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芳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与国外企业贸易往来频繁。汇率波动、商品采购价格、销售价格是影响外贸企业利润的三大主要因素。本文比较了外汇期货市场买入期权与传统方式的区别,分析了套期保值的优势,讨论了在期货市场买入期货商品(期权)或卖出期货商品(期权)对冲风险的方法,同时分析了套期保值业务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从组织机构设计、计划体系、套保管理与评估、风险动态监测等几方面提出风险控制措施,以期能有效规避外贸企业经营风险。
关键词 外贸企业 套期保值 风险控制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提高。汇率波动、商品采购价格、销售价格是影响外贸企业利润的三大主要因素。为了让企业提高竞争力、稳定收益、降低成本,可利用外汇套期保值与期现结合方式,规避汇率波动及价格波动风险。
一、套期保值与传统汇率风险规避方式的区别与优势
汇率风险主要分为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及经济风险三种,因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存在于特定企业中,不具有适用性、可比性及真实性的特点,本文不做过多讨论,而仅对其中的交易风险进行分析。
交易风险,也称为兑换风险,即两种货币之间转换时,由于汇率的波动引起与实际结算金额不一致而产生的汇兑损益。由于受多方面原因影响,外汇汇率的波动走势无法完全预测,尤其是远期汇率。
目前外贸企业大多采用汇率的期权、远期、掉期及组合交易等银行产品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这些方法已无法适应汇率风险的急剧变化,局限性日趋显现。
套期保值是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采用对冲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的一种金融工具,主要利用期货市场中价格波动产生的收益来弥补因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不利因素,维持企业预期利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为比较传统银行产品与套期保值金融工具的区别,以外贸企业日常业务为例(为比较银行远期锁汇与期货市场锁汇的区别,统一使用2019年10月21日的价格):
企业10月21日采购一批货物,并以固定价格715.00元(100美元兑换人民币价格)售出,需在2019年12月对外支付该笔货款:
在传统方式中,企业可以选择通过银行进行固定日锁汇,2019年10月21日中行远期美元牌价(2个月)卖出价报价为713.0207元,企业成本价为713.0207元。
而利用套期保值方法,合同签订日选择在境外期货市场上买入等值美元,同日HKEX CUS 1912买入价为707.74元,此时企业成本价理论上已锁定,即使实际付汇日即期购汇价与期货平仓价略有差异,但对利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上述两者方式相比较可见,期货套保对企业的利润锁定、降低成本更加有利。
二、套期保值运用的主要方式
外贸企业从事大宗商品自营业务,价格的波动对企业利润影响明显,且风险敞口大,企业对未来市场价格难以把控时,易出现不可控的经营风险。随着期货市场商品逐渐成熟,外贸企业商品如为期货品种,可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对冲风险,规避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提前将利润锁定,根据实际情况,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商品采购价格的套期保值方式
外贸企业卖出远月合约,为规避执行远月合约时商品采购价格上涨,可在签订远月合约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中买入品种相近、数量相当、交割日期相近的期货商品,在实际采购该商品时,将持有的期货商品平仓。这样就锁定了合约的既得利润,最大程度避免因采購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二)商品销售价格的套期保值方式
外贸企业持有现货库存时,担心未来销售价格下跌,可在期货市场中卖出与现货品种相近、数量相当、交割日期相近的期货,现货实际卖出时,将持有的期货商品平仓,这样可锁定现货的销售价格,规避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风险。
(三)汇率的套期保值方式
外贸企业可选择在外汇期货市场进行买入或卖出外汇期权完成对冲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进口企业因未来支付外汇比较多时,担心人民币贬值带来汇兑损失,可通过外汇期货市场买入外汇期权;相反,出口企业未来有大量外币收汇时,担心人民币升值过快带来汇兑损失,则可通过外汇期货市场卖出外汇期权。
但因外汇期货市场比较特殊,需注册离岸户才能在外汇期货市场开立账户,保证金为美元,如遇价格波动剧烈时,可能因企业不能及时追加美元保证金,而面临被强制平仓或被迫减仓的风险,具体能否选择该套期保值方式,企业应充分考虑外汇政策及自身条件。
三、套期保值存在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
套期保值业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价格风险,但在期货套保操作上,企业除了面临基差变动风险之外,还会面临诸如流动性风险、现金流风险、操作风险、内部风险等各种风险。
(一)套期保值业务存在的外部风险
第一,套期保值最大的风险是基差风险,所谓的基差是指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价差,两者的变动方向虽然相同,但变动幅度不同,故基差的数值不是恒定的。企业采用套期保值策略时,应接受基差变动风险。根据企业风险承受度,设定可接受的基差变动幅度,当超过预期幅度,应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二,由于价格波动剧烈,当期货端遭受急剧损失,如无充裕的保证金,可能会被迫减仓或强制平仓,企业持有现货库存或远月合约暂时无法变现,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第三,进行期货套保时应充分考虑商品的流动性,如持有的商品流动性差,会导致无法及时变现的风险。
