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2019-12-25 07:13杜彦彦黄青
生态环境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覆盖度颗粒物植被

杜彦彦,黄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近年来,“雾霾天”席卷中国大江南北,PM2.5等大气污染物的危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PM2.5也称细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 的颗粒物,是中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李小飞等,2012),悬浮时间长、直径小、比表面积大且散射性强,不仅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气候变化,还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损害(杨新兴等,2012),其质量浓度是评价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2;2013)。

植被与PM2.5的相互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植被对PM2.5的削减作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赵晨曦等,2013;吴海龙等,2012)。植被可通过覆盖地表切断PM2.5来源(Fan et al.,2019);植物叶片、枝条表面、茎干可直接捕获PM2.5(Liang et al.,2016;Beckett et al.,1998);植被能够营造稳定的微气候环境,促进PM2.5沉降(Zhang et al.,2017;Fan et al.,2019);林带可以通过改变风场阻拦颗粒物进入局部区域(郭伟等,2010)。许多研究者设计了对比实验,分别在森林或者绿化带和周边的道路设置观测点,发现植被覆盖区域PM2.5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刘萌萌,2014;王轶浩等,2016;阮氏清草,2014),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当林带处于低风速高湿度的状态时,森林对PM2.5有聚集作用(刘旭辉等,2014)。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中部发展中省份,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在加速推进,面临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2018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河南省安阳市、焦作市、新乡市以及郑州市4 座城市,位于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20 个城市之列。2016—2018 连续3 年,河南省大气首要污染物为PM2.5(河南省生态环境厅,2017;2018),2018 年全省18 个省辖市PM2.5年均质量浓度皆超过了二级标准35 μg·m-3。但是目前关于PM2.5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的时空分布研究,综合分析其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研究较少,也鲜有关于整个河南省区域的研究报告,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城市(朱文德等,2018;陈强等,2015),且采样点较少,观测时间跨度短。本研究基于2017 年1月—2019 年2 月期间75 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PM2.5数据和遥感卫星数据,在分析PM2.5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关系,为PM2.5时空分布特征和植被覆盖度的关系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河南界于31.4°—36.4°N 和110.4°—116.7°E 之间,东邻山东、安徽,西连陕西,北与河北、山西相临,南接湖北,总面积为1.67×105km2,其中耕地面积接近50%。地势西高东低,中部和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477.8—1 167.3 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 月。河南省是中国能源消费大省,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由于连接南北的区位特点,河南是中国交通物流枢纽,汽车污染物排放严重;农业体量大,种植业和养殖业也是重要污染来源,大气环境质量面临极大的挑战。

1.2 数据来源

1.2.1 PM2.5质量浓度

河南省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PM2.5质量浓度日均值数据,来自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根据原始数据建立PM2.5质量浓度空间数据库。如图1 所示,河南省内共有75 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主要分布在城区。原始数据58 651 条,剔除无监测数据和有明显规律的异常值的条目之后,用于研究的有效数据有56 001 条。

1.2.2 被覆盖度

植被覆盖信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MODIS NDVI 产品数据集MOD13Q1 反演而来。该数据集经过水汽、云和气溶胶等部分数据噪声处理,数据质量较好,被广泛用于植被相关研究。影像行列号为h27v05,收集了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46 景影像,产品周期为16 d,空间分辨率250 m,原始数据采用Sinusoidal 投影,将原始的hdf文件批量转换为tiff 影像,投影转换至以WGS84为基准的地理坐标系,重采样方法选用最近邻法,再根据河南省界矢量边界进行影像裁剪。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覆盖最重要的指标。本研究利用MODIS NDVI 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来估算植被覆盖度(李苗苗等,2004)。

像元二分模型假设影像中每个像元只有两个成分,由植被覆盖的部分和无植被覆盖的裸土组成,该像元的信号是由这两部分线性组合而成,植被部分的权重系数即为植被覆盖度。

根据像元二分模型,遥感传感器的观测到的信号为S,Sv和Ss分别表示植被和土壤的贡献,即:

假设某一像元植被覆盖度为VF,植被全覆盖的纯像元的遥感传感器接收的信号为Sveg,则该像元植被部分贡献的信号为:

