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浩,崔瑞兰
(山东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据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7.3%,我国养老形式十分严峻,养老问题面临巨大压力。医养结合,是将养老与医疗相结合,充实养老服务内容,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现代养老模式[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在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之后,将老年人健康与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医养结合将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有效结合,成为我国“十三五”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方向。为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收集,介绍老龄化形势较严峻的山东省4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期对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2018年5月24日,山东省老年人口信息及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指出,2017年山东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37.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99.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山东省老年人口城镇化水平较低,全省老年人口中城镇老年人口占42.3%,乡村老年人口占比57.7%,与全国相比,城镇老年人口占比低于全国9.7个百分点。山东省65岁及以上老年抚养比(老龄人口和劳动人口的比列)为20.3%,也就是说山东省每5个劳动人口将供养1个老年人。这些数据表明,山东省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凸显了山东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3]。
为应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自201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来,山东省加快养老政策创新步伐,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先后出台涉老政策文件50余项,在助推医养结合方面取得了突破。尤其是2018年6月25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把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的战略出发点。山东省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符合各地老年人需求的医养结合新模式,例举如下:
蓬莱市中医院涌泉康护中心是集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养老中心。该中心以强大的医疗资源为依托,集中医养生保健、智慧养老平台、营养膳食配餐、国际先进介护为一体。该中心通过建造一座连廊将养老护理中心与医疗区连接在一起,作为转诊绿色通道,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对入住老年人进行常规体检和基本护理服务,一旦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可随时转入医疗区进行医疗诊治,病情稳定后转入养老护理中心进行基本护理。该中心非常注重人才队伍培养,定期选派中心养老运营管理者和养老护理骨干人员,外出参加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培训、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培训[4],并深入运营较成熟的老年公寓进行跟岗学习。同时积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养老护理理念,与国内养老理念相融合。该中心把养老智慧化放在重点发展前沿,应用先进的科技养老手段,配置了多功能智能型病床,老人躺在床上,血压、血糖、心率等多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便呈现在仪器屏幕上,此外,这些数据随入驻老人的身份证号存储,可以上传到老人和子女的手机上随时查看,并同步传入医院健康网络平台,医生根据数据即时提供照护建议。
该模式的优点:依托强大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中医传统养生保健理疗优势,在老年人日常起居、饮食生活、心理慰藉、意外急救、临终关怀等各个方面,建立科学思维、一站式解决的服务模式,让入住老人生命与安全得到强大保障。缺点:大部分医护人员不愿意进入养老中心提供老年照护服务;对于入住的老人要求门槛高,入住费用相对较高,老年人难以承担高额入住费用;在医院就医的老年人诊治后不愿转入护理中心疗养,认为两者服务差异大;双向转介存在医保报销难问题。
日照市“中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积极吸收借鉴加拿大成熟的医养结合理念,结合本地养老实际,将中医药特色优势与西方养老理念融会贯通,以老年人慢性病管理为重点,以治未病理念为养老核心,向老年人提供中西医融合的健康科学养老服务产品[5]。该中心为入住老年人普及健康科学的老年护理技能,以提高老年人疾病预防常识为工作总基调,借助“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探索建立区域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运行机制,有效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和重大慢性病防治水平。该中心敢于在养老理念上破冰,创新开拓中医药医疗健康旅游服务产品,建立太极养生运动培训基地,推广我国传统优秀的中医养生运动,如八段锦、五禽戏。
该模式的优点:吸收国外先进的照护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了养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缺点:中西方文化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老人难以适应;不能进行医保报销,造成老年人入住成本高,导致受众面较小,很难做到收支平衡;长效筹资机制不健全,机构不能持续运行。
泰山疗养院以“人本”思想为建院理念,探索出“家与医院”双重功能的养老公寓,疗养院处处体现出融合、亲切、随和的家庭氛围,满足入住老年人的思乡情结。疗养院老年医护团队配备完善,拥有专业的老年病学医生、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营养康复师,能够为院内入住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医护服务。院内定期开展老年养生、老年康复、疾病预防等多项医疗讲座,以期提高入住老年人的健康常识。为丰富入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院内设有适宜老年人的健身器材、娱乐场所。同时,院内自主编写了养老服务SOP(养老服务标准操作程序),用来指导和规范院内养老日常工作[6]。中心争先养老创优意识,创新推出医教结合的精神养老模式,成立老年大学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定期举办文艺演出,达到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目的,是精神养老理念的鲜活体现。
