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部分人心浮气躁,部分企业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崇尚“差不多”“高仿”文化,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企业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关键词:工匠精神 视频编辑 专注
一、现状背景分析
2016年3月,李克強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大部分中职毕业生进入社会直接就业,从企业单位的最普通岗位做起,如果缺少对专业和行业的认识,缺乏吃苦耐劳,专注坚持的精神,他们很难坚持做下去,往往会频繁跳槽。目前,笔者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人数众多,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是迫在眉睫。
折射到视频编辑课程教学上,如今数字影视制作正逐渐成为当今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特别是在中国,数字影视行业呈现出无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反之数字影视行业人才告急,视频后期制作人才非常紧缺。笔者学校早在几年前就根据市场需求在计算机专业设立了视频编辑课程。视频编辑是一门专业技术必修课,它使用音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主要用于视频素材剪辑、字幕制作、为视频添加音频等,由于课程操作性强,学生易于上手,因此一向比较受欢迎。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在后续教学开展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素材少且比较陈旧,学到的东西难以实际运用、技巧比较生疏、学生整合资源能力较低等问题。因此在中职视频编辑课这类宣传性较强的课程中更应全方位融入“工匠精神”。
二、实践过程
笔者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职业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专业缺乏全面了解,更谈不上职业素养了。所以笔者在视频编辑课程的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信念,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强化工匠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1.融入工匠精神,引导行为规范教育
刚入学的学生初上机房课,常常能制造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为此,笔者在每一学期的机房课上都会开展以下工作。
(1)固定机房座位,设置座位表。由于机房课的特殊性,不需要换位置,因此在开学第一节课中笔者就给每位学生固定好位置,以此让学生形成“个人电脑”的观念,对公共电脑也能做到爱护和保管。同时,设置分配好专业小组长,引领后续的学习。
(2)规范课堂礼仪。每一节课前,由学习委员做好笔、笔记本、课本三检查;铃声响后由班长做好点名工作;由教师做好“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环节工作;课中师生互动有礼仪,迟到同学必须先喊“报告”,经教师批准后方能回座位,课后补迟到说明(需班主任签名);课后由卫生委员负责做好“电脑是否关机、桌椅是否归位、垃圾是否带走”三检查工作等等。
(3)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仪态,将计算机前学习工作的正确坐姿图放在教师网络教案空间的首页,供学生模仿、学习,并起到警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校正了学生的不良姿态。
以上礼仪规范要求经师生一起讨论决定,做到人人知晓,师生共同践行。尤其是“迟到要补班主任签名的说明”要求一出,在笔者的课堂上很少出现迟到现象。一学期下来,学生遵规守纪、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对个人的课堂行为规范、职业精神等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2.利用优秀作品,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笔者利用学生对视频作品兴趣浓厚、来者不拒的特点,大力推荐学生观看和剪辑优秀的影视作品,选择抖音APP、微电影网站中的励志短片、微电影做为课堂案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开阔其视野,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起导向作用。
如笔者要求学生为最近很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制作一个3分钟的预告片。为此,学生课前要先将3集纪录片完整地有品质地观看完,从中领会纪录片要宣扬的“择一业,终一生;继承、坚守、发扬”的大国工匠精神;其次,学生在制作要求引导下,要将片中能展现文物修复师们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专注细节、永不满足的品质追求及他们从容和优雅的工作作风的镜头剪辑成短片,这一过程更是能冲击学生心灵深处,传递深层价值理念:“工匠精神”和“格物致知”。同样,央视推出的8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的混剪作业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在专业课堂教育中渗透了职业信念: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用心做一件事情,不断雕琢完善,做到极致,打造行业内最优秀的作品,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
再如讲到无缝转场时,笔者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刷爆朋友圈的励志短片《不负此生》《蜗牛》《追风》《希望之声》等,借机增进学生知情意的统一,这种情感的感染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是普通德育课堂上的理论说教难以企及的。