图1 河南省空气质量监测站分布图 Fig. 1 Distribution map of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 in Henan

同理,若无植被覆盖的纯像元的遥感传感器接收的信号为Ssoil,则像元的裸土部分贡献的信号为:

将式(2)、式(3)带入式(1)得:

由式(4)可解得植被覆盖度VF 为:

因此,只要得到参数Sveg和Ssoil即可计算植被覆盖度。NDVI 是遥感传感器接收到地物近红外和红波段反射率的非线性组合,是定量反映植被状况的敏感指标。某个像元的NDVI 值可以表达为由绿色植被部分所贡献的信息NDVIveg,与由裸土部分所贡献的信息NDVIsoil这两部分组成,因此可以将NDVI 代入式(4),经变换后得植被覆盖度VF 为:

其中,NDVIsoil为完全是裸土或无植被覆盖区域的NDVI 值,理论上接近于0,一般在0.1—0.2之间变化;NDVIveg则代表完全被植被所覆盖的像元的NDVI 值,即纯植被像元的NDVI 值,在没有实地测量数据的情况下,分别可以取NDVImax和NDVImin来代替。在本研究中,取各景影像NDVI累计频率为95%的值为NDVImax,累计频率为5%的值NDVImin,带入下式即可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从而得到河南省16 d 植被覆盖度数据集。

1.3 秩相关分析

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或顺序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因素之间相关程度的一种统计指标,由Spearman 在1904 年提出,用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联系的强弱,与常用的Pearson 相关系数计算方法不同,它是位次分析方法的数量化,非参数性的秩统计参数,与样本的分布无关(徐建华,2014)。

由于MOD13Q1 为16 d 合成产品,本研究为使反演得到的植被覆盖度与PM2.5时间序列一致,将PM2.5日均值数据以16 d 平均值合成,得到了2017—2018 年46 组数据,进行秩相关分析。

秩相关系数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设两个要素x 和y 有n 对样本,令R1代表要素x 的位次,R2代表要素y 的位次,代表要素x 和y 的同一组样本位次差的平方,那么要素x 与y 之间的秩相关系数被定义为:

其中x 代表16 d PM2.5平均质量浓度;y 为对应的植被覆盖度;n 表示样本数目;xyr′的绝对值越接近与1 表明两要素相关性越强,通过查阅秩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进行显著性检验(徐建华,2014)89-91。

1.4 空间插值

克吕金插值是建立在地理学第一定律和变异函数的理论基础上,对区域化变量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系列空间局部估计方法。根据不同的变异函数模型,有普通克吕金、泛克吕金、协同克吕金、析克吕金和指示克吕金5 种插值方法(徐建华,2014)177-181。已有研究表明,普通克吕金在估算PM2.5质量浓度时制图效果较好(李杰等,2016),本研究采用该方法,根据研究区域已知采样点的PM2.5质量浓度和空间位置,考虑采样点与待估计点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建立插值函数计算估计值。插值公式为:

其中,λi为权重系数,表示采样点xi处PM2.5质量浓度Z(xi)对x 处估计值Z*(x)的贡献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h 为分离距离;Nh是在(xi, xi+h)之间样本点的个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PM2.5质量浓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基于各站点PM2.5质量浓度日均值数据,计算所有站点各个季节的算数平均值即为河南省该季节的PM2.5平均质量浓度。根据河南省的气候特点,河南省每年3—5 月为春季,6—8 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 至翌年2 月为冬季。从图2 可看出,河南省PM2.5质量浓度季节性差异显著。河南省冬季PM2.5质量浓度最高,远高于其他季节,2018 年冬季质量浓度(113 μg·m-3)是同年夏季(35 μg·m-3)的3.2 倍。春季和秋季PM2.5质量浓度水平相当,在56—60 μg·m-3之间,略高于夏季,远低于冬季。

图2 2017 年和2018 年河南省四季PM2.5平均质量浓度 Fig. 2 Quarterly average of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in Henan in 2017 and 2018

图3 2017 年和2018 年河南省PM2.5月平均质量浓度 Fig. 3 Monthly variation of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in Henan in 2017 and 2018

