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沐桐 刘坚(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根据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儿童体智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体智能发展和研究平台, 可以集聚体智能理念优势和民族传统文化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共同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儿童的体智能课题研究、体育活动的实践做出贡献,同时科学指导、引领西南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走上特色化、 专业化的儿童体智能发展之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表明,出生人口的的水平依然很高。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幼儿的数量与总人口密切相关,所以人口多是中国人口的一大特征。目前,中国学前儿童入园数量在2014 年达到4051 万,自2004 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长4%左右。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中国学前教育,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入学率已经达到99%,这说明着体智能教育是学龄前儿童当中的重要环节,担任着幼儿智力训练和身体发育的重要责任。
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儿童体智能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1)文献综述法:通过中国知网,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工具搜集关于儿童体智能、 体育活动等各种期刊杂志与专著等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逻辑分析法:运用所学,对比参考,分析文献,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儿童体智能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 并针对性提出培育模式创新建议。
体智能就是通过身体活动, 运用一种或多种游戏来提升幼儿的基本能力体智能课程是以提升幼儿体力、智力、能力为目标,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活动技能来达到目的。人类成长与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幼儿期, 在人类后续的各项体能机制的发展上很大程度都被幼儿期的身体各项体能所影响着。所以想要增强人体的体能和免疫能力就必须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体智能教学理念因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文件精神,也与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一致,近年在我国推广较快,已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幼教市场。
目前,受社会需求刺激及利好政策的激励,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幼儿园数量快速上升,更注重办园硬件设施、教育活动规范和社会口碑。联合体智能机构合作,引入体智能课程,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提升教育品质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但总体来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体智能行业尚处于发展初始阶段, 具体实践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
(1)品牌缺失。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体智能行业鱼龙混杂。虽然亚太、幼体联等连锁机构已进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幼教市场, 但因众多低层次体智能机构低价竞争围猎,加之其区域加盟和承包经营模式缺陷,使其难以成为西南地区体智能行业领导品牌, 品牌要素集聚和辐射力有限。西南少数民族儿童体智能行业品牌缺失,是典型的“水土不服”,本质原因是教育理念没有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没有形成西南少数民族儿童体智能发展特色。
(2)同质化严重。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体智能机构, 为幼儿园提供的仅仅是简单的游戏或者带器材的活动,最多加上流行的律动操,课程内容大都把互联网下载视频和教案稍作改动和包装,缺乏创造力。授课老师大多是中专或高中毕业, 普遍缺乏理论体系、 专业技能和创新,所以课程同质化严重,专业性常常遭到质疑。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认为创造力的重要性影响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全世界。而体智能游戏则是引导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孩子才是整个游戏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是整个游戏中的支持者和助手,而不是指挥者。
(3)行业自律缺位。
儿童体智能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目前还没有儿童体智能行业自律组织。一是儿童体智能产业缺乏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行业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载体。二是儿童体智能产业缺乏理论研究和资源协调平台。不能为西南少数民族儿童体智能行业提供专业服务, 西南少数民族特色体智能教育模式和落实标准难以构建。三是缺乏胜任儿童体智能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这都不利于推进西南少数民族儿童体智能项目优质化和产业化。
