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

2019-12-24 08:53申宏
经营者 2019年23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意义

申宏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发展的新常态,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生存压力,因此需要国有企业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以更好的应对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意义,并对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意义 问题 对策

一、国有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发展的新常态,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需要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对风险形成有效的识别、预警、分析和评估机制,有利于国有企业对内部经营风险进行防范,对外部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抵御,从而增强企业对风险的抵抗能力。

(二)有利于查错纠弊

目前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检查和监督愈加严格,并且检查的范围和力度不断增加,因此国有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有利于对自身可能存在的徇私舞弊、违法违规、滥用职权等现象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制止,从而增强国有企业查错纠弊的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内外部监督检查工作的需要。

(三)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對国有企业而言,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有利于对会计信息系统、授权审批制度以及会计权责分离制度予以有效的完善,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确保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有待加强

现阶段,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清晰和全面的认识,没有对内部控制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缺乏顶层设计,并没有与国有企业的战略和文化进行有效结合,造成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与实际的发展特点和运营管理状况相脱节的问题。此外,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对经营管理是以短期的考核目标为导向,过于追求短期内的业绩,对内控风险缺乏重视,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宣传,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意识,致使相关经营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决策的合规性有待检验。

(二)缺乏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显得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比如不少国有企业为了完成监管机构或者是集团公司的要求,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可是往往是生搬硬套,并没有从本企业的发展实际入手,导致内控制度难以有效落到实处,并不能很好的融入企业的运营与管理中去,缺乏可操作性,最终致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此外,国有企业并没有对效率和控制这二者的关系加以有效平衡。正是由于内控制度的建设缺乏科学性与完整性,导致内控制度显得过于烦琐复杂、流程较长、检查项目较多,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疲于应付,难以紧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最终难以实现内部控制的预期目标。

(三)内部控制与大数据系统缺乏有效的结合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的信息化技术,但是不少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过程中对大数据系统缺乏有效的结合,导致内控工作效率难以提升。主要表现在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缺乏必要的识别和可量化的评估手段,导致在开展内部控制过程中,缺乏对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利用,难以将其融入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难以对数据信息加以有效的获取、整理、分析和建模,自然无法有效提升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其次,一些国有企业在开展内控工作过程中,过于重视人工轻视系统,缺乏有效监管。不少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通过人工方式来完成的,但是相关的监督工作受限于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技术以及经验,因此难以通过系统化的手段来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导致内控效率难以实现有效提升。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不断强化内控意识,形成良好的内控氛围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需要国有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企业内部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积极动员全员参与内部控制,从而形成良好的内控氛围,在此基础上实现内部控制和国有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文化的有效结合。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融入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另外,企业在日常的运营与管理过程中,需要转变重生产轻管理的理念,不断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和底线思维,并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实现内部控制意识的常态化。

(二)积极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国有企业必须从自身运营和管理的实际状况出发,积极建立并完善内控制度,组建专门的内控小组,对企业各项流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根据相应的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内外部的发展变化更新内控制度,并对其执行情况予以有效监督,建立联合审查机制,增强部门交流与合作,切实增强内部控制的可操作性。

(三)实现与大数据系统的有效结合

大数据系统和信息技术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因此需要结合大数据系统构建内控风险防控体系,在对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据的核心驱动力,以智能IT系统作为载体,构建并完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体系,实现对风险数据的准确获取,制定可量化的风险评估标准,充分发挥风险分析模型的作用,减少人为控制因素,以此来切实增强大数据系统对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实际作用,为国有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为榆林市天元路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方圆.浅谈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9(21):110-111.

[2] 廖建伟.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9(33):103-104.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国有企业意义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留学的意义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