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力 贠冰洁
中法《黄埔条约》签订于1844年10月24日广州黄埔,是法国侵略中国签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法关系的开端。大清国全权代表大臣耆英及法国全权代表大臣Théodore de Lagrené(拉萼尼) 通过往来函件照会谈判《黄埔条约》各项条款,条约由双方共同交涉商讨后成文缔结,并非一国之力所为。由此看来,《黄埔条约》中法版本无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之分,无法分析翻译策略与翻译技巧。在此文中,笔者另辟蹊径,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中法两个版本中的“语义对等”现象及其影响。本文将分别从“语义等价”现象与“语义不等价”现象两方面进行展开论述。其中“语义等价”原则的运用使得缔约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明了公正;而“语义不等价”的现象则反映了两国的文化差异以及两国维护本国形象与利益的策略。
本文将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以《黄埔条约》为研究文本,分别从“语义等价”和“语义不等价”两种现象着手分析。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仅强制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还使得中国关税自主权、司法权、领海权受到侵犯,片面最惠国待遇更是为中国主权进一步受到侵犯埋下隐患。法国在鸦片战争前与华贸易来往并不频繁,但是继英美两国在华攫取一系列特权后,法国便加入“强盗”①雨果于1961年在信中回答巴特勒上尉的提问时,将通过打砸抢烧洗劫圆明园的英法两国比作两个强盗。行列,起而效尤。1844年8月14日,法国公使拉萼尼带领着8 艘兵船来到澳门示威,在研究中英与中美之间的条约内容后,采取恫吓和威胁的手段提出援引英、美先例订立条约的要求。1844年10月24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与拉萼尼分别代表中法两国政府在广州黄埔法国兵船“阿吉默特”号上签订《黄埔条约》(Traité de Whampoa)。
《黄埔条约》共36 款,赋予了法国一切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特权,主要内容如下: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②五个通商口岸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军事设置,并且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保护;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中国官员不得过问涉及法国人的诉讼案件;条约章程调整修改,须经法方应允;片面最惠国政策。其中21 项条款涉及到港口贸易,包括: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原则,港口法国商人维权流程,船舶、货物缴税流程及税费计价规则,多港口出口货物缴税规则,中法商人债务处理问题,商船引水员雇佣事项,港口货物稽查,出口卸货所需证件,更换卸货港口注意事项,商船驶离规则,货物重量的标准度量,走私货物驳运禁令,驳船小艇租赁,商船的损坏维护等等细节内容,因此《黄埔条约》又称《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除此之外,《黄埔条约》还允许法国人在五口建立教堂,坟地,学校,医院等。
《黄埔条约》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领海、关税自主权,给中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也开启了以传教作为向外侵略的工具的先例。
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的翻译活动展开。在研究《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即翻译研究中堪称经典的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的翻译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描写语言学阶段;(2)交际理论阶段;(3)社会符号学阶段③谭载喜:《新编奈达伦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XV 页。。20 世纪40 至50年代为描写语言阶段,奈达通过对语言句法、词法和语言翻译问题的描写,阐明语言的结构性质。20 世纪60 至70年代为交际理论阶段,从《圣经翻译看翻译原则》一文到《翻译理论与实践》出版,历时十年。在这一阶段,奈达将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就是交际,若译文不起交际作用,不能被目的语读者读懂,则译文不合格。80年代起,奈达的翻译研究进入第三阶段社会符号学模式,这一阶段的研究基础仍然是交际翻译理论。包含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的“动态对等”发展成为“功能对等”,其基本观点是:将源语文本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与译语文本接受者的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加以比较①Eugene A.