2017年与2018年PM2.5质量浓度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3),月均值折线图呈“U”形。月均PM2.5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 月,2018 年1 月河南省PM2.5均值为117 μg·m-3,2017 年1 月为137 μg·m-3,从1—7 月,PM2.5质量浓度一直呈现降低态势,2017年7 月是PM2.5质量浓度水平最低的月份,7 月之后PM2.5质量浓度开始逐渐升高,进入10 月PM2.5质量浓度急剧上升,一直持续到翌年1 月。

2.2 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图4 河南省2018 年PM2.5质量浓度四季空间分布示意图 Fig. 4 Quarterly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in Henan in 2018

运用普通克吕金插值法,将各个离散测站得到的PM2.5质量浓度值模拟为整个河南省空间连续的数据。如图4 所示,总体上河南省PM2.5质量浓度呈现南低北高,质量浓度高的区域有聚集效应,且季节差异显著。春季和秋季PM2.5质量浓度水平相当,但是春季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以郑州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状扩散趋势,秋季PM2.5质量浓度污染强点主要位于东北部。北部形成了以安阳市为污染中心的辐射圈,在关于河南省PM2.5来源解析的研究中发现(王媛林等,2016),河南北部受到河北省的PM2.5传输影响。西部和南部边界多山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普遍低于北部城市,本地排放量小,且距离主要污染源郑州市和安阳市较远,不会受到区域传输的影响,因此PM2.5污染程度低于中部和北部。

2.3 植被覆盖度和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

2018 全省PM2.5年均质量浓度为63 μg·m-3(图5),较2015 年降幅达20.2%,3 年平均降幅为7.2%,尽管其质量浓度持续下降,但速度缓慢,以2015 为基准,按照目前的年均降幅,到2023 年河南省年均质量浓度才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 μg·m-3。

2.3.1 河南省植被覆盖特征

如图6 所示,河南省16 d 平均植被覆盖度呈波浪形分布。3 月植被开始生长,林地和农田生物量开始增长,在4 月初植被覆盖度达到第一个峰值,5 月底至6 月初正处于冬小麦收割黄金期,植被覆盖度迅速降低,7 月中下旬夏玉米正处穗期,植被覆盖度全年最高,9 月底玉米开始收获,10 月后树木叶绿素含量降低,植被覆盖度逐渐降低。

图5 2015—2018 年PM2.5年均质量浓度 Fig. 5 Annual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PM2.5 from 2015 to 2018

图6 2017 和2018 年植被覆盖度(VF)变化趋势 Fig. 6 The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fraction (VF) in 2017 and 2018

图7 2018 年河南省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图 Fig. 7 Spatial distribution map of vegetation fraction in Henan in 2018

根据河南省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图(图7),高植被覆盖区主要位于豫南山地,豫西山地和北部省界沿线的太行山脉。中等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平原和南阳盆地,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作物生长期较树木短,且存在撂荒和休耕现象;低盖度区域零星分散在各个区域,主要是城市、河流和湖泊。

2.3.2 植被覆盖度和PM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为使植被覆盖度与PM2.5时间序列一致,将PM2.5日均值数据合成为16 d 平均值合成,得到了 2017—2018 年 46 组数据,两组数据Spearman 秩相关系数为-0.55,在0.01 的置信度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说明PM2.5质量浓度和植被覆盖度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从图8 可明显看出植被对PM2.5的清除作用,植被覆盖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PM2.5质量浓度变化刚好相反,夏季和冬季响应最为强烈,在植被覆盖高的时期,对应的PM2.5质量浓度水平较低。

图8 16 d 序列植被覆盖度和PM2.5质量浓度 Fig. 8 16 days sequence vegetation fraction and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如表1 统计结果所示,2018 年较2017 年高植被覆盖度(VF>80%)增加了1 662.4 km2,是2017年的1.7 倍,植被覆盖度小于20%的面积减少了12.3%,2018 年PM2.5质量浓度较2017 年下降了4 μg·m-3。如表2 所示,信阳、许昌和焦作三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总量接近,而PM2.5质量浓度依次为54、64、75 μg·m-3,对应的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0%、48%和38%,排放量接近的条件下,植被覆盖度高的信阳市PM2.5质量浓度分别比许昌和焦作低10 μg·m-3和21 μg·m-3。

