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以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为例

2019-12-25 22:22张慧明赵芹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核心

张慧明,赵芹沅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3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意识形态的宝贵遗产,它不仅以经典文献、风俗传统等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以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形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将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在文化传承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未曾中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人文精神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进步有着重要影响。任何一个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长期积淀的结果,都要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认识和总结,而优秀传统文化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基与精神源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汲取了传统文化及传统价值观中的养分,清晰揭示了现代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国家层面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继承了传统文化“民以殷盛,国以富强”“以和为贵”“以民为本”等思想内容;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借鉴了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允执厥中”“隆礼重法”等思想;个体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源头正是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业精于勤荒于嬉”“诚信为本”等思想内容。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科学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要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基因。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博大精深,但精华与糟粕并存,这就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驾驭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扬弃的予以继承和发展。例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价值,需剔除维护封建时代等级宗法体系的不良内容,其中强调的“信”也应被赋予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契约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2 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2.1 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具备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与文化向心力,从而激发出我们强烈的文化自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错综复杂,大学生思想价值体系尚未定型,西方国家以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加紧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吸引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削弱民族文化认同。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理解和认同,从而提升文化自信,以应对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冲击。

2.2 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例如,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和”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天道酬勤”所体现的实干精神、“自强不息”所体现的进取精神以及“仁者爱人”所体现的博爱精神等,具有鲜明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检验,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借鉴。

2.3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能够深刻阐释并生动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使当代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身的德行、礼俗,把立德修身放在首位,使自己品行端庄、举止得体,要注重知行合一,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这些都可以作为思想上的有效指引,增强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逐步把对文化价值理论的认知转换为日常践行的个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3.1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石

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基础地位,拓展其专业覆盖面,使大学生从整体和宏观上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内涵。高校可以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使大学生通过课堂主渠道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凝聚思想共识,坚定价值追求。特别是高校思政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推行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并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结合,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将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加强教师人文素养的训练,打造文化教育特色讲堂,联合校内外师资力量,为学生开设直观的课堂教育和讲堂教育阵地。例如,组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整合一批相关学科教师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骨干力量,同时加强与校外资源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幽燕风”讲堂文化品牌,邀请校外名家定期开展传统文化讲座,通过与学者们交流启迪学生思考。建立剪纸艺术大师工作室,邀请享有“中华巧女”之称的秦皇岛抚宁剪纸大师姜艳华进课堂,使广大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剪纸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

3.2 依托新媒体新技术,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阵地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媒体也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高校应拓宽传播渠道,搭建教育阵地,强化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建设,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借助多种平台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传统文化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自觉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当中,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借助新媒体打造“活”的宣传阵地新格局,促使教育全覆盖。例如,学院在网站及官微开设“国学数字博物馆”,在图书馆大厅、教学楼等处启用电子借阅机,用手机“扫一扫”即能进行掌上阅读。充分发挥“两微一端”网络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深入开展国学微课、“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微视频、“弘扬传统文化,我为家乡代言”微讨论、“精英人物面对面”微访谈等文化活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3.3 加强实践养成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

高校将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融入形式多样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文化活动中进一步强化理论认知,将理论根植于自身的情感体系,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提升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以迎新晚会、艺术节活动为契机,引入京剧、话剧等传统艺术节目。围绕“中国梦”和传统节日开展课外主题活动、公益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组织开展“学习经典、启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一读、一讲、一演、一赛、一秀”的“五个一”活动,通过经典名著阅读沙龙、经典剧目展演、知识竞赛、汉字书写及传统艺术表演观摩等途径,将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抓住国际化办学特色,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在美国和玻利维亚孔子学院定期开展“孔子学院日”大型中国文化交流活动,利用中国文化周、国际文化艺术节等平台,促使在校中外学生沟通交流、互学互鉴。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大学生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双管齐下,将文化育人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和以文化人多维度、立体式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