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湘西州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

2019-12-25 01:23孙沁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乡村旅游

孙沁

摘 要 湘西州委、州政府把实施乡村旅游脱贫工程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尽管乡村旅游扶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基于此,阐述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基本内涵与意义,提出了当前湘西州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滞后;参与主体不足,利益联结不紧密;开发存在盲目性,产品缺乏吸引力;认识存在偏差,扶持力度较小等主要困境。

关键词 乡村旅游;旅游扶贫;湖南省湘西州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42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的提出地,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脱贫攻坚主战场,现辖7县1市,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99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湘西州委、州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首要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扎实推进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发展、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全州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累计脱贫5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3%下降到2017年的10.41%,尤其是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湘西发展的最大门路和富民强州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

1 乡村旅游扶贫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乡村旅游扶贫是指将发展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本质在于让更多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户通过参与乡村旅游,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乡村旅游扶贫是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模式,是一种基于旅游业、旅游资源的内生性扶贫模式,由于旅游业本身具有关联性强、带动性好、综合效益高的属性,能够有效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

2015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确定了1 200个国家、省定重点扶贫村,5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发生率为25.3%。截至2018年末,全州实有贫困人口10.6万人,未脱贫村236个[1]。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使湘西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有着很大差距。同时,湘西是湖南省首批获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区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湘西旅游资源富集,全州现有“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150个,其中,国家等级景区13家(4A级景区8家、3A级景区5家),世界文化遗产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6项。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都为湘西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湘西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

2.1 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滞后

交通、人才、资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内立体交通大通畅与州内循环不流畅问题很突出,尽管全州八县市县县通了高速公路,而且对外的交通大通道如高铁、飞机场等重大工程都在积极施工中,极大改善了旅游交通环境,但是对于传统土家族苗族村寨而言,由于地处偏远,旅游可进入性较差。虽然大多数村寨都修通了公路并实现了硬化,但基本是简易的通乡通村公路连接,道路标准低,路况差,车辆行驶比较困难,没有形成旅游环线,进出走回头路,不适应旅游开发要求。此外,村寨内水、电、手机网络、乡村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景区游道、标牌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旅游区住宿条件相对于酒店标准化的配备,显得非常简陋,尤其是卫生设施、环境条件很难让游客有过夜的想法。由于经营理念与经营意识滞后,湘西乡村旅游的软环境服务质量一直处于短板。而且,当前的乡村旅游大部分还停留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且乡村旅游扶贫村建设过程中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挑重担”多数人员缺乏乡村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加之其中有部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而又过于自信,导致在有些地方出现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力度过大,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等造成了严重破坏,使乡村旅游扶贫村建设缺乏可持续性。

2.2 参与主体不足,利益联结不紧密

参与主体不足是指贫困人口融入旅游扶贫程度不够,受益存在被边缘化。目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村寨内“三留两空”问题十分严重,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空心村、空巢老人现象相当普遍。农村空心化,缺乏青壮劳力,农事体验、文体表演、节庆活动等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就无法开展。村寨内严重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现有村民缺乏参与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和鄉村旅游日常经营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参与到旅游产业扶贫工作中的程度较小,直接或间接被排除在旅游扶贫的受益群体之外。而且,部分村民对国家提出的乡村旅游扶贫建设的认识、理解较模糊,在乡村旅游扶贫建设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存在“等、靠、要”思想。此外,乡村旅游扶贫相关利益联结者有政府、公司企业、农户贫困户等,但当前的旅游业经常出现“旅游飞地”现象,发达地区的外来资本和旅游企业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逐渐主宰了本地区的旅游经营,本地资本和人员长时间排斥在旅游经营之外。湘西乡村旅游的实际经营主体95%以上是当地政府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进来的外来经营者,造成了乡村旅游的利益分配流向城市和外地域多,流向乡村少,当地村民实际得到的收入很少,使得当地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村民反对发展乡村旅游。