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 :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p.118.The readers of a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e and appreciate it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original readers.,因此翻译的功能对等在于使目的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基本相同的反应。功能对等理论使国内翻译学者从“直译”与“意译”的争端中解脱出来。“直译”重在对应原文内容与形式,而忽略了译入语的功能;“意译”强调译文优雅和译入语功能,却忽略了对等。而功能对等将内容与形式归于意义,将翻译归于意义对等。奈达第三阶段的研究聚焦于语义问题。他强调译文有关的一切都具有意义,形式也是意义的组成部分。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中提到: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意义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形式②Eugene A.Nida,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p.12.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the style.。
两国所缔结的条约文本通常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字书写而成,其中一种为准文字,到另外一种文字文本的转化过程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属于“翻译行为”,只是一种“解释行为”。而条约的解释仅仅需要满足对条约具体规定的真实含义予以说明,按照条约用语在其上下文中的通常意义进行解释。由此看来,功能对等理论更关注意义、更强调“意义对等”的理念,为我们分析不同语言版本的条约的意义解释,即语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黄埔条约》是法国侵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法关系的开端,在国家侵略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因此,本文将在功能对等理论基础上探讨《黄埔条约》中法版本的“语义等价”问题。
奈达将意义区分为:修辞意义,语法意义及词汇意义。“语义等价”的原则意味着三种意义的动态对等或完全对等;反之,“语义不等价”现象的出现,则意味着至少有一种意义不对等,这种不对等会产生相应的功能,即功能不对等,从而表现出文化差异亦或反映出两国在内政外交中维护本国利益和形象的策略。
不平等条约是指有损国家主权的、在缔约国间权利、义务分配不公的国际条约、协定。那么涉及到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条约内容必然是清晰明了且对等的。由此两种语言所表达的语义也是对等的,语言表达中修辞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均动态对等。这里所说的“动态对等”是指在其中一种意义不对等的情况下,另外一种意义可以弥补从而使句子整体意义对等。如条约第二款:
汉:第二款 自今以後,凡佛蘭西人家眷,可帶往中國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市埠地方居住、貿易,平安無礙,常川不輟。
法:Article II:Dorénavant les Français et leurs familles sont autorisésà se transporter,s'établir et se livrer au commerce en toute sécurité,sans entrave ni restriction aucune,dans les ports et places de Canton,Emoui,Fou-chou,Nin-po et Chan-hai.
条款中地点状语位置不同,修辞意义不对等。但是从语法意义上来讲,翻译过程可分解为三步:(谭载喜:114-115)(1)分析,就是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原文的表层结构、原文的信息进行分析;(2)传译,就是译者在脑子里把经过分析的信息从源语传译为译语;(3)重新组织,就是把传递过来的信息重新加以组织,最后使之完全符合译语的要求。如图:(谭载喜:115)
在上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两个版本的条约信息达到一致,地点状语修饰的都是“前往(se transporter)”,“居住(s’établir)”,“贸易(se livrer au commerce)”这几个动词。但是在两种语言中,信息的重新组织方式不同,语序符合两国语言使用者的语用逻辑。中文中先描述环境,再讲述事件;法语中将重点前置,描述性话语放在其后,同时避免了头重脚轻。因此两个版本的含义达到了动态的对等。
另外一种语义等价的表现形式是三种意义完全对等,如《黄埔条约》第二十五款:汉:凡佛蘭西人有懷怨及挾嫌(怀着怨恨)中國人者,應先呈明領事官,覆加詳核,竭力調停。如有中國人懷怨佛蘭西人者,領事官亦虛心詳核,為之調停。
法:Lorsqu'un citoyen français aura quelque sujet de plainte ou quelque réclamation il formule contre un Chinois, il devra d'abord exposer ses griefs au Consul, qui, après avoir examiné l'affaire, s'efforcera de l'arranger amiablement.De même, quand un Chinois aura à se plaindre d'un Français, le Consul écoutera sa réclamation avec intérêt et cherchera à ménager un arrangement amiable.