该模式的优点:人文化的设计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思乡情结;环境安静优美,适宜老人疗养。缺点:入住门槛较高,受众面较小;仅限于提供基础诊疗和一些慢性病防治,不能满足老年人一些重大疾病的诊治和慢性病的长期护理检测需求。
兰陵县仁和养老护理中心,依据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依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格局,打破现有制度藩篱,先行在医疗、养老资源不健全的农村地区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签约与附近乡镇建立合作,将周边乡镇的老年人纳入中心托管护理。该中心毗邻医院,可以为失能型、失智型、自理型、半失能型、半失智型、半自理型等不同情况的老人提供半医半养的护理服务,还可以提供托管式的“日间照料”和上门式的“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入住老年人不仅可以得到基本生活照料,还可以接受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真正实现了“医养结合”[7]。每套养老公寓使用面积66 m2,适合老年人长期疗养居住。考虑到大多数入住老年人为农民,为满足他们的思乡情怀,该中心建设占地面积约2667 m2的养殖园一处,占地面积超过6667 m2的中草药及有机蔬菜种植园一处,另有生态沼气池一座,养殖园和种植园的粪便、秸秆等可由沼气池化为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入住老年人在此疗养之余,可以种植、养殖、自产自用。该中心将养老、医疗、养生、保健、娱乐、护理、旅游等功能融为一体,最终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该模式的优点:解决了农村的养老问题,使得不同经济水平的老年人能够选择到在自己经济承担能力范围之内享受到医养需求;满足老年人的思乡情结。缺点:缺乏专业的老年护理人员;运营管理经验欠缺。
山东省紧密围绕医养结合产业特点,结合本地实际,依托本地科研院所,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智慧化、大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等创新平台建设[8]。如蓬莱市中医院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推动构建老年人健康信息档案、电子病例、养生康复、医疗救护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系[9]。推进养老金、护理补贴等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推进养老金、护理补贴等社会保障性资金领取“一卡通”;积极鼓励产学研相结合,推进医养结合老年服务产品智能化,发展适用于医养结合服务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高性能微处理器;研发老年健康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和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康复辅助器具,如:智能轮椅、智能床垫等,促进医养结合服务的便捷、精准、高效[10];向入住老年人提供智慧门诊、智慧病房、智慧后勤等智慧养老医护服务。在医养结合机构重点老年门诊领域构建智慧应用体系,为入住老年人提供预约诊疗、医疗诊治、移动支付等便捷服务。以期实现养老医护资源上下贯通、业务高效协同,推动构建有序的医养新格局[11]。
存在不足:智能化产品价格昂贵,入住费用较高;山东省较大部分城乡养老机构设施不足,养老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服务覆盖面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单一,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同时对于缺乏互联网使用经验的农村地区老年人,不能有效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老年智能化产品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性化。
改善举措: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加大对老年智能产品使用的补贴力度,同时把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养老服务产业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在满足老年人使用的同时,降低费用。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性化、智能化设计,创新智能养老产品。鼓励引导老年人转变养老消费观念,为改善养老生活质量进行适度消费,以此拉动养老产业内需。因地制宜,根据农村老年人的情况,探研适宜农村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
完善的人才队伍体系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成功的关键。近些年,山东省依托大数据、医疗优势,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促进医养结合产业高端化、智慧化。在大力扶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硬件发展的同时,把老年医护人员软实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如蓬莱中医院加大老年病学的科研投入力度,定期选派机构人员外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在养老方面的专业性。同时需要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安全保障为人才“存量”的重要支撑[12]。建立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保障制度,消除他们在劳动合同上的后顾之忧[13]。改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薪酬制度,根据多劳多得的原则在待遇和职称晋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在整合“存量”的基础上,实现优化“增量”的突破,鼓励医学院校和职业学院设置相关老年医护专业,在学费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或减免,或者采取毕业后签订五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工作满一年后逐年返还学费的方式,避免老年医护人才流入其他行业的风险[14]。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定向培养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输送老年医护人才。增强老年医护职业的吸引力,通过在城市办理落户、职业津贴、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增强老年医护岗位的职业吸引力。积极鼓励老年医护专家多点执业,设立老年护理基金,用于对老年护理研究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和管理者的奖励,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队伍不断完善[15]。
