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到年末,从柏林到厦门,从“银熊”到“金鸡”,2019 年的王景春仿佛“开了挂”。金鸡奖颁奖典礼结束后,王景春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与网友分享影片《地久天长》的幕后故事,以及他这二十年演艺生涯的心得与感悟。之所以能把“刘耀军”这个角色隐忍、内敛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王景春将其归功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情,生发出许多感悟。作为演员,我会在拍戏时将这些感悟融入其中、表达出来。这是老天爷给我的一份特别好的礼物。”
记者:你曾说《地久天长》对自己意义重大,剧本也像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王景春:《地久天长》的剧本写得非常棒。我一看见剧本的时候,就觉得我和角色是相通的。编剧在这么短的篇幅里把一个人30 多年的人生描绘出来,从演员的角度来看,这太难得了。在一部电影里能够演一个角色的青年、中年、老年,对演员来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记者:拍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镜头?
王景春:每个镜头对我来说都有着不同的意义,都让我记忆深刻。有个镜头难度比较高——在剧中,丽云服药之后,我抱着她跑去医院。这段戏我们分了好几天拍,比较累,拍第三次的时候我胳膊还拉伤了。我要抱着她跑,跑的时候肯定得有情绪,除了恐惧之外,还有焦虑、慌张、绝望、自责等等内心活动都在里面,这些都需要通过角色的眼神来表达。
记者:电影中耀军和丽云过了20 多年回到儿子坟前的那段戏令人动容。你和咏梅将其中的悲伤用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诠释出来,这是你们的即兴发挥?
王景春:当时我和咏梅的反应是最真实的反应,因为人物已经在我们身上、怎么甩都甩不开了。往往这种即兴的、下意识的表演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给力的,大家看了以后都非常感动。我们在影片中对于情感的表达是克制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也是一样,不是非得通过“咆哮”“炸裂”的方式来表达情感,我们只不过是在大银幕上还原了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情,有好有坏,这都是老天给你的,你必须接受,然后会生发出许多感悟。作为演员,我会在拍戏时将这些感悟融入其中、表达出来。这是老天爷给我的一份特别好的礼物。
记者:一开始是怎样的契机让你走上演员这条道路?
王景春:很简单,就是喜欢表演。当时非常希望能考进上戏,所以努力学习表演,就进入这行了。
记者:你还记得第一次拍戏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吗?和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
王景春:没有变化,都是认认真真演戏。我第一次拍戏的时候跟我现在好像都差不多,头天好好看剧本,然后到现场再琢磨该怎么拍。回想起我第一次拍戏的时候,一点都不紧张,工作人员都说这个小子可以呀,老演员呀。当时听到这样的夸奖,我心里还小小地骄傲了一下。
记者:在你20 年的演艺生涯中,有没有哪一刻想要放弃演员这个职业?
王景春:从来没有过。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演员这个行业更是这样。有戏拍、没戏拍,往往大家都有一个危机感。但我从来不会这样,因为喜欢,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表演,脑子里每天想的还是和表演有关的事——哪怕是在看书,也都会想到表演的事情。而且,每次看别人的作品时,我总会关注人家是怎么表演的,会去想如果这样的戏让我来处理会是什么样的。每天都想着这样的事情,又怎么可能放弃表演呢?
记者: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王景春:好好演戏就是我的优势。这些年我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好好演戏,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开开心心工作就行了。
记者:挑选剧本的时候,有没有自己偏爱的类型?
王景春:还是文艺片。我就是这么喜欢,没辙。
记者:你跟廖凡成立了“春凡艺术中心”,成立这个艺术中心的初衷是什么?
王景春:中国电影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市场细分化和差异化的阶段,有人喜欢“爆米花电影”,也有人喜欢艺术电影。目前市场上商业院线是主流,观众能看到艺术电影的渠道很少。我们希望通过艺术中心举办的影展,为艺术电影开拓更多的观看渠道,让更多观众能够欣赏并爱上艺术电影。
记者:有没有电影能够较好地兼顾商业性和艺术性?
王景春:有。一些票房高的商业电影,也能兼顾好艺术性。我特别不希望把商业和艺术对立起来,商业片就没有视听语言的艺术吗?肯定有,只是电影的分类不太一样而已。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有人喜欢吃肉,有人喜欢清粥小菜,虽然二者不一样,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不能说另一方就不对,还是要尊重各自的选择。
记者:对于未来的工作,你有怎样的期待?
王景春:我现在特别期待能接到一个好的剧本,看到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角色。我知道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但我不知道明天会接到怎样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