上例中无论是修辞意义、语法意义还是词汇意义均对等。
1843年11月9日,法国外交大臣基佐在给拉萼尼的秘密训令中直截了当地指示:“应竭尽全力为法国的航运和商业尽获大不列颠已得全部优惠”①Ch Maybon et Jean Fredet,Histoire de la concession française de Changhai.Paris:Édition Plon,1929,p.6-7.。在军事方面,基佐认为:为了使法国商业力量遍布全球,就必须在全世界各个重要地区取得商港和军港,法国应该建立一种海洋政治体系②金重元:《拉萼尼使团和中法黄埔条约》,载《世界历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1年第1 期,56 页。。另外,拉萼尼和中方谈判人员照会之前,很快赢得了同在澳门的美国使团长顾盛的信任,顾盛把他和中方谈判的详细经过全部告诉了拉萼尼,大大刺激了法方本就贪婪的胃口,以致拉萼尼向基佐保证说:“凡美国全权代表业已取得的全部新的优惠,我也一定要为本国争取到。就像顾盛先生是在英国所取得的让步上为美国活动一样,我也得在以往条约的基础上为法国采取行动。”③Charles Hubert Lavollée,France et Chine.Paris:Plon-Nourrit et cie.,1900,p.103-104.。在正式签约前,虽然拉萼尼预计不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还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通过贿赂清政府官员、奉承耆英、以英美为例暗示中法交战中方必败以及提出进攻北京的威胁,软硬兼施,法方轻而易举地在谈判中获得了英国通过大炮才得到的全部好处。因此《黄埔条约》是法国蓄谋已久的航运、商业、军事事业扩张计划的果实,也是法国在缜密分析英美与中方签订不平等条约后,采取引诱恫吓的手段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综上所述,每一项内容都是严谨周密的,为法国竭力争取一厘一毫。而中方耆英虽然声称中国方面也有力量保护自己,但最终还是屈服,只能接受法方提出的要求。尽管如此,中方也尽可能谨慎审核各项条款以保证条约受损范围不再扩大。
由此看来,条约的语义等价于法国而言,可以保证条约的顺利实施,获得优惠,使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于中方而言,则可以在“不平等”中寻求“平等”,力求两个版本条约内容上的对等与公正。
在上一章中,我们提到不平等条约陈列并明示缔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因此两个版本的条约在整体上呈现语义的动态等价。但由于两国文化差异与外交内政策略不同,两个版本在某些不影响利害关系的字眼上亦存在相异之处。本章将继续借助功能对等理论中対语义的划分,从修辞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三方面出发,分析其不对等之处及其影响。
修辞意义不等价
修辞意义是指在修辞活动中所产生的附加意义。当两个版本的条约修辞方式不同,产生的修辞意义不对等,则表明两国有其意图表达的附加意义,该附加意义也是修辞功能的体现。通过对条约的分析梳理,我们将修辞意义的不等价大致归为以下三类:
(一)修饰语成分不等价
例1:《黄埔条约》开篇语
汉法大清國,大佛蘭,大皇帝 La Chine, la France, Sa Majesté l'Empereur
例1 中,汉语相 对于法 语多了“大”这一修饰成份,在两个国家前,“大”不仅体现出疆土之广阔,也形容国力富强。在身份前,“大”表示地位之高。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仍试图彰显大国形象,用“大”来修饰国家与首领,而同时又对法国表现出畏惧。
例2:《黄埔条约》第七款
汉法經過稅關照現例輸稅 ...le paiement des droits de transit suivant le taux modéré actuellement en vigueur...
中法对比,法语中多了“modéré”一词,便添了一层附加含义,表示法国进口货物的税率是适中的,并未蓄意降低税率,压榨中国。
例3:《黄埔条约》第二十三款
汉法中國官民均不得毆打、傷害、虐待所獲佛蘭西人...il est formellement interdit à tout individu quelconque de frapper, de blesser ou de maltraiter en aucune manière les Français ainsi arrêtés...
在“不得”的含义基础上,法语中增加了“formellement”这一副词,表示“明确禁止”。在“殴打、伤害、虐待”的含义基础上,法语中增加了“en aucune manière”这一副词短语,表示“不得以任何方式去殴打、伤害、虐待被抓捕的法国人”。这两个副词修饰语的增加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表明法方在维护本国人利益方面态度坚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西方的人权观念。
例4:《黄埔条约》第八款
汉法
緣所定之稅則公當,不為走私藉口 La publication d'un Tarif convenable et régulier ôtant désormais tout prétexte à la contrebande.
法语中泛指形容词“tout”表示不为走私寻任何借口,起到加强语气、使态度更加强硬的作用,突出表明条款所谓的“公正允当”。
例5:《黄埔条约》第二十七款
汉法凡有佛蘭西人與中國人爭鬧事件,或遇有爭鬥中Si, malheureusement, il s'élevait quelque rixe ou quelque querelle entre des Français et des Chinois...
