J].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2] 武文安.2017年滨州市小麦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J].江西农业,2018(12):29.

[3] 程海霞,王丛梅,帅克杰,等.山西省晋城市小麦病虫害气象预报模型[J].江苏农业科学,2010(6):159-163.

[4] 李文峰,曹永周,赵巧梅,等.2007年许昌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气象条件分析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59-60.

猜你喜欢
赤霉病中度纹枯病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小米手表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配单侧助听器 选中度那一侧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