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凤英
摘 要:多数老师的历史课,只是为了考试而教,让学生重复记忆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和意义,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作为当今的历史教师应积极进行改革,使学生乐在其中求趣味性,锲而不舍求艺术味,纵观古今求综合性,严谨治学求科学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课堂,既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又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等。
关键词:多味 艺术性 综合性 科学性
历史课的味道是什么?是“枯燥味”,这样的回答,对每一个历史老师来说,是讽刺,更是激励,这要求历史老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给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堂带来一股清新的风,使历史课堂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如一道香气四溢的大餐。
一、乐在其中求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同时,兴趣还是课堂生命的活力所在,课堂上,教师应想方设法,千方百计,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1.插入故事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利用历史史事,抓住其趣味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优良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一定的人物、一定的事件。因此它有起因、有过程、有结果、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是由许多故事构成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和框架,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或是老师只是为了考试,归纳出应该记亿的一条条答案,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能激发起学生的注意力,统摄学生的灵魂,使其大脑处在亢奋状态,轻而易举的记忆理解领会了课本中繁杂的内容和线索。
2.利用彩图或漫画
历史课本中的彩图和漫画,由于其直观明了,形象、生动,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体验,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锲而不舍求艺术味
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源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从而唤醒尘封的创造思维。”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应是享受,是欢愉,是精神的升华。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从心底呼唤出“美的意境与情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点缀上点艺术味,把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学生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欣赏美、感悟美,享受愉悦的审美体验。譬如在讲“唐诗宋词”时,选取了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名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放录音带,大约2分钟)播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在优美古诗词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同时学习的内容也深深印在学生心间。另外,讲课的语言、教态,也是一种艺术,有的老师在讲台上一站,气场很足,马上会成为众人的焦点,幽默、詼谐的语言,抑扬顿挫地讲解,会让学生聚精会神的听讲,声嘶力竭的呼喊,会让学生越来越烦,不愿听讲,平铺直叙,没有激情的讲解,会使学生昏昏欲睡。
三、纵观古今求综合性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因此,我在复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让同学们玩接力游戏,说出朝代的线索顺序,并且分组强答,每个朝代出现的重要事件和著名人物,使同学们在游戏中掌握了枯燥的知识。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微观纵横联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
四、严谨治学求科学性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社会,它不同于诸如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他们的研究对象具体、直观,所以人们片面地认为只有物理、化学、数学等是科学,而政治,由于其理论具有抽象性,认不清真实面目,认为它是“伪科学的”和“无用的”。这给我们历史课老师提出一个新课题,大力宣扬历史的科学性。
1.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准确无误地使用概念,准确无误的阐明原理,准确无误的逻辑推理。在教学中要反复锤炼自己的语言,使语言规范、科学,从而准确传达科学教育信息。在引用教学材料信息时,严把“科学关”,例如,我常在《史记》等史学书籍上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材料,从而保证其科学性。
2.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崇尚科学,探索真理,是每一代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一个国家,民族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教师应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时向学生介绍引领时代的新技术、新发现,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做一个有科学素养的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课教学,只有以灵活的姿态去顺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除旧立新,让教师教有味,让学生学有味,让历史课“韵味”十足,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