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贵州“天堑变通途”

2019-12-23 07:15本刊编辑部
珠江水运 2019年20期
关键词:乌江通车农村公路

本刊编辑部

在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铁建办、民航贵州监管局等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了交通投资、运输网络、西南交通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运输保障、内河航运等六大方面的硕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隆重贺礼。

交通投资“倍数增长”

70年间,贵州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步大的跨越:1988年完成投资上亿元(1.29亿元),1996年上10亿元(11.87亿元),2004年上百亿元(105.3亿元),2014年上1000亿元,2018年创纪录完成投资1700亿元,占当年全国公路水路总投资的7.4%,投资总额连续5年超千亿,连续72个月位列全国前三,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交通投资稳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公路运输网络“四通八达”

新中国成立时贵州省公路通车里程仅3943公里,其中能够维持基本通车的仅有1950公里。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开始,贵州先后改建黔桂、黔滇两条国道,建成一些通往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

1964年,贵州省实现县县通公路。

1978年,贵州省公路通车里程30558公里,公路密度为17.9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為等外级公路,近5000公里公路晴通雨阻不能正常通车,路面主要是泥结碎石路面,仅有沥青、水泥路面2473公里。

改革开放后,贵州公路建设高潮不断掀起,通车里程大幅增长,到2018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1.9公里/百平方公里,比1949年分别增长19.3万公里和109.66公里/百平方公里。

2006年贵州消除了全省国省干线公路上的所有等外级公路。

2018年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里程近万公里(达9322公里)。

贵州省公路通行条件显著改善,干支结合、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贯通西南“高速平原”

1986年贵阳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的开工建设,拉开了贵州省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篇章。

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设里程快速增多。

2001年,贵州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随后清镇至黄果树、崇溪河至遵义等高速、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通车,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全线贯通。

2015 年,贵州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全国为数不多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201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453公里,在建2082公里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到18个,通车里程上升至全国第7位,高速公路综合密度上升至全国第1位,使山地贵州(海拔从147.8米的黎平县地坪乡到2142米的威宁草海)构筑外通内联、安全便捷的“高速平原”。

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省仅有沿国省道公路的农村连接公路,其他地区基本依靠人扛马驮,没有公路与外界连接,到1978年前,全省农村公路的通达率也很低,即使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标准也不高,抗灾能力非常弱,晴通雨阻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群众运输出行特别困难。

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贵州依靠“以工代赈”“民工建勤”“民办公助”建设了一批农村公路,特别是2003年后掀起了大规模的农路公路建设热潮,贵州每年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均在10000公里以上,公路通达通畅率迅猛增长。

2002年,贵州省实现乡乡通公路。

2017年,贵州省实现建制村通畅率达100%。

2017年8月,贵州启动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三年大决战,已于今年5月实现了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惠及近4万个自然村寨、1167万农村人口。

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实现农村公路由“通不了”向“通得了”“通得好”转变,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畅率,切实提升农村群众出行质量,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客运运输“今非昔比”

新中国成立时,贵州省没有一处专用的汽车站场,仅有联运社或运输公司修建的简易停车场。1955年2月贵阳客车站建成投入使用,各地客车站开始逐步建设,但建设标准不高,发展速度缓慢。直到1978年,大多数县(市、区)才建有公路客运站,但都是场地窄、设施差、功能单一的简易站场。

从1982年开始,贵州省开始大力投资新建、改造客运站场。

截止2018年,贵州省二级以上道路客运站联网售票实现全覆盖。

“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实现县县全覆盖。

发展多式联运等新兴运输方式,扎实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

高速公路推出差异化收费政策,着力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ETC车道覆盖率达97 %以上,OBU用户累计突破190万户,实现微信移动支付全覆盖,成为全国第7个、西部第1个全面开通移动支付的省份。

建立健全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全面推进检验检测机构“三检合一”和检测数据联网。

启动川黔、渝黔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拆除试点工作。

建成6个“司机之家”试点项目,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贵阳成为全国第13个开通公交与轨道交通卡互刷的城市。

创建普通国省道“畅安舒美”示范路615公里,龙宫、榕江等服务区改造加快推进,评定命名表彰高速公路省级示范服务区6对、优秀服务区16对、示范收费站22个、优秀收费站42个、文明大道8条、先进单位45家。

2018年,贵州累计建成各类客运站1257个,实现每个市州至少有1个1级客运站,其营运客运汽车增至27844辆,营运货运车辆达到168394辆。公路运输累计完成客运量8.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469.2亿人公里、货运量9.5亿吨、货物周转量1192亿吨公里,其中货物周转量增速达13%,位居全国前列。

内河航运“通江达海”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内河航道均为自然航道,航程短,通航能力差,安全系数低,只有1753公里的航道能通行小吨位的木船和木帆船。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贵州省开始对内河航道进行整治,炸开了赤水河中的吴公岩千年顽石,整治乌江三大断航险滩,结束了千百年来乌江、赤水河分段通航的历史。

到1978年,贵州省通航里程2802公里,但全部是没有水运配套设施的自然航道,其中,能够通行机动船的航道里程只有1257公里。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省航道建设突飞猛进,乌江、赤水河和两江一河(南、北盘江、红水河)三条出省水运主通道全部整治完工,其他航道等级全面提升。

2008年开工建设了贵州省第一条高等级航道——南、北盘江、红水河四级航道整治工程。

2014年底启动的“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建成乌江(乌江渡~龚滩)四级高等级航道431公里、南北盘江红水河四级高等级航道364公里,改写了贵州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

2017年1月5日, 断航13年的乌江“黄金水道”全线通航,结束了贵州‘不沿边、不沿海的历史,实现贵州千百年通江达海的梦想。

截至2018年底,全省通航里程达3780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900公里,位居14个非水网省(市)第一。

随着贵州省交通先后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硬化路,加上“市市通”民航、“市市通”高铁的深入推进,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省贫困地区的交通结构,加快了全省扶贫攻坚步伐,从建成一条路带动一大片地区的崛起繁荣,交通建设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猜你喜欢
乌江通车农村公路
又见乌江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通车!
石泸高速公路(红河段)正式通车
成宜高速预计明年建成通车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