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岷峰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居民财富积累也是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群体,拥有了一定积蓄和退休金,希望通过投资理财增加收入,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有品质。于是,这个群体成为众多金融机构青睐的目标客户,与此同时,却也成了不少非法集资、诈骗犯罪实施的重点对象,因为老年人虽然有精力、有时间投资理财,但往往专业知识欠缺,信息获取渠道狭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且容易为高额回报所诱惑。
据统计,在涉及非法集资的受害人当中,老年投资者占一半以上。而上当受骗的这些老年投资人中,一半以上是被不法分子的“亲情牌”所蒙骗。比如针对“空巢老人”的“温情陷阱”,就是业务员提着水果和礼品登门拜访,给老人削苹果、做按摩、聊家常,安排免费体检,关心日常生活,获得老人信任后再推荐所谓理财产品;比如组织实地考察旅游,通过所谓宣讲会和推介会增强迷惑性,大肆蒙骗老年人;比如假借慈善、扶贫、创新、新农村建设、军民融合等名义,扭曲国家有关政策,进行非法集资,老年人往往容易放松警惕而受骗。
老年人之所以成为投资理财骗局中上当最多的人群,除了自身客观原因,来自家庭和社会关怀的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国家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老年家庭空巢率已近50%,有的大中城市甚至达到70%。长期和儿女分开或者被亲人疏忽,造成老人的情感饥渴,他们希望交流和被关怀的心理诉求很难得到满足,一些儿女觉得“自己说话父母听不进去”,某种程度上也是交流不足造成的。一些老年人在推销人员那里获得了表面上的尊重与呵护,特别容易降低对风险的警惕性。另外,还有一些老年人长期与社会脱离,把理财、投资等行为当作与社会发生有效联系的一种方式,但因为知识和认知能力不足,给诈骗分子钻了空子。
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维度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增强生活的社会粘度,主动打好“亲情牌”,引导老年人科学投资,健康生活。
一是家人要尽孝尽责增亲情。最容易被骗子“亲情”蒙骗的老年人,主要是为孤寡老人或家庭关系不太和谐的,他们迫切需要感情上的慰藉。因此,骗子从送鸡蛋开始到主动上门帮助老人搞卫生、洗衣服等,家政服务做的比亲生子女还要好,对自己的称谓比子女们叫的还要甜,使老年人在骗子“设身处地”为自己安排投资计划时无任何防备心理。
因此,作为子女,首先要在生活上对老人多关心,精神上多交心。有些老年人投资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打发时间,想找点事干,他们把投资理财行为当作与社会发生有效联系的一种方式。温馨和谐的家庭对老年人的投资行为影响很大。
其次,经济上要多用心。有些老年人看到自己子女经济负担较重,希望自己通过投资理财挣钱,不给子女增加负担甚至对子女有些支持,结果却落入骗子陷阱。因此,子女不仅不要“啃老”,还要尽到赡养责任,不能让老年人过多为家庭再承担经济责任。
第三,引导上要有足够耐心。有些老年人相对较为固执,对自己的投资理财行为甚至很偏激,认为绝对科学、安全,对子女的劝导可能根本听不下去,甚至还瞒着子女进行投资。因此,子女在这方面的劝导一定要有耐心,花再多时间、精力都是值得的。
第四,失败后要有包容心。对于投资理财失败的老年人,子女不要过多责怪,而要支持他依法维权,做好思想工作;要以案动情,劝导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总之,子女们要尽量多陪伴老人,常回家看看,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要了解他们的担心,关注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多向他们普及理财知识,增强风险范防意识;劝告他们别贪“小便宜”,不要参加那些所谓的免费活动,让老年人学会理财、安全理财,为他们辨别“地雷”、扫除“陷阱”,安享晚年。
二是金融机构主动作为送亲情。持牌金融机构应该主动承担承担社会责任,对服务区域内的老年投资人送政策、送知识、送亲情服务,对当前多样化的投资产品的风险性要进行充分的揭示;要通过形式多样、具体生动、易于接受的案例,让老年投资人增加对投资风险的敬畏;要开展投资理财咨询公益或自愿者服务活动,让老年投资人投资有渠道,特别要紧贴老年人的投资心理,多开展一对一的亲情式服务;要提高智能化投资理财咨询水平,老年投资人一般对个人的投资信息保密性要求特别高,有时还较主观,不希望别人知道或干预较多,因此,智能化投資设备可以满足这部分老年投资人的需求。
三是社会组织机构多组织活动保亲情。社区机构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应该针对老年人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老年人感到社会的温度;多请经济、金融专家给老年人讲述金融基础知识、投资技巧;充分利用好老年大学等阵地,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相关社会机构可以对所辖区域老年人进行分类管理,关注重点人群,对于无子无女的予以重点关照,要积极运用社会力量如老年人服务自愿者等给予生活上的帮助,进行投资理财方面的引导。
四是丰富自己生活远离假亲情。老年投资人要克服贪念心魔,对投资回报不能只盯着收益率高低,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要将风险放在第一位;对各种投资理财经理要认真甄别,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于过度热情的无持牌金融机构背景的所谓理财经理、理财专家的服务要谨慎对待,对施以小恩小惠要关注其背后的目的,要分情其热情服务的动机;要提高分辨真假亲情服务的能力,在投资决策前,要多和子女沟通交流,多方求证理财经理的人品、背景等,谨防被假亲情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