在签约前拉萼尼与耆英的一次会晤中,当耆英在讲一些中法友谊的客套话时,拉萼尼就派人打断耆英的话头,并且粗暴地说:“中国方面所讲的这些友谊对我们来说简直毫无用处。”。(Lavollée:77-78)可见法国仅仅是贪图能够在中国获取的利益,与中国来往不要求和谐,只要求服从。但在此条款中,法方认为两国人出现争斗这样不和谐的状况是不幸的,残忍贪婪被带上伦理道德的虚伪面具。
(二)语序不等价
例6:《黄埔条约》开篇语
汉法大清國大皇帝欽差大臣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兩廣總督耆;大佛蘭西國大皇帝欽差全權大臣超委公使拉萼尼Sa Majesté l'Empereur des Français,M.THÉODOSE DE LAGRENÉ,Commandeur de l'Ordre Royal de la Légion d'Honneur, Grand Commandeur de l'Ordre du Sauveur de Grèce, et son Envoyé Extraordinaire et Ministre Plénipotentiaire ; Et Sa Majesté,l'Empereur de Chine, KI,Sous-Précepteur du Prince Impérial,Un des Présidents du Conseil de la Guerre, Gouverneur Général des deux Kwang, member de la Famille Impériale.
两国分别把本国的代表头衔置于句首,起到重点强调功能,表明本国的优先地位。但是清政府作为被动方,似乎在极力寻求自己的主导地位。
例7:《黄埔条约》结束语
汉法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日,即耶穌基里師督降生後一千八百四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le vingt quatrième jour du mois d'Octobre de l'an de grâce mil huit cent quarante-quatre, correspondant au treizième jour de la neuvième lune de la vingt-quatrième année de TAO-KOUAN.
两国分别用各自惯用的日期年代表达法来记录签约时间,并分别把本国表达法置前,便于本国国民阅读、明确签约时间。
(三)信息不等价
例8:《黄埔条约》第十七款
汉法注明該貨曾在某口輸餉 ...attestant que les droits afférents aux dites marchandises ont été effectivement acquittés.
法语中只提到需要注明“该货已经输饷”但是没有像中文中一样规定注明“已在某地输饷”,因为这里涉及到中方利益,因此中文措辞更加缜密。
例9:《黄埔条约》第十八款
汉法所輸之銀,或紋銀,或洋銀,海關與領事官核其市價情形,將洋銀比較紋銀,應補水若干,照數補足。Ces paiements pourront s'opérer soit en lingots soit en monnaies étrangères dont le rapport avec l'argent sycée sera déterminé commun accord entre le Consul ou Agent consulaire français et le Chef
de la Douane dans les différents ports, suivant le temps, le lieu et les circonstances.
从这一条款可以看出,两国交易是以清朝时期的货币为本位币。对比中法表达,可以看出法语中缺失“应补水若干,照数补足”这一信息。中文这一表达暗示法国货币价值低于本国货币价值。另外中方仅提到汇率依据市价而定,法方则提到了依据时间、地点、市场形势来定,法方将市价的影响因素具体到了三个方面,为日后的谈判争取到更多的可能性。
例10:《黄埔条约》第二十九款
汉法附近文武官員一經聞知,即上緊緝拿,照例治罪。...dès qu'elle aura connaissance du fait, en poursuivra activement les auteurs et ne négligera rien pour qu'ils soient arrêtés et punis conformément aux lois.
“上紧缉拿”指“赶快、加急缉拿”,对应法语中的“poursuivra activement les auteurs”。但是中文句子中无“ne négligera rien”所对等的信息。法方指明本国商船受到中国盗贼打劫时不仅要加急追拿罪犯,更不能放过任何细节。语义的增加表明了法方维护本国利益的强硬态度和惩治犯罪绝不姑息的态度。
语法意义不等价
语法也是一种具有意义的语言现象。凡是词组以上的语言单位,其意义并不简单地是词组中各个词项的意义的总和。整体意义有一部分是由语法意义所构成的。(谭载喜:116)例11:《黄埔条约》第四款、第三十三款
汉法秉公辦理 ...sur le pied de la plus parfaite l'égalité兩國平等官員照相並之禮 ...Entre les officiers en sons ordre des deux nations, comme il est dit plus haut, sur le pied d'une parfaite égalité.各隨名位高下 ...suivant les rangs et les positions respectives, d'après la base de la
réciprocité la plus absolue.?