表1 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 Table 1 Area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vegetation fraction

表2 2017 年河南省和废气排放量与PM2.5 Table 2 Exhaust emissions and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in Henan in 2017

3 讨论

3.1 关于河南省PM2.5时空分布

河南省PM2.5季节分布特征与我国北方其他区域研究结果相似(顾芳婷等,2016;王振波等,2014),冬季污染程度最高,夏季最低,春秋两季居中,地形、气候特征和污染源是主要驱动因素。冬季细颗粒物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采暖期消耗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和颗粒物,冬季大面积的地表无植被覆盖,地面扬尘也是细颗粒物一大重要来源,又因为冬季地表温度较低,气流非常稳定,大气垂直扩散条件较差,容易形成逆温效应,不利于PM2.5扩散和降解(李梦,2017;杨龙等,2005)。河南省夏季降雨频繁,雨水对大气中的颗粒物存在一定的冲刷效应(李芳等,2013),再加上植被的吸滞作用,空气较为清洁。

春季空气湿度高,大气结构较为稳定,使得颗粒物难以扩散(顾芳婷等,2016)。秋季是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棉花(Gossypiumspp.)、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ycine max)和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的收获期,大范围的作物收割,土壤扰动严重,同时由于秸秆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颗粒物(李瑞敏等,2015)。以郑州市、安阳市为代表的豫中和豫北是PM2.5重污染区。郑州市人口密集,煤炭为主要能源,且由于北部太行山脉阻隔,逆温天气频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沉降和扩散,容易形成重污染天气(田贺忠等,2011)。安阳市是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除了本地排放较大,还由于与河北省南部接壤,易受到其污染传输的影响(王媛林等,2016)。

3.2 关于PM2.5质量浓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秩相关分析的方法发现PM2.5质量浓度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被面积的增加有助于降低PM2.5的含量。从地区的统计数据来看,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PM2.5质量浓度相应较低,植被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高植被覆盖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缓慢,本地排放量较小。三门峡和濮阳植被覆盖程度相同,均为46%,且濮阳少排放了两万余吨废气,但是PM2.5质量浓度却超过三门峡10 μg·m-3,主要原因是濮阳毗邻排放量最高的安阳,又与河北南部相接,受区域传输影响严重。说明植被的吸滞作用有限,污染源和气象条件才是主要的驱动因素。农田对PM2.5而言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类型,一方面农田扬尘、秸秆燃烧以及化肥的大量施用,都会提高颗粒物的浓度;另一方面,在作物的生长季,作物叶片又能吸附、沉降大气中的颗粒物。植被对PM2.5的吸滞作用还取决于森林结构、景观格局和植被的生理活动,精确量化植被的吸滞作用还需深入研究。

目前河南省空气质量监测站分布不均且数量有限,同时长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不足,本研究结果是否与其他年份一致,还需更多的数据来验证。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可克服地面监测的局限,精确描述PM2.5空间分布,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旨在研究植被覆盖度与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并未考虑如降雨量、风速和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还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综合研究。

4 结论

(1)2015—2018 年期间,河南省PM2.5年均质量浓度由79 μg·m-3持续降至63 μg·m-3,年均降幅达7.2%,但是仍然超过国家二级标准(35 μg·m-3),大气污染治理的任务艰巨。

(2)河南省PM2.5时间变化规律明显,冬季PM2.5质量浓度最高,夏季最低,春秋两季接近。从月尺度来看,PM2.5月均质量浓度大致呈“U”形分布,1 月最高,9 月最低。

(3)河南省PM2.5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北高南低,形成了以污染最严重的郑州市、安阳市为核心的PM2.5辐射圈,离核心越近的地区PM2.5质量浓度越高。冬季是各区域PM2.5浓度最高、污染范围最广的季节。

(4)整体而言,植被覆盖度和PM2.5浓度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植被面积的增加能够降低空气中的PM2.5含量,但是在受污染源和地形气象因素主导的地区,植被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
覆盖度颗粒物植被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八步沙林场防沙治沙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分析
基于NDVI的晋州市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道路空气颗粒物污染与骑行流的相关性研究
辽宁省地表蒸散发及其受植被覆盖度影响研究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某高中校园内颗粒物尘源调查实测与分析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