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思君袁丽(.海口经济学院体育学院 海南 海口 5799;.海南医学院体育部 海南 海口 579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其中武术传统文化受影响也相对严重。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如何在社会变迁中保留精髓,得以传承,已经成为我国优秀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而在高校中通过进行系统的武术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传统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助力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武术内涵与价值。
武术当前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张特殊名片,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功夫也吸引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武术的认识应该通过以下概念进行:武术的内涵与价值、武术的发展历史以及武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起到的作用。武术指的是通过徒手或者器械的方式进行攻击或者防守,以相关动作和攻击方式为基本内容,结合多种方式,进行防范、强身健体的一种活动。武术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相互争斗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内涵以及宗教信仰和哲学层面。
(2)武术发展史。
武术的前身是武舞,这是古代用于训练士兵、鼓舞士气的一种手段,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这种方式也成为当时选拨武将人才的重要方式。到秦汉时期,武术的套路已经接近现代,同时在汉代枪类武器的出现,扩展了武术的内容。由于武则天时期,武举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武术的进一步发展,当时还出了武僧。宋朝时期,民族战争较多,在岳飞的提议下,多数军民开始习武,将武术再一次推向了发展高潮,形成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南拳。之后由于南北民族交融,北方的北拳和南拳相互融合出现了长拳。明朝时期的戚继光通过对全国的武术进行整合,又出现了短打、红拳等武术。可见武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展现出我国历史的变迁,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武术的发展历史中看出,因此民族精神也成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我国民族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念。武术诞生于古老的中国,也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发展的传承,在发展中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互作用,相互应用。
在武术练习时,对于武术的技能和技巧掌握,需要进行持续的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学者通过克服周边和自身的困难,培养自己的品格。因此永不言弃也成为武术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武术与我国的中庸之道有很大关联,在练习武术时,还有利于自身的修身养性,这与我国的民族精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在高校进行武术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还可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兼济天下、为国为民风险的大无畏精神。同时练习武术还能在强身健体的同时,磨练人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武术中的武德思想作为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规范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高校武术教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体育项目,如果缺乏专业性与系统化的学习很难规范化完成武术动作,更不要说武术文化、技击技巧等内容。现阶段高校在社会上聘用一些武术技击较好的专业人士担当教师,这些人技击技巧丰富,但却普遍缺少武术文化知识。同时,高校武术教师中专业院校毕业的占少数,大部分都是非武术专业的,缺乏武术知识很正常。武术技击与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高校武术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武术文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简单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肢体动作的重视程度过重,导致对于武术文化内涵的学习机会更少。在高校上,武术教育通常会作为一种纯技术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对于武术内涵的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方面重视套路的传授,以及对技术性层面的讲解,学生对武术文化内容的学习不够透彻。
由于高校的武术教学对于理论教材过分重视,导致难以满足高校武术学校的教学需要,难以让中国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武术文化的兴趣。在高校武术课程的考核过程中,高校对学生的武术理论知识和武术内涵考察较少,严重影响了武术教育对学生学习态度、德育以及情感价值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近现代教育过程中,由于相关技术的影响,导致中西交流越来越密切,在这种背景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入侵,严重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由于西方体育观点以及世界竞技类体育项目的影响,导致田径、球类运动更容易受到高校和学生的欢迎。高校武术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也会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形成一定的统一标准模式。教学内容的选择通常会选择竞技性更强的套路和散打,导致武术的文化内涵难以被体会到。
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继承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武术教学中需要通过合理设定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武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好民族精神的传承工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传承民族精神:探究武术中丰富的内在文化、充分倡导武术中的团队精神以及充分发挥武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武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因此已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不管在起源、发展还是走向成熟时,都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由于武术与中国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和共同发展,武术文化也悄然而生。武术运动规律中的相关内涵和要求遵循了我国老子《道德经》的相关规律。在古典名著中,对武术的赞美都可以看出武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鲁迅先生说过,道教是我国的根基,而武术文化受到道教的影响较深,在很多武术的创立和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道教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武术不在单单是攻防格斗、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蕴含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
因此高校的武术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强身健体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在有效的课程中,让武术中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课程教学中展现也是当前高校教学中重要关注的对象。具体需要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以文化为载体,在武术运动中体会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促进武术文化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武术运动中对团队精神非常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武术派别目前有100多种,各种派别师承不同,因此练习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门派能够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派别的团队精神支撑的结果。这种团队精神对于武术文化的兴衰有重要影响。
从另一方面讲,不同的武术派别又是在同一个中国文化氛围下,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各自都曾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的古代,由于民族矛盾、外族入侵引发战争时,武术文化都展现出中国的民族之魂。不同派别之间也会相互团结,共同对抗,切身保护中国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这种团结精神就是我国传统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
随着人们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个民族的文化趋向统一,同时各自又尽量保留各自的特色。团队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也渗透到各个行业中的竞争去,这种良性竞争不管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团队精神建设,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还应该全面发挥自身的优势,共同进步,才能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爱国行为不管在古代和现代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敬仰,这种话题也成为古今中外的重要话题。在武术文化的传承中,爱国主义的英雄事迹以及相关人物可歌可泣,令人缅怀,对高校学生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和腾飞的必经之路。不管是古代还是鸦片战争后的近现代史,都曾涌现出武术的爱国实际。武术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通过武术人士的事迹和行为发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对学生形成震撼。提到爱国主义者,精武会的创始人霍元甲就是杰出代表之一。通过利用自身的武术保护了国人的尊严。这种爱国精神搭载武术行为成为后世广为传颂的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发奋图强,通过自身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国家腾飞尽力。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因此对于高校的武术教学,除了进行运动教学,还应该及时向学生讲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用武术表现自身的爱国精神,让学生在武术学习中,培养自身的爱国精神,从而切实发挥出武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武术教学中一直强调“武德武礼”,但实际中并未得到重视。高校武术教学重视技术传授,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武德,武术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武术课堂上不要错过任何一个传授武德武礼的机会,传授技能技击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明白什么地方传授武德武礼、神帝方面传授技击与文化。武术课上开始与结束时遵守抱拳礼,不能出现想起来才有、才不起来就无的情况。为培养大学生虚心求教、戒急戒躁的良好品质,在完成套路联系、测试、考试等内容后要行抱拳礼,通过日常学习中点滴积累,实现培养学生武德与提高素养的目的。
教学内容要严格按照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编订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严格按照动作的特点及规格进行教学。武术事业要从娃娃抓起。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动作的要点,拳种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基本功练习,防止揠苗助长,过早地开发运动员的潜力,也禁止过早地教授高难度动作,防止运动员受伤,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引起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爱好培养为主线,只有吸引学生对武术的热爱,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艰苦的训练实践中。在教学中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厚德载物、自强奋斗的意志品质,要以弘扬国术,锻炼身体为宗旨练理念,在意志品质上加强培养和锻炼,培养青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包容、乐于助人、团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言,武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向学生讲解有关武术的发源发展以及相关成就,不仅让学生意识到武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同时还应该及时通过古今的武术爱国人士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民族精神的传承蕴含于整个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