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 智勇
方城县关工委副秘书长马庆赐,原任方城縣人武部基地教导员、民兵报道员,学习宣传研究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30年,撰写出68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上,使众多人受到红色基因传承教育。
退休以后,他到县关工委工作,但仍然不忘初心,笔耕不辍,把宣传英雄事迹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把宣传方式改为研究、演讲、演唱。他充分利用关心下一代这个施展“五老”工作的平台,经常向孩子们讲英雄的故事,使“人人都学杜凤瑞”的口号在青少年中传播开来。
1958年10月10日,杜凤瑞在福建龙田上空一举击落两架美式蒋机,跳伞时,受敌射击而壮烈牺牲,时年25岁。杜凤瑞那种可抵千军万马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令台军闻风丧胆,谈“杜”色变。60年来,台湾的作战飞机从没敢越过福建海岸线半步,海峡两岸和平了半个多世纪。
杜凤瑞的英雄事迹,从小就一直烙在马庆赐的脑海中。有奇事必有奇文,他紧紧抓住这一重大体裁,让英雄身边的事迹,源源不断地涌向笔端,所写的文章均刊登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上,这些鲜活的新闻作品使很多读者受到教育。
他还用英雄精神去教育一双儿女,让孩子们从英雄身上吸取营养,让他们从“学英雄、学党史、爱国家、爱人民”开始,掌握真实本领,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孩子们上中学时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文章上百篇,大学毕业后均留在北京工作,先后加入南阳市作家协会。他们利用手中的笔,学习英雄、宣传英雄,树立先进典型,当好党的喉舌,传递正能量,在首都北京的文坛上纵横驰骋,初露头角。
由于受英雄的影响,全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青少年居安思危、尽忠报国的意识日益强烈。方城县出现了连续20多年的参军热,今年又是一个参军热潮。凤瑞故乡入伍的战士成了部队的品牌,立功受奖、签订士官、考上军校的不计其数,有的已当上了师长、团长,有的驾机飞上了祖国蓝天。自空军部队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飞行学员以来,全县共有146名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考上了空军飞行院校,县一高被空军部队命名为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方城县成为输送飞行员全国冠军县,因荣获“飞行员的摇篮”光荣称号而闻名全国。由此,马庆赐先后写出了《方城成为飞行员摇篮》《杜瑞瑞一家三代满门忠烈情系国防》《杜凤瑞战机迎客300万》《92岁杜凤嘉的国防情怀》《空战英雄杜凤瑞的生前身后事》等多篇文章,对英雄家庭60年作了一个完美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