左梦兰等(1984,1986)对云南省昆明地区与西双版纳地区的5-15 岁的汉族、基诺族、摩梭族、白族和纳西族儿童进行皮亚杰设计的一些经典实验。实验指出,西南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儿童认知发展一样存在着阶段性,从6 岁、7 岁开始出现守恒到12 岁、13 岁完成具体运算阶段的各项目;10 岁左右出现形式运算的萌芽,14 岁、15 岁形式运算有明显的发展,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之间有重叠,表现儿童认知发展的连续性与渐进性。虽然不同民族儿童的认知规律方面不存在本质区别, 但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却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文化发展缓慢地区儿童的认知发展有“滞后现象”,可以认为民族差异对儿童认知发展不起主要作用, 文化背景差异是构成儿童认知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 事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体智能培育是全新儿童教育方式,是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截至2017 年末,云南全省共有幼儿园8286 所,在园人数139.43 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1.15%。新时代儿童父母都是80、90 后,受教育程度高,育儿观念更加科学,对儿童生理、心理及人格发展更为关注,对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更为注重。当前,增强儿童体智能发展理念, 创新西南少数民族特色儿童体智能培育模式, 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体智能产业发展, 是一项市场广阔、长久且意义重大的教育工程。
(1)成立云南省体育产业协会儿童体智能委员会。
一是将“体”、“智”、“能”有机结合,为西南少数民族儿童体智能发展、研究和实践提供专业服务,推进西南少数民族特色体智能项目优质化和产业化。二是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加强体智能行业成员的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行业社会公信力和吸引力,发展壮大西南少数民族特色体智能行业队伍。
(2)加大西南地区对体智能课程的宣传。
体智能课程的缺乏会导致体能、智力发展效果不明显。体育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大力宣传,并多方面宣传增强体育活动对孩子的教育的重要性, 并应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幼儿体育的关注,当下很多家长是重视幼儿的智力、德育的教育,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因为这样而不重视体育是不对的,体育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是占据首要位置的。可以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传播儿童体育资料和信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当前下位体智能教育的现势,因为投入不够、重视不高,有着许多问题。例如:教育部门管理不足,体育智课程不包括在常规课程中。虽然许多培训机构慢慢认识到体智能课程的重要性和潜在市场,体智能培训现在正在蓬勃发展,但在西南地区,体育智能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仍显不足。
(3)提升教师的体育素养水平。
教师教育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幼儿教师的体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在经过培训后会得到提升,使儿童体智能课程的开发更加正规和科学。要组织和指引幼儿教师在幼儿体育方面的研究, 就要建设完善的体育教师再培训体系,并且加速学前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幼儿园整体的体育活动水平, 可以按照幼儿园的需求引进高学历和高水平的教师, 这样可以给幼儿体智能课程的科学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师范院校应加强和改革师范生的教学,缩短新教师的适应期。应优先考虑各地区学前教育毕业生浓缩的幼儿教师,对非专业研究生教师,加强专业的学习需求,建设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的团队,安排教师学习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孩子们的教学能力。不仅如此,为了更好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幼儿园可以视情况减轻教师的负担。
(4)发展科学的体智能课程。
亚太体智能协会提出“体智能课程三大领域”:课程不但让幼儿得到充分的体能锻炼, 也激发了幼儿的潜在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还培养幼儿修养与社会适应能力。体:称为体能。智:称为智能。能:称为人能。体能:它是需要动作技能水平与力量、爆发力、速度、灵敏、平衡、协调、柔韧、耐力的整合而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如:课程会根据体能训练的需要安排走、跑、攀爬、跳跃等运动。这个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让孩子知道如何学习和理解各种类型的体育锻炼,可以为他们的终身体育和身体活动做出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智能:主要是激发幼儿潜能和灵活思维。如:课程要求体能老师引导孩子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自己学会去思维的课程。人能:对孩子的品德修养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课程中的队列和排队等要求,让孩子知道不可以有插队或者挤人的情况发生。
(5)构建西南少数民族特色体智能教育模式和落实标准。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儿童体智能行业品牌缺乏、 同质化严重现象的产生, 充分说明了体智能教育理念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二者互为要素、相融共生。“在现代各种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只有保留自己民族特色,再创造性的吸收外来体育文化的优势, 这样才能构建出适应新时代的民族体育文化,使其与现代化的发展潮流相顺应,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解决儿童体智能课程设置因千篇一律而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水土不服”, 方法就是在儿童体智能内容中嵌入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民族性、趣味性、时域性的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活动方式,融入现代成分,构建西南少数民族特色体智能教育模式和落实标准。从而调度西南少数民族儿童游戏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锻炼提升西南少数民族儿童“体、智、能”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