“秉公”指依照公认的道理或标准,即处理事务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此处中文对公正公平的程度没有界定。而在法语中却使用了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la plus parfaite”作修饰语,具有突出强调功能。同样地,“平等官员”中对平等的程度没有界定,法语中使用有最高级意义的词汇“parfaite”来强调平等。另外,在规定官员公文往来用词时,要求用词须根据官阶地位确定,法方仍旧使用了最高级“la plus absolue”来强调两国官员的公文往来用语是建立在绝对平等的相互关系上的。法方在不平等条约中坚持巧妙地强调本国的平等原则。
例12:《黄埔条约》第十二款
汉法凡佛蘭西船,一經引水帶進口內,即由海關酌派妥役一、二名,隨船管押,稽查透漏。Dès que le pilote aura introduit un navire de commerce français dans le port, le Chef de la Douane déléguera un ou deux préposés pour surveiller le navire et empêcher qu'il ne se pratique aucune fraude.
句中,中文使用了被动语态“法兰西船由引水带进港口”,而法语使用了主动语态“引水将法兰西船带进港口”。语态不同导致表达意图不同。被动语态表示法兰西船在港口运行不是自由的,要由引水员引导;主动语态表示法国船只在港口运行是自由的,只是需要引水带进港口内。
例13:《黄埔条约》第十六款
汉法從中盡力作合 tous deux s'efforceront d'arriver à un arrangement amiable
“作合”指“撮合,调解”,为动词词性;但是在法语中将“调解”作为名词,并使用“amiable”进行修饰,动词“arriver à”表示达到某种结果。中文中“调解”是一种行为,只是去实行,无论结果好坏;而法语中“和谐友好的调解”是一种务必要达到的结果。可以看出法方对中方行事的要求之高。
例14:《黄埔条约》第二十二款
汉法在五口地方,凡佛蘭西人房屋間數、地段寬廣不必議立限制……Il est bien entendu, d'ailleurs,que le nombre des maisons et l'étendue des terrains à affecter aux Français dans les cinq ports ne seront point limités...
在中文中“凡佛蘭西人房屋間數、地段寬廣不必議立限制”为独立句,而表达此意的句子在法文版本中做从句,主句为:“il est bien entendu”,侵略者的口吻显露无遗,可以看出法方认为在中国获得相关权益是理所当然的。
词汇意义不等价
词汇意义可以分为所指意义与联想意义。所指意义是词汇的字面意思,通常对应字典释义,反映社会文化,是客观性质的;联想意义是人在对语境、场合以及词汇使用者了解的情况下,对词语意义的理解,具有感情色彩,是主观性质的。本小节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所指意义不对等
所指意义指的是用词语来指某一客观事物、某一思想概念时语言所获得的意义,是语言之外、人体之外,由社会场合所引起的意义。(谭载喜:154)
例15:《黄埔条约》第一款
汉法兩國民人 les citoyens et sujets des deux Empires
在清代“民人”为户政名。清代民人皆编入民籍,亦称编民、齐民,或称平民,为清政权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名义上具有谋生、求职、出仕为官的权利。而法语中“citoyen”对应公民这一概念,指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该国国民;而“sujet”对应臣民,指君主制国家中拥有本国国籍的人。汉法词汇所指意义的不同反映出两国法律与政治概念不同。但是法文用“citoyens”指法国公民,而用“sujets”指中国的百姓。臣民一词实为贬义,指屈从或被动服从于权力的人,相对于国家而言只有义务没有实质有效的权利。由此暗指中国封建社会下缺乏民主,而法国体制更尊重平民。这一策略有助于法国提升本国形象,贬低中国形象。
例16:《黄埔条约》第九款
汉法免敗任便往來交易之誼 ...afin d'écarter tout ce qui pourrait porteratteinteàlalibre concurrence.
中方认为在港口允许中法自由贸易,是为了维护中法商业往来之谊;不同于中国,法方认为自由贸易是为维护自由竞争。春秋·鲁·孔丘在《论语·学而》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子路篇提到:“君子和而不同”。儒家所提倡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中方认为自由贸易是为了两国贸易的和谐与友谊。而1844年正值法国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提倡市场自由竞争,进一步刺激盈利增长。此处语义不等价反映了两国经济文化的不同。
例17:《黄埔条约》第十一款、十四款、第十八款
汉法鈔餉 les charges légales不必輸納鈔餉 sans avoir à payer ni droits de tonnage ni droits de douane鈔餉 les droits de tonnage et de douane
“鈔”同“钞”,指纸币;“餉”指饷银,简而言之,“鈔餉”一词指钱。而在法语中却使用了“合法费用、吨位税、关税”三个不同的术语。可以看出西方法制观念更强,在法律用词上更加严谨。
例18:《黄埔条约》第十五款
汉法所有佛蘭西三板等小船 les barques, goëlettes, bateaux caboteurset autres embarcations françaises...
