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宁
摘 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各国均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均鼓励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生存。人的生存依托自然,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类生存。但人类的行为也会对自然造成影响,可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坏,也可改善逐步恶劣的自然环境,促使自然迎来新生。
关键词:自然;人;和谐共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交通业、制造业等领域均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但想要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高,必然需要应用自然资源。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步发现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绿化地带越来越少,稀有动物逐步灭绝,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不可再生资源越用越少。而自然环境的实际状态影响到整个地球人类的生存。因此,为了促进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科学合理地保护地球资源、有效管理地球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和谐共生的内涵
(一)自然角度观点
人类、自然是共同存在于地球之上的,自然界其实就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仅是大自然神奇的造物,也是自然环境的塑造者,两者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互相影响。想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必须着手于人。从自然角度上看,万物生而平等。著名圣贤老子曾言:万物起源相同,均源于“道”。这里的“道”既可以当作一种本性,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又能扩展到万物上。从大自然的角度上看,万物均是它的孩子,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和谐共处,才能平和地发展下去。著名圣贤庄子曾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赞同老子的观点,认为万物起源一致,归宿一致,强调万物共同存在,最终合而为一。
(二)人类角度观念
从人的角度上看,人类是大自然所创造出的最具智慧的生命,但智慧生命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会为自己带来新的机遇与生活,其行为也会对自然造成影响。但因为多数自然生物的智慧程度不如人类,因此想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必须从人身上着手。自然界本身具有相对独特的规律,人必须秉承着平等、端正的态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不以人力固执地扭转自然发展趋势 。自然规律本身没有意识,但会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变化。而人本身有自己的思想,可根据自己的思想进行相应的动作。人可在充分了解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添砖加瓦,保证自然能够遵循一定规律,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达到改善现有自然环境状态,促进自然生产的目的。儒家曾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句话的含义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时必须充分尊重自然界规律,在不同时节做不同的事。譬如春天种植、秋天收获等。只要顺应天时,世界万物才能不断发展。
(三)性质角度观点
再者,从性质角度上来看,人和自然是存在鲜明区别的,因为人有情感、意识,所以可不断探索自然,寻找自然规律。譬如人类可以根据自然规律、天气变化决定农耕的具体时间,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相应的自然资源,并对自然界进行一定的改造,从而获得更理想的生活、生产环境与条件 。
二、和谐共生需及时开展
为了迅速提高我们各方面的实力,国家积极发展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但进步的基础是生态环境资源被大量消耗,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事故频发。想要改善这一情况,必须从小做起,政府主导,各个行业一起分析当地的实际生态环境情况、当地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威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的,在充分掌握生态环境、季节变化、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然规律,将自然规律和人类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结合,从心到身、从理论到行动均做好充分尊重自然、充分保护自然的行为。但在行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自然环境的承受力,不能过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一)实现绿色发展
坚持经济要发展,环境要改善,以绿色转型为核心的发展方针,建设满足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与发展方式。但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必须帮助人们明确环境和经济的关系,促使人们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力,有效实现发展、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政府需加强对环保政策的支持力度,需通过多渠道(广播、公交车视频、市中心广场视频以及各大电视台、多媒体等)不断宣扬绿色发展的必要性,须不断公布本地生态环境现状、空气的质量、水资源质量以及水资源实际数量等,帮助人们正视面临的生存危机,继而提高人们对于环保政策的重视,促使人们主动保护环境,为后人留下一个理想生存环境。再者,政府还可大力扶持引用绿色技术的企业、积极整改沿用传统老旧、不环保技术的企业与工厂,促使这些企业、工厂顺利完成绿色转型。最后,政府还需积极发展绿色生产力,并结合本地生态环境现状,积极强化绿色生产力,明确绿色生产力的原则(适应环境、修复环境以及保护自然)。在绿色生产力发展、增强的过程中,促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对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视。
(二)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传统经济发展时,通过消耗煤炭、石油等资源达到生产产品、制作机械设备的目的。但是,这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等。除去有害气体,还有很多废水以及废弃物排出,严重影响大气环境以及生态自然环境,还会污染水资源,威胁人类生存。为改善这一现象,政府部门需积极整改相应的工厂等企业,指导相关企业积极学习、引入国内或是国际上比较绿色先进的生產技术,或是针对工厂实际情况研发出的新技术,优化工厂的生产模式,降低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消耗,提高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促使工厂在增加生产数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减少有害物体、废水以及废弃物的排放,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避免工业生产对本就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再者,相关政府部门还可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在耕作过程中积极应用农家肥、有机肥与种植绿肥,实行科学施肥,改善土壤质量,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三)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管理系统
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想要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则需要将自然当成一个整体看待,人也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想要实现人与自然共生,人类必须充分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才能保证人类生存。因此,在改善生态环境时,政府必须将保护生态、生态治理当成一个整体,不能种树的只种树,治水的只治水,护田的只护田。单独进行,固然会有一定效果,但难以达到生态保护的最终目的。必须促使各个部门联合起来,结合生态环境实际情况,互相协调,共同作用,才能促使生态环境良好运转,才能维护树、田、水之间的联系,加强它们的联系,才能促使生态自然各个要素协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政府应根据生态环境需要统一保护的特性,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管理系统,让多方共同开展环保工作,实现生态环境维护的目的。
三、结语
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盛行,势必造成自然环境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牺牲品。我们人类一定要认识自然发展的规律,了解他,掌握它,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去改善,只有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解保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8(12):44.
[2]周小妮,李龙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生价值意蕴[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12):35—38.
[3]吴先伍.从“时中”汲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