存在不足:大多数农村养老机构护理人才尤其是高素质养老医护人员较为短缺,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医护人员大多是由缺乏专业养老医护知识培训的农村妇女,使得医养服务大打折扣。
改善举措:针对农村地区专业医护人员短缺的现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养老医护人才参与农村医养结合建设的政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支持离退休医护专家“告老还乡”,到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挥余热、施展才能,实现宝贵医护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再到返回乡村的良性互动。
山东省积极推进多元化开办医养结合,放宽医养结合准入条件,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医养结合资源,支持中外合作、公私合作开办,如日照中加健康护理中心将加拿大优质的医养结合资源引进来消化吸收,实现了中西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开拓新引擎;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事业;积极探索民办公助方式,通过支持老年医护人员培养、管理培训等形式,扶持一批基础较好、群众认可度较高的民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7];设立养老健康医疗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开办医养结合机构的社会力量提供信贷支持和融资平台,在地方政府主导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本地医养结合产业发展,在财政扶持、土地划拨、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允许公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支持社会资本以参股、托管等方式参与公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改制重组[18];鼓励金融、医药、教育、互联网、地产等企业进入医养结合服务产业,适度发展养老地产,推广普及老年教育,建设医养结合养老综合体。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医养结合养老行业,开拓养老服务新引擎。
存在不足:监督力度有待提高,部分民营医养结合机构为提高经济效益,不注重养老服务质量;部分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存在骗取国家养老补贴的问题;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存在不公平竞争;民营养老机构存在报销难问题。
改善举措:对符合开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资质的转型机构,在医保政策上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地方政府需要做好对这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准入和转介机制,严控市场价格,形成良好的社会投资竞争机制和长期筹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领域[19]。
近些年,我国医养结合开展主要是在城市地区,而在医疗与养老资源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微乎甚微。山东省积极探索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把统筹推进医养结合城乡发展作为工作总基调,在财政补贴、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农村欠发达地区一定的政策倾斜,初见成效。在当前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下,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推广实施,对解决当前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能助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在农村地区推广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方面改革创新。相关政府部门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政策的制定与规划,保障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用地供应,采取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等方式,预留足够的农村医养结合机构用地[21];以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为标准,加大力度改善农村欠发达地区医养结合机构基本执业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城乡医养结合机构标准化监测机制,动态掌握城乡医养结合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医疗救治等状态信息,及时补齐乡村短板[22];同时统筹好老年医护人员编制,编制调配向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倾斜;全面推进老年医护人员交流轮岗常态化、制度化、公开化,完善骨干老年医护人员定期到农村欠发达地区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和公示制度,逐步实现职称与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23]。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实现城乡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均衡发展。
存在不足:部分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只是简单地将医疗与养老照护相结合,以提供基本生活照料低层次的养老服务为主,“养、护、医、送”服务非常欠缺,很难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农村老年人养老观念相对落后,且经济负担重,不愿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4]。
改善举措:加大对农村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同时需提高农村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可度。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加大对农村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及农村老年人的补贴力度,使得农村老年人享受到医养结合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增强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