在列举不需缴纳吨位税的船只时,中方提到了“三板船”,法方则列举的是“barque”,“goëlette”,“bateaux caboteurs”,其中“barque”类似于“三板船”这类小船,而“goëlette”指的是“纵帆”,“bateaux caboteurs”指的是“沿海航船”,如下图:
图1.三板船
图2.纵帆
图3.沿海航船
可见两国的海洋文化不同,法方也借助此差异来扩大本国的权益范围。
例19:《黄埔条约》第二十二款
汉法……俾佛蘭西人相宜獲益。 ...d'après les besoins et les convenances des ayant-droit.
此款条约规定租赁房屋的数量与面积是按需分配的。中方认为这条规定使法国人获益。法语中使用了“ayant-droit”一词,指“权利人”,即获益的是享有该权利的人。虽然享有该权利的人确实是在五口的法国人,但法方使用了表明司法身份的术语,反映较强的法律观念的同时,也强调了法国人在中国是有权利的(le fait d’avoir droit),这是强国获得的果实。
(二)联想意义不对等
联想意义,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附加给语言的意义,是语言之外、人体感觉以及社会行为方面的意义。(谭载喜:176)联想意义会根据语境、使用场合、词语使用者以及社会行为的不同而变化。
例20:《黄埔条约》第三款
汉法至中國官員,無論遇有何事,均不得威壓強取佛蘭西船隻。L'autorité chinoise ne pourra,quoiqu'il arrive, mettre l’embargo sur les navires français.
在中文版本中,使用了“威压强取”这一词汇来表达违法的社会行为,而法语中“mettre l’embargo sur”指“禁运……”。中方使用“不得威压强取”表明本国不会做出违法之事;而法方则仅表明在港口船只运行不受中国官方限制,这是通过该条约获得的权利。事实上不平等条约赋予了法国该项权利,而中方使用词语意义出现偏差。中方合法利益受到侵害,但清政府在条约中将此描述为本国不会对外做出违法之事,将对法国的屈服表现成尊重,从而对内对外维护自身形象。
例21:《黄埔条约》第五款
汉法彈壓商民水手 maintenir le bon ordre et la discipline
本款条约阐述了法国在五口设置兵船这一海上军事力量的目的。其真实目的,我们已在上文提到过,是为了建立海洋政治体系。但是这里语义不等价,是因为双方看破却不说破,借助相关词汇来表明各自的意图。中文使用了“弹压”,指“控制镇压”,本国受到了外来军事力量威胁,却为其寻找借口,声称是为了控制镇压商民水手,对内安抚民心;法文则表明兵船的设置是为了维持良好的秩序与纪律,不仅掩饰了其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意图,更美其名曰是为了维护治理,追求安定与和谐。
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中“语义等价”原则为指导,借助奈达将意义分类的理论框架,从修辞意义、语法意义以及词汇意义等方面分别对中法版本的《黄埔条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中,“语义等价”现象包含三种意义完全对等以及三种意义动态对等两种情况。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缔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涉及到双方的利益,因此两个版本的条约内容在整体上语义是等价的。但是在一些无关根本利益的字词上仍存在“语义不等价”的情况。通过分析三种意义不对等的例子,我们观察到“语义不等价”背后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两国内政外交的意图与策略。在文化层面,法国的经济文化、海洋文化、法制观念以及人权、自由、平等等理念相对于中国都更为成熟;中国“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在条约中有所体现。在内务外交策略上,两国深知作准文本中的用语出现分歧时各方只受本国文字约束,因此两国都在不平等条约中寻求平等。中方利益损失,屈服于法国,却声称利益未损失,要尊重别国,并夸大对在本国的法国人的管理程度,维护自身大国形象;法国欺压侵略中国,却在条约中将本国剥夺的声称是中方自愿放弃的,与中方交往中强调平等精神,掩饰侵略者的姿态,却带着讲伦理道德、讲法制、讲友谊的虚伪面具张牙舞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