此外,多向学生提供优秀的网站信息,如站长之家、优品PPT、昵图网等,让学生在吸收完课堂知识的同时,又能拓宽学习空间和学习渠道,鼓励学生改变上网习惯,有效利用网络便利性,了解更多的专业新事物,更新自己的知识容量,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
3.树立典型榜样,打造工匠精神
(1)用榜样激励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上诉榜样要么是虚拟人物,要么遥不可及,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非常注重身边榜样的树立。如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宣传,一方面课前联系这些毕业生,请他们帮忙提供目前所处行业的前沿时尚素材,供在校学生练习,在课堂中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供学生模仿制作;另一方面宣传优秀毕业生的主要业绩,以此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笔者还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评比,尤其注重专业小组间、组员间的模范树立,如专业小组长、混剪新星、配音新秀、声画同步标兵等,不仅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设计评价更客观,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2)以比武促进教学。为加强技能应用,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专业教育为学生劳动就业服务”的良好氛围,笔者学校每学期末都会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每一学期笔者均会把学生平时完成的优秀视频作品在大比武上进行集中展示。学生在提交作品的同時,还要上交作品介绍PPT,内容包含创作灵感、创作主题解读,内容简介、技术支持、创新过程感受等。
大比武为喜爱视频编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一部部采用实拍+特效+后期编辑,带入了真实生活场景的作品,往往能触动所有台下观众的内心,而由本校专业教师代表、优秀毕业生组成的评委团的精彩点评更是能激励学生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在属于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里发光发亮。台下的学生在见识身边优秀的同学与作品后,也往往会意识到自己还仍需努力,进而增强他们学好专业,立足职场的职业理想信念。
4.重新定位,改变原有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理论融于实践、课堂融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实际任务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旨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这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因此,笔者尝试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贯彻到视频编辑教学中,强调以工作技能为导向,以岗位任务案例为主线,以动手能力为突破点,以岗位经验为目标,最终要求学生能设计制作完整、优秀的视频作品。同时采取难度逐级提升的思路,选取内容从简单到综合,培养技能由低到高,将视频编辑课程分为以下四大模块。
模块一——基础技能:PR基础知识,工具学习,字幕制作;
模块二——核心技能:视频编辑、美化,添加音视频效果;
模块三——综合技能:视频剪辑实例制作;
模块四——就业技能:综合实例设计、创作(拍摄与剪辑的应用)。
根据四大模块内容,笔者在实施过程中适当安排岗位任务案例,合理整合练习任务,将零散的技能知识点汇集于同一个案例中,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将PR专业知识与剪辑实践技能、拍摄技术、设计本领、方案创作等多项工作技能互融,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另外,笔者发现当学生面临难度较高的岗位任务案例时,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而这种状态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制作情感,甚至直接产生放弃的念头,最终导致无法有效开展任务。因此难度较高的岗位任务案例不能急于让学生自我尝试,自由发挥,教师需要事先加以适当引导与指导,时时反馈学生的进度,及时给出意见建议,在传授技术的同时,要传递给学生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而这只能依赖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依靠言传身教地自然传承,是任何操作步骤、微课视频无法承载的。
教师没有“工匠精神”,课堂教学改革同样做不到位,做不出效果。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教师首先要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宽度和深度,提前融入社会,接触企业的实际产品和先进的创作工艺。教学环节中的设计教案学案、课堂教学、作品分析点评、制作微课,每一步都需要“工匠精神”。
三、小结
工匠精神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工匠精神逐步渗透到专业课堂教学中,让专业知识环环相扣,让课堂与社会紧密接轨,让学习与生产紧密结合。在视频编辑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慢慢地养成做事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成为一个社会认可的工匠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民良.建设制造强国应重视弘扬工匠精神[J].经济纵横,2017(1).
[2]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3]王瑛.让“美”走进学生动画作品——谈在动画课堂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2).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