(二)套期保值业务存在的内部风险
第一,套期保值是规避风险锁定利润的手段,但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时如未充分考虑现货或远期合约等相关元素,就会变相成为投机行为或与套期保值原理相违背,从而导致风险。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造成企业套期保值的无计划进行,或岗位职责未分离,造成交易、审核、监管责任不明确;财务部门未实施有效的资金调拨管控;未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导致经营管理层不能全面准确的了解业务进程及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
四、套保风险的内部控制手段
为企业更好运用套期保值进行汇率风险规避,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套保管理体系,主要可以通过组织机构设计、计划体系、管理和评估及动态风险监控四个方面落实。
(一)制定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设计方案
组织机构设计主要从所处行业特点、公司规模、经营品种及管控基础四方面考虑。具体如:建立董事会授权审批制,对套期计划、套期品种、套期额度、保值工具等进行审批;设立独立风险管理部门,实行归口管理;指定首席交易员及第一责任人。
在组织机构设计时,应坚持业务管理机构职务不相容原则,体现管理的垂直性、业务制约性及职责分离性等。
(二)制定详细的计划体系
企业需要进行套期保值时,应制定详细的套期保值计划,计划中应包括是否做套期保值及确定套期保值结构(包括选择期货合约的种类、交割月份、数量等)。
(三)加強套期保值业务的管理与评估
套期保值操作流程应规范化,主要包括风险评判、保值策略指定、保值方案完善及保值结果评估。应通过判断与分析风险类型,有效量化风险程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套期保值策略,以保证策略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受基差、成本等因素影响,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保值方案,以达到预期目标,套保策略实施后,根据套保效果对套保方案做出有效评估,重点对策略的落实情况进行解释与说明,持续改进保值方案。
(四)套期保值业务应全程进行风险动态监控
第一,企业应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指定专门部门进行跟踪,定期编制报表,提交经营管理层,报告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一是已占用交易保证金金额。
二是期货交易持仓合约品种、月份、数量、持仓方向、浮动盈亏情况。
三是期货交易平仓合约品种、月份、数量、买卖方向、平仓盈亏等情况。
四是交割现货的品种、数量。
五是期货相对应的现货销售及库存情况。
第二,设立敞口头寸、亏损限额预警管理机制。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前应设置敞口头寸限额与可承受最大亏损限额,根据限额设立预警管理机制。
对于敞口头寸限额可采用总量控制及分类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采取年度审定、合理调整、逐日监控等控制手段。而设置可承受最大亏损限额可避免企业未及时止损带来更大的亏损。
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大小设置敞口头寸、亏损限额分级预警管理机制。
第三,企业应制定突发事件预案。企业应充分考虑期货市场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相关行业研究背景、经验丰富的专职分析员,并制定一般突发事件预案与重大突发事件预案。
当操作套保业务时出现交易价格错误、商品流动性不足挂牌价格无法成交、交易数量错误、交易方向执行错误等时应启动一般突发事件预案。
期货市场出现重大突发性风险事件时,应启动重大突发性风险事件预案,如出现持仓被强行平仓、因涉嫌违规受到期货交易所或执行部门调查、经纪机构或交易对家发生重大纠纷、期货市场价格出现重大波动(价格剧烈波动涨跌停盘或同幅度剧烈波动)、市场出现异常情况(市场被操控价格严重扭曲)、交易所采取紧急措施(交易所调整涨跌停板幅度、暂停交易、提高保证金比例、按一定比例减仓等化解风险)等情况时,应由专职部门或指定人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及止损方案。
第四,建立保证金跟踪制度。企业财务部应统一对期货相关账户、资金调拨、账户结算进行管理与跟踪,资金调拨时应根据企业内部职责权限分工进行签批,指定专人核对保证金使用是否有套保计划及与现货是否相匹配,定期编制保证金使用情况统计表,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公司管理层,以防止操作人员滥用职权或因保证金不足导致强行平仓风险。
综上所述,套期保值在为企业规避风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一定新的风险。企业应正确认识套期保值这一金融工具,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操作流程,以为企业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创造价值。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对外经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奇峰.企业外汇套期保值与风险管理[J].中国外资,2018(15):74-75.
[2] 窦登奎.我国上市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