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园”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开发策略探析

2019-12-24 06:04尹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10248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三山绿道户外运动

□ 尹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体育教研部 北京 102488)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园林行宫的总称,三山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颐和园。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对于我国的山水园林文化以及历史传承文化都有着深厚影响以及深远的意义。三山五园这一历史文化品牌和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在充分梳理和挖掘三山五园历史文化资源、传播三山五园文化内涵的创新探索。本文尝试从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资源、三山五园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三山五园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山五园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开发的建议。

1、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资源

1.1、皇家文化资源

对于三山五园的研究,许多学者都是沿袭着历史的脉络进行的。从明朝开始,三山五园区域作为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随着满族入关建立清王朝,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域则逐渐发展演变为皇家园林山水文化的集大成者。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形象和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研究价值至今还是一个极具重要的存在,三山五园作为皇家园林文化的内涵挖掘,产生的历史故事、文化典故、历史遗迹等都有不被现代人忘记的理由,更重要的是这些山水园林还集结了历代能工巧匠的心血和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智慧,拥有着蓬勃向上的艺术生机和厚重稳健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1.2、绿色休闲文化资源

根据目前学者的研究,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形象,其主要体现在满族入关之后的历史,与满族人初入京城喜郊区狩猎不喜宫廷久居的生活习惯有关,于是便开始在风景秀丽、泉水横流的三山五园地区兴建皇家园林,在其全盛时期,从海淀镇到香山,其中分布着圆明园、颐和园等享誉世界的园林景区。因此,三山五园的文化形象的定位一是来自于皇家园林的气派辉煌,二是来自于山清水秀的自然美景。此外,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形象的定位,不能回避其历史上曾经衰败的事实,因此,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形象中理应包含其历经沧桑和战火洗礼的损毁残局和当代中国文化修复的时代特征。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域蕴含了丰富的绿色休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以文化历史为背景的品牌,它的形象就是海淀的形象是北京的形象,在管理上将三山五园纳入北京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其塑造的三山五园区域文化形象是绿色健康、文化传承的具有时代创新性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被使人普遍接受。借助皇家园林特有的大气与辉煌,其文化传承和园林游历的结合,蕴含着绿色休闲文化的丰富资源。

2、三山五园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2.1、三山五园区域拥有巨大的游客吸纳潜力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广泛重视。据《北京日报》报道,2011年三山五园地区接待中外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这也正是三山五园的历史文化景区正在蓬勃发展的证据,也展示了其作为北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潜力。

2.2、三山五园绿道建设为户外运动休闲旅游提供设施保障

三山五园绿道长度为36.09公里,面积约62.8公顷,其中绿地面积达51.34公顷。三山五园绿道堪称是串联历史名园、景点最多的绿道。绿道东起清华大学西门,沿颐和园路经圆明园、北京大学、畅春园,至海淀桥,沿四环辅路绿地向西南,过海淀公园、火器营桥至四海桥向西北,沿北坞村路绿地至万安东路交叉路口,向西南沿万安东路绿地至香山采集基地,进入基地向西南至玉泉山路绿地,向西至香泉环岛、香山路,向南沿香山南路至闵庄路,闵庄路北全线。三山五园绿道建设为户外运动休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设施保障,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符合国家《全民健身纲要(2016-2020)》提出的“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三山五园绿道建成几年来,健步走、户外骑行、跑步等项目蓬勃开展。

2.3、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三山五园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养生理念

提出三山五园作为北京旅游文化资源的 “慢生活综合体”和“养生旅游综合体”的形象概念。“慢生活综合体就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打造相应慢生活业态,作为城市休闲配套。而养生旅游综合体,是指以养生养老服务为核心,体现‘三山五园’的生态养生与‘文化绿肺’养生理念的和谐统一,主要突出‘山水养身,文化养神’的高品质养生运动休闲方式。”作者认为这两种旅游概念很适合北京现在的发展状况,作为国家首都的北京,每年接待着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来首都观光的游客,北京需要把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打造成为一张响亮的历史文化名片。北京作为一座有着悠久灿烂历史的文化古都,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域是有着深厚潜力的珍贵旅游资源,通过“户外运动+休闲文化旅游”的模式,打造一个属于三山五园的品牌链条,给这座古老的城市赋予一个“健康生活方式、注重修养身心的运动休闲文化形象”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凤凰卫视》高级策划王鲁湘说“假如我们在中国土地上要推出一个具有国家符号意义的东西的话,我想可能非三山五园莫属,因为它符号中间的层次意义太丰富、太系统,而且在历史上,它的阶段性非常连贯。”

