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分制”教学模式研究

2019-12-25 01:14李蓉娟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学分制

李蓉娟

摘   要: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合办了本科职业教育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根据“十三五”规划,深入智能制造、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广泛调研,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趋势,以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制定实施“四合三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的相关性、递进性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对课程进行研讨、归纳和排序,按照横向上拓展课程内容,纵向上递进课程层次的思路,构建“能力导向,知识衔接”的课程体系。依据学生心智特点、年龄特点、知识及能力基础等条件,研究课程具体内容之间的界限,理清课程之间连接的关键内容。对名称相似、关系密切、衔接紧密的专业课程分段制定目标,分段制定课程的教学要求、细化知识、能力与素质三维目标。

关键词:本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开发

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提出背景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6年与内蒙古科技大学合办了本科职业教育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结合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根据“十三五”规划,深入智能制造、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广泛调研,确定本专业的就业范围。通过考察各类大型工业企业的主要生产工艺和主要控制手段,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的状况、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和相应职业资格要求,从而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根据行业需求及企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趋势,以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制定实施“四合三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2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1  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相关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应职业资格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进行了分析,进而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顺应科学技术、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智能仪表与虚拟仪器、生产过程控制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品质、创新意识、技术应用革新改良能力、协作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1]。

2.2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趋势,以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制定实施专业定位与行业需求相结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职业能力从基本到专项再到综合的三步提升,“四合三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合三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创业意识贯穿人才培养模式的全过程[2-3]。职业能力的培养分必备能力和拓展能力,必备能力通过基础课程、认识实习、专业课程、专项训练、生产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环节进行培养[4];拓展能力通过公共任选课、专业限选课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进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可通过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素质拓展等环节训练。素质拓展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他6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四合三进”的人才培养分两个学段进行:

第一学段,在第一、二、三、四、五、六学期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一、二、三、四学期,学生在校内学习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并聘请专家进行工程教育,安排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认知实习,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第五、六学期,学生在校内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项能力的训练。专业课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通过“理实一体”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提升学生的职业专项能力和专业素质。并在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完成专业知识的扩展学习,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第二學段,在七、八、九、十学期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管理能力。第七、八学期,学生在校内继续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专项能力的训练,专业课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通过“理实一体”、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提升学生分析、设计、管理及技术研究能力。第七学期安排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第八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第九、十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生产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结合,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

3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内容开发

3.1  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依据“四合三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调研,从就业岗位入手,按照岗位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课程组成员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的相关性、递进性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课程展开研讨、归纳和排序,按照横向上拓展课程内容,纵向上递进课程层次的思路,构建“能力导向,知识衔接”的课程体系(见图2)。

3.2  课程内容的开发

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分析本专业人才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依据学生心智特点、年龄特点、知识及能力基础等条件,研究课程具体内容之间的界限,针对具体课程,分析其主要内容、实施基础、服务于后续课程中的具体事项,理清课程之间连接的关键内容。对名称相似、关系密切、衔接紧密的专业课程分段制定目标,分段制定课程的教学要求、细化知识、能力与素质三维目标。具体课程衔接分析如表1所示。

4    结语

“四合三进”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既有较高专业理论素养,又有较强专业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理论指导。“能力导向,知识衔接”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能力由动手能力到设计管理能力的提升,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衔接使得能力的提升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李从峰,钱吉奎,杜连森.高职与应用本科“3+2”协同育人的衔接机制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39-43.

[2]耿淬.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职本科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6(26):14-17.

[3]檀祝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试点问题的再思考[J].职教论坛,2014(4):33-36.

[4]何静.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93-96.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构建学分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动车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以岗导学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校实践育人学分制模式构建研究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