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海,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特级技师,从业30多年来,他攻克航天技术难题90余项,研制航天器工艺装备40余套,排除航天器发射隐患百余项,圆满完成了多艘神舟系列飞船和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亲手护送9名中国航天员成功飞天,圆满完成我国首个“大国重器”空间站核心舱的总装研制,先后获得神舟六号研制突出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绝技诀窍论文一等奖、全国技术能手、天津市滨海工匠等多项荣誉,2016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推进和祖国航天梦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巧手托起神舟梦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也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按照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来实施,即“三步走”发展战略。孙占海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装系统集成的一线指挥员,从2000年加入载人航天队伍伊始,便全身心投入到载人航天工程的建设中,至今已近二十载。他曾作为航天员飞天前“关舱门”唯一指定人、亲手护送过9名我国航天员飞往太空,被航天员们亲切地誉为“神舟飞船舱门守护神”,凭借着其自身高超的技能,助力载人航天第一步(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和第二步(突破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实现了完美收官,为首次载人飞行、首次航天员出舱行走、首次无人交会对接、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等技术的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载人飞船的总装研制是14个分系统的“最终集成”,研制工作难度大、风险高,稍有疏忽都可能导致发射任务的失败,甚至直接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特别在我国载人飞船研制的初期,研制经验几乎为零,总装过程更是充满了无数挑战。然而,孙占海勇挑重担、主动承担起了神舟飞船的研制重任,并一路攻坚克难,先后解决了返回舱大底陀螺组合体拆卸困难问题、人-舱-服试验舱外百公斤级航天服悬挂移动困难问题、返回舱主仪表板反复挤伤舱内模板电缆问题、返回舱返回过程中滚动发动机组件易烧蚀问题、返回舱非电传爆装置逆流程操作困难问题、返回舱舷窗玻璃换装过程易污染问题等数十项总装关键技术难题,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的《载人飞船返回舱舷窗玻璃无损更换技巧》入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百篇优秀技能论文。在载人航天二期飞船研制初期,他结合一期飞船研制经验,向型号设计师系统大胆提出返回舱大底结构重大改造方案,被型号两总认同、采纳并最终实施,系统解决了后续载人飞船的总装可实施性问题,保证了飞船总装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凭借着勇于探索、肯于吃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他还总结出了飞船γ源高效高质量安装技巧、飞船座椅缓冲系统安装调试技巧、返回舱气瓶放气操作技巧、返回舱伞舱检漏口一次性安装技巧、返回舱加注口一次性安装技巧等绝招绝技20余项,保证了载人飞船的可靠发射、稳定运行和所有航天员的顺利返回。
尽管能力出众、成绩突出,但多年来他还是不断地磨砺技艺、追求卓越,在载人飞船有效操作面积不足0.7平方米,仅有4个踩踏点、管路和电缆交织的狭小闷热空间内,日复一日零缺陷地完成了10余艘飞船共12000多台设备的总装任务。载人飞船发射场有多项急难险重的任务,每一个细节都切实关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特别是γ源等设备的安装不仅对人体有较大辐射、操作环境还极为恶劣,并必须在飞船发射前的区区数分钟内完成,不容有任何闪失。面对这样的高危作业,他每次都是挺身而出、抢着去做,在巍峨的发射场塔架上一次又一次地顺利完成任务,用一次次地实际行动捍卫了航天器总装团队的尊严。
临危受命、再上征程,独具匠心报祖国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的圆满收官,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阔步迈进了“空间站时代”。“走在外太空的世纪里,不能没有中国人,”中国空间站作为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标志,承载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和期望。
然而,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最后一步以及最关键的一环,它的建造更加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参考,且由于我国一直不被允许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所以也没有国外的成型技术作为参考。中国空间站主体由核心舱(天和)、实验舱I(问天)、实验舱II(梦天)三个巨型舱段组成,总重达90多吨,单舱高达21米,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大型的航天器。舱内部分设备重量高达500公斤,且力矩陀螺、机械臂等形态复杂的设备也对总装实施精度提出了极苛刻的要求。总之,实施难度远比载人飞船大的多,对总装研制工作也堪称空前的挑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孙占海临危受命、再上征程,主动承担起了这项更为艰巨复杂、庞大的“中国空间站”工程。从2015年空间站核心舱在天津市航天五院大型航天器AIT中心内正式开始总装,他坚持奋战在型号科研生产第一线,一干就是5个年头。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带领下,空间站总装研制团队硕果累累,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我国首个20吨级航天器--空间站核心舱的总装研制,刷新了我国宇航任务型号的总装研制记录,为国家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期间,他坚持创新导向,将多年来自身总结的经验和技艺与空间站型号实际有效地融合,集智攻关、攻坚克难,先后完成了以大型舱段对接吊装操作方法、核心舱舱体吊装调平方法、核心舱舱内大型机柜安装操作方法、核心舱通用包装箱吊具设计解决方案、基于激光测量的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安装解决方案、空间站型号发射场电动转运解决方案等关键技术攻关数十项。
倾心传授、桃李芬芳,技艺传承铸辉煌
在保证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和空间站型号“零缺陷”总装、护送载人航天器一次次走向成功的同时,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面对着载人航天工程总装研制如此多的困难与挑战,他也深知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不仅需要优秀的领路人,更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为此,他一致努力提升团队整体水平,在型号研制遇到各种顽疾和困难的时候,带领大家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集体商讨最优解决方案、集体推演最优实施流程。在工作日常,他也非常注重航天器总装操作经验和技巧的总结,并将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志,言传身教,努力做好技能的传承,并积极推选优秀的年轻人到关键岗位上锻炼,敢于给年轻人压担子,用责任和使命“逼”他们干出成绩。多年来,在一个个总装难题迎刃而解的背后,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水平载人航天总装研制團队也悄然成长。他的徒弟孙振业已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目前已独立承担起空间站正样核心舱的总装指挥重任,并于2018年度获得"天津市滨海技能大师"荣誉称号。徒弟张舸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已肩负起后续神舟系列飞船的总装研制任务,并曾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航天贡献奖”等荣誉。此外,他针对个人特点规划合适的岗位进行“专才”培养,徒弟孙业晖已成为空间站管路总体装配专家,李科儒、卢旭等已成为柔性多层的制作装配能手,成为了我国航天器总装领域的骨干力量。
孙占海在平凡的总装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成绩面前,他却觉得自己愧对家中90岁高龄的老母亲,他本应该抽出更多精力来照顾老人家,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依然奋斗在载人航天器型号研制最前线,为的就是更好地与他的团队一起干好“中国空间站”任务。作为一名航天老兵,他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保证了载人航天器总装研制工作的顺利实施,用忠诚和智慧谱写了航天器“一流总装大师”的华美乐章。
(天津市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