2.4、“互联网+户外运动文化”的休闲旅游传播模式

三山五园作为北京市特有的运动休闲旅游文化品牌,通过网络和各种新媒体的传播,以“互联网+文化”的方式有效推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运动休闲旅游开发。借助互联网和微媒体的助推,三山五园户外运动的休闲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的塑造大有可为。例如:很多旅游城市的著名景点都有相应的旅游手册和旅游路线图,手绘地图以及旅游纪念品等产业化的产品,这些城市的旅游形象常见于百度等大型的搜索引擎上,并且在报纸杂志等阅读刊物上也多有正面的旅游宣传以及专题策划等,这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方面。反映三山五园历史情况的图像文献集一类的图书对弘扬三山五园文化加深受众对三山五园形象的印象都有很积极的作用;三山五园旅游文化节、三山五园文化巡展之类的活动都举能够增强三山五园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互联网平台上传播的以北京城作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也不乏用三山五园中的圆明园、颐和园等做背景的影视作品。2013年播出的《约会大师》系列作品,从对三山五园文化有着渊博学识的大师们的口中,我们能全面地了解关于整个三山五园建园史以及其中发生的种种文化故事,仿似和大师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让人在惊叹皇家园林的辉煌的同时又感叹历史的桑田沧海。在微媒体平台渐成趋势的今日,三山五园品牌形象可以借势而上,借助三山五园微信公众号,游客可以在旅游地点通过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获得即使的旅游贴士和一些时实推介关于旅游攻略、历史故事、交通路线、活动参与等等资讯。

3、三山五园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开发策略

3.1、对三山五园整体区域进行功能划分,开发多样化的户外运动休闲旅游线路

北京三山五园皇家园林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游览路线如果不加引导可能会呈现错综复杂群龙无首的状态。应该建立文化产业的中心区域向周围辐射。韩慧在《北京市森林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研究》中写到“皇家园林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应涉及到中心区、服务区和辐射区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功能相互联系,因此在建设皇家园林文化生态区的实践中还应注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处理。”建立皇家园林中心区然后形成发散路线,可以给人多种游历选择而且有利于沿途餐饮纪念品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韩慧同时还提到提高森林公元美学水平四个原则,一是“整体景观观赏原则”、二是“历史与人文价值开发原则”、三是“多样性保护原则”、四是“多元文化渗透融合原则”。也就是说在观赏园林时普及美学思想也尤为重要,整体性的观赏应该重在建设北京城区与园区的不冲突性上,游历过程要从三山五园的各个点连接线与面,达到宏观上的美感。历史人文价值开发则重于历史人物事件的关联和彼此之间突现价值。多样保护原则就是对园林中的动植物以及建筑遗址的保护原则,而多元文化渗透就是在园林中建立文物博物馆,纪念品售卖馆以及文化音乐展示厅等等。

3.2、历史文化与时尚生活方式的结合,为三山五园运动休闲内涵注入时代元素

北京已建起一条全长38.86公里的三山五园健身绿道,串联万寿山、香山、玉泉山、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等“三山五园”,途经八大处、北坞公园、玉东公园、丹青圃公园、海淀公园、北京植物园、昆玉河等。这条绿道的建立给三山五园文化的传播给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吸引了更多的人来了解三山五园,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还可以健身休闲,这无疑是为在北京生活的人给出了一条清晰的“周末”路线。前面提到过慢生活综合体和养生旅游综合体概念,这条绿道的建立正好符合这两个概念提出的初衷,绿道可以慢跑,可以骑行,还可以散步之余欣赏三山五园的辉煌建筑与自然美景。

3.3、借助微媒体平台传播,打造“互联网+三山五园户外运动”的品牌发展模式

肖东发在 《古都三山五园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价值》一文提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创新的科技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三山五园地区刚好有着这三个得天独厚的特征。数字动漫技术的发展为三山五园的文化形象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科技条件,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传说和典型故事为内容,进行数字动漫艺术的再创作,借助数字媒体平台的传播(如手机微媒体的随时随地的个性化传播和私人定制等形式的新媒体传播),能有效的传播三山五园视觉形象。

猜你喜欢
三山绿道户外运动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三山虎山血战辉映青史
冬季户外运动
镇三山
辽太祖卓龙眉宫“取三山之势”之三山考略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情爱感怀
户外运动自然资源分布及其区域开发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