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前文我们说到姜夔在绍熙二年(1191 年)正月,应范成大之邀,离开了合肥,前往苏州与之一晤。
范成大虽比姜夔要年长近30 岁,但因为他很喜欢姜的诗文、词曲,是以一认识,就与他结成了忘年交。
范成大不仅以前做过很大的官,当过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更在其为官的一路上,曾经北使幽燕,冒着被金人杀害的危险,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南宅交广,知静江(今桂林)兼广西经略安抚使,使当地的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西入巴蜀,知成都,在与吐蕃的数次交锋中,守土有功;东薄邓海,知明州(今宁波)兼沿海制置使,大力整顿海防,使海盗不敢来犯,复知建康(今南京),时遇大旱,特调军米二十万石,以赈灾民,并奏请朝廷,减收贡米五万石,在度过灾年之后,又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个诗文大家,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是以姜对他更是怀有一种十分崇敬的心理。
姜夔一到范府,行过拜见之礼,即给范成大献上了一首《雪中访石湖》:
雪矸如玉城,偏师敢轻犯。
黄芦阵野鹜,我自将十万。
三战渠未降,北面石湖范。
先生霸越手,定目一笑粲。
范成大也马上就回了他一首《次韵姜尧章雪中见赠》:
玉龙阵长空,皋比忽先犯。
鳞甲塞天飞,战逐三百万。
当时访戴舟,却访一寒范。
新诗如美人,蓬荜愧三粲。
之后,范成大又将自己新修成的《梅谱》一卷拿了出来,让姜夔过目,并请姜以其园中的梅花为题,创作一支新曲。于是,姜夔就作了《暗香》和《疏影》两支新曲以进之——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随后,又在这两支词曲前加了这样一个小序: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由此可见,范成大在看到姜夔的这两首词和曲子之后,是何等的激赏,并马上就让府中蓄养的乐班拿回去,认真领会其中的要义,编造成舞,加紧排练。
姜夔的这两首词,在词史上可以说是大大的有名,张炎就曾在他的《词源》说:“诗之赋梅,唯和靖一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几天后,范成大又在府中摆下一桌酒席,请姜夔前来观看范府乐班表演的《暗香》和《疏影》。
范成大有个很喜欢的歌伎,名叫小红。那天的领唱者,正是小红。她不光歌唱得好,舞跳得也好,长相更是可人。姜夔看着看着,便不由得看呆了,并只顾着为她的表演击箸助兴,竟连范成大几次端起酒杯,示意他饮酒,都被他忽略了。而那小红也是不时地将一双俊眼往那姜夔的身上瞄。
两人之间的这种眉目传情,自然都被范成大尽收了眼底。而范也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想他们一个才子、一个佳人,如果能在一起,也是一段佳话,遂将小红送给了姜夔。对此,姜夔当然也是感激不尽了。
姜夔又在范府小住了几日,然后就告别了范成大,大雪中,扁舟载美,踏上了归途。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所引的那首《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但史书中关于姜夔和小红的记载,只到这里就彻底地没有下文了。他们后来怎么样了,我们并不清楚。
绍熙四年(公元1193 年),姜夔又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南宋名相,同时也是抗金名将张浚的孙子)。张家在杭州和无锡都有大量的田宅,他对姜的才华也非常的欣赏,见姜都已经快40 岁了,还是一介布衣,就想出钱给为他买个官。但一向都很清高的姜夔,却不愿用这种方式进入仕途,便婉言谢绝。但此后,仍经常以清客的身份出入张家,与张鉴及其兄弟们相互唱和。
庆元二年(公元1196 年),妻子、儿子都死了的萧德藻,被他的侄子萧时父接去了池阳养老,姜夔在湖州没了依靠,随后也举家迁到了杭州,从此依附张鉴,再没做过任何迁徙。
庆元三年,已经43 岁的姜夔曾向朝廷献了《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希望能获得一官半职,但却没能引起朝廷的重视。两年后,他又向朝廷献了《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这次,朝廷倒是破格给了他一个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但他仍是未能考中。至此,他也彻底打消了入仕的念头,就这样以布衣终老了。
张鉴可以说是姜夔晚年最好的知己,也多亏了他,姜夔才在杭州过了几年比较安隐的日子,自己也曾说他与张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
嘉泰二年(公元1202 年),张鉴去世,没了这个大靠山,姜夔的生活也顿时陷入了困窘之中。屋漏偏遇连阴雨,也就是在这一年,杭州发生了一场大火,二千零七十多间民房被烧毁,姜夔原本就挺穷的家也被这场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那以后,他的日子过得就更加艰难了,60 多岁还不得不为了生计四处奔波。
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 年),67 岁的姜夔突发中风,病死于其在杭州的家中。姜夔死后,被葬在了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办丧事的钱,还是他的几个朋友帮忙凑的……
后人有诗悼之曰:
姜郎未仕不求田,依赖生涯九万笺。
种国禾载珠玑肯分我,北关当有合肥船。
又:
除却乐书谁与葬,一棋一砚一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