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吉龙
11 月27 日上午,蚂蚁金服公告称,相互保险产品“相互保”将升级为“相互宝”,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此前,蚂蚁金服对“相互保”寄予厚望,此次调整意味着其进入相互保险市场的野心或受挫。
11 月27 日上午,蚂蚁金服发布公告称,自当日中午12 点起,相互保将升级为“相互宝”,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此前该产品被定义为一款相互保险产品。重新定位为网络互助计划后,新相互宝将不再由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承保。蚂蚁金服内部人士对全天候科技表示,在升级之后,运营主体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相互保”由保险公司信美相互承保,相关保障由信美相互和蚂蚁金服共同提供,而升级后的“相互宝”则是由蚂蚁金服独立运营的网络互助计划。
不过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升级后,用户获得的保障和体验都不会有变化,以前未加入的用户,可以加入“相互宝”,而已经加入的老用户,则可以一键升级至“相互宝”,同时,等待期也无需重新计算,依然是按照之前加入相互保的日期开始计算。
相互保还宣布,为了弥补升级带来的不便,无论新老用户,只要是在2018 年加入,2019 年1 月31 日前的分摊费用全免,都由蚂蚁金服来承担。此外用户在2019年1月1日-12 月31 日的分摊金额188 元封顶,如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蚂蚁金服承担。以后,每年末“相互宝”会公布下一年封顶金额相关情况。
升级背后:收到监管约谈
关于此次升级的原因,蚂蚁金服方面表示,根据信美人寿同期发表的声明,因为其受到监管部门约谈,信美人寿不能再以“相互保”的名义继续销售其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实际上,在相互保上线之初,就有保险人士质疑相互保没有设置最高保费额,相互保不是一款真正的保险。
全天候科技当时就此问题询问过信美相互内部人士,当时对方回复称,相互保的保障是通过信美相互提供的保险产品来实现的,其本质就是保险,也是经过监管部门备案认可的。“我们在形式上做了创新,采用先保障后均摊付费的模式,实际上这种后付费模式在欧美国家保险产品中也有不少,因为分摊都是以实际出险情况为准,所以没有最高保费的说法,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保险的本质。”
但11 月中旬,第一财经报道称,相互保产品受到监管的约谈,但当时信美相互否认被约谈,称上线一个月以来,信美相互广泛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尽最大努力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同时也积极向监管进行汇报,“相互保”运行正常。
实际上,在相互保被约谈的消息曝出之前,11 月14 日,京东金融与众惠相互共同推出的“京东互保”刚刚上线两天就悄然下架。而媒体报道称,此次下架主要是因为该产品触动了传统保险公司的利益,受到各方投诉。
有业内人士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相互保和京东互助对传统保险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相互保,外界有人认为它是要颠覆保险行业。
信美人寿方面曾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相互保与传统保险相比,优势在于抛却了传统保险赚取利润“三差(死差、利差、费差)”的做法,以实际出险情况付费,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普惠的保障。
不过,为了避免给外界留下挑战传统保险行业的印象,相互保方面多次强调,其目标是“做大蛋糕”而非“切蛋糕”——“相互保跟传统的重疾险绝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补充和前期用户教育的过程。”
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保险行业似乎并不买账。有分析人士指出,相互保险在上线不到两个月,用户量迅速突破2000 万人,这相当于很多家小型保险公司一年的用户量之和,“相互保”对小型保险公司形成了竞争。
也有声音称,“相互保险”的上市引起不少保险公司代理人的不满。“相互保”和京东互保的上线后也有不少代理人对公司提出了抗议。
谁的遗憾,谁的利好?
作为蚂蚁金服在相互保险领域的一款重磅产品,相互保曾经被寄予厚望。
依托支付宝平台的流量优势,相互保自10 月16 日上线以来,用户实现爆发式增长。
截止到11 月5 日,其用户已经突破1600 万人,目前已经突破2000 万人。作为参照,其前辈余额宝在上线18 天时,用户才刚刚突破250 万人,不及相互保的1/6。
为了推动相互保的发展,支付宝在流量方面给予了巨大的支持,为了推广相互保,支付宝曾在其APP 首页上对产品进行露出。
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保险总裁尹铭对相互保的预期是,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参与人数可以上亿。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互保上线之后,有网络互助行业人士也表示,包括轻松互助和水滴互助等平台正在积极地申请相互保险的牌照,目前已经提交了资料。
此外该人士表示,腾讯和百度有可能也会进入相互保险的市场,“此前三家试点公司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没有任何声音出来,腾讯没有更多的关注到相互保险市场,百度也是一样。
而这次相互保被约谈并升级为网络互助计划,是否会对网络互助行业产生影响?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来看对行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会产生利好,让更多的人对网络互助行业产生了解,并建立信心。
此外,他表示,目前该公司不会改变申请相互保险的牌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