2.3 开发存在盲目性,产品缺乏吸引力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对于城市而言,乡村是完全不同的空间,认为只要是乡村,就一定有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造成了当前各地区一哄而上进行乡村旅游开发,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局面。“搞乡村旅游开发是富民工程”,大部分乡村政府和老百姓已达成共识,但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是可进入性要好,很多乡村几乎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也没有规划、论证和市场调研就进行盲目的、浅层次的开发,有的已经脱离了本地区的发展实际,有的完全不顾发展旅游的条件是否成熟,加之地方政府的脱贫攻坚任务重,以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们渴望通过旅游改善生活的迫切需求,导致当前许多旅游区产品设计单一,缺乏吸引力,大多停留在观光、采摘、吃农家饭等浅层次传统业态上面。按照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来严格对照,当前大部分乡村旅游区严重缺乏有深度的体验式旅游产品,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到乡村旅游“乡趣”,而且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粗糙,开发深度不够,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而村民的市场信息也不对称,无力准确定位市场需求和细分乡村旅游市场,难以形成区域内的产业链,且农产品附加值也较低,无法拉动消费,导致一些乡村旅游点经营惨淡。

2.4 认识存在偏差,扶持力度较小

政府对乡村旅游扶贫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简单地将旅游开发等同于旅游扶贫,将重点放在了旅游业的发展而非扶贫成效上。当前,乡村普遍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重视新的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而不是优先对保存价值大的古民居建筑、古道路、古桥、古亭等加以修缮利用;重视园林式景观开发,而不是优先美化生态环境和提高景观美学价值。乡村旅游扶贫村建设方面,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显得较小,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1)财政扶持力度较小。自从国家开始进行乡村旅游扶贫村建设以来,在古丈县、泸溪县等地,县政府以捆绑项目资金的形式对乡村旅游扶贫村建设的投入平均每个村不足200万元,对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较差、旅游资源保护(尤其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任务繁重、新型农民培育任务艰巨的乡村旅游扶贫村而言是杯水车薪。2)智力扶持力度小。到目前为止,没有出台县域乡村旅游扶贫村建设总体规划,也很少有县级政府部门组织编制、实施具体的村域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对乡村旅游从业者培训滞后,以致全省绝大部分乡村旅游扶贫村的建设主体——村民、村干部对乡村旅游发展意义、乡村旅游开发经营技能等不甚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3)招商引资扶持力度小。大多数乡村旅游扶贫村因经济发展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而成为开发商、投資商不大看好之地,因此,乡村旅游扶贫村迫切需政府出台、实施优惠力度大的旅游招商引资政策。

3 促进湘西州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

针对乡村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扭转观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高质量完成乡村旅游扶贫的使命,为加快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作出应有贡献。

3.1 夯实基础,补齐设施短板

现代旅游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环节的综合性行业[2]。按照现代旅游业的要求,应建立“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尤其要实现二级公路直通进村,改善可进入条件,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可通过“厕所革命”,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的要求,实现所有乡村游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厕所全覆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游客中心、自驾车营地、游步道等等。

3.2 政府主导构建乡村旅游扶贫推进机制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产业,乡村旅游扶贫更是涉及发改、旅游、环保、住建、交通、工商、扶贫办等各个部门。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农户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推进机制。要积极引导贫困村的农民参加培训,提升素质和技能,激发内生动力,破解贫困人口未能较好发挥主体作用的难题;设立乡村旅游扶贫村,建设专项资金,对有意向投资于乡村旅游扶贫村建设的开发商、投资商提供尽可能优惠条件,给予贷款、税收、用地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

3.3 因地制宜,突显乡土特色

乡村旅游扶贫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突显乡土特色,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土特色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是将乡村旅游与本土文化、当地资源、游客兴趣紧密结合,以满足游客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结合湘西州经济基础和资源特色来看,湘西州的乡村旅游重点应在挖掘民俗和乡村农耕文化方面,应将“原生态”“神秘性”作为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宣传、策划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湘西州统计局.湘西州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2019-03-15)[2019-08-05].http://tjj.xxz.gov.cn/tjgb/201903/t20190315_1131997.html.

[2] 林移刚,杨文华.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困境与破解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2):121-127.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乡村旅游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扶贫相结合发展的研究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相对剥夺感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