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瞪羚,原本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种动物,它敏捷多动、奔跑不歇。如今,瞪羚已经超脱出它原本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经济领域,瞪羚企业一般寓意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的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
有别于传统的大型企业,瞪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等特征。它灵活多变,通过灵敏的市场嗅觉推出新产品和新模式,构建新的业态,创造新的规则,引领着新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转型,是时代的颠覆者。
作为与“独角兽”一样在经济领域称霸的“神兽”,如今,瞪羚企业早已经成为各地发展新经济、寻找新动能、促进新转型的引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在创新转型、你追我赶的全国大氛围中,瞪羚企业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以创新为抓手、拥有领军创新人才、 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从而改变行业结构、设定新的游戏规则,完成新的跨越。
第一个将经济领域的特色企业与动物联系到一起的人是睿智而富有创造性的。“独角兽”“瞪羚”诞生以来,我们再难想象出如此形神兼备,可以向大众描述何谓这两种经济体的更好方式。
“瞪羚”一词缘自硅谷,“瞪羚企业”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戴维·伯奇(David Birch)提出。
在硅谷,一波体量不大但发展速度惊艳的中小企业均被命名为“瞪羚”, 每年发布的《硅谷指数》报告当中,瞪羚企业的数量也是评价硅谷创业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之后将近三十年内,瞪羚企业成为反映硅谷经济是否景气的“晴雨表”,更对硅谷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因为瞪羚企业,硅谷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继续领跑。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的中关村。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被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歌德巴赫猜想”。为破解这一难题,改善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环境,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制定了“瞪羚计划”,鼓励担保机构与银行为信用好、成长性好的“瞪羚企业”提供担保和贷款。
而今,中关村已拥有瞪羚企业五百多家,几乎占据全国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的四分之一。一如既往,中关村在国内科技新区中独领风骚。
近年来,“瞪羚企业”的高成长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对本区域内瞪羚企业的评选,并出台实施支持瞪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瞪羚企业因此成为地区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发展速度快。瞪羚企业凭借创新技术优势,成长轨迹会呈现非线性的爆发式增长。许多瞪羚企业在短时间内都实现了几十倍、成百倍甚至上千倍的业绩增长。这些企业因为超常规发展和快速壮大崛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
创新能力强。瞪羚企业是天生的创新者,从创办之时起就具备了创新的基因,无论是在技术、商业模式还是产业组织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这些创新活跃的企业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市场,成为产业生态体系中打破平衡、推动业态创新的主力军。
专业领域新。瞪羚企业专注于把握细分产业领域,在产业价值链分解及融合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切入点,获取立足之地及竞争优势,正逐渐成为孕育原创新兴产业的引领者。
发展潜力大。瞪羚企业是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引领者,克服了传统产业旧规则、旧模式的约束,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更具洞察力,更容易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和创新规律的新规则、新模式。
区域性集聚。在自然界中,瞪羚是群居动物;在经济社会中,瞪羚企業也是在某一区域大量集聚存在。从企业发展经验来看,瞪羚企业的出现与产业的发展阶段和区域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瞪羚企业需要相对特殊的“新的经济土壤”。世界一流园区由于集聚了众多的创新创业资源,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往往成为瞪羚企业的集聚区。我国瞪羚企业同样也集聚在各地高新园区。
在2019年1月14日举办的山东“十强”产业资本对接活动上,山东发布了第二批100家瞪羚企业名单。图为十强产业资本对接活动签约现场。
原创新兴产业的诞生与“高风险”和“高试错”密不可分,而大企业一般无法承受高风险和高试错所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只有创业企业才有机会进行这一尝试。
创业企业通过海量的试错,诞生出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硅谷,每年硅谷在诞生几万家企业的同时也关闭几万家企业,在大量企业不断地诞生和死亡中发现最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成功的技术路线。少部分创业企业在试错中幸存下来,就会成为瞪羚企业。
这些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创业企业在试错成功后成为高速增长的瞪羚企业,不断抢占传统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挑战传统产业原有的行业格局,逐步改变行业规则和模式,最终引领整个行业发生颠覆式变革。
环顾全球经济与产业变革,创新力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实力正在成为塑造区域经济新格局的新动能。
“瞪羚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正引领着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和原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发动机,能够加速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新区是瞪羚企业最常聚集的地区。除了国家高新区“慧眼识羚”,不少城市所在的高新区也在推出“瞪羚计划”。
早在2014年1月中旬,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将在年内编制完成全市“产业地图”,并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前景好的“瞪羚企业”,壮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2018年,山东推出首批100家瞪羚企业名单,为进一步支持瞪羚企业发展,山东在全省中小企业中实施瞪羚企业培育和奖励行动计划,推出十项措施,明确三年内培育瞪羚企业300家。其中,将建立瞪羚企业监测体系和监测制度、成立瞪羚企业创新合作联盟,对新培育瞪羚企业一次性给予奖励50万元;中小企业局还将加强与财政、科技、税务、银行等部门配合,在瞪羚企业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信用增信、基金引导、上市培育、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2019年,济南市政府出台了1号文件《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济南的瞪羚企业,包括一系列中小微企业、研发企业都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帮扶。
在山东省发布第二批100家瞪羚企业名单中包含50家瞪羚标杆企业,50家瞪羚企业。除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之外,这些企业还将获得在投融资、财务法律、管理咨询、专家人才、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精准扶持政策。专家认为,这些瞪羚企业是最有潜力冲击独角兽的“先头部队”。
当然,不少瞪羚企业已经凭借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和高成长速度,不断推动了高新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加快区域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步伐,对地区或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也要看到,瞪羚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创业“土壤”。对于跨越了“死亡之谷”进入高速成长期的瞪羚企业,虽然技术风险减少,但市场风险依然存在,企业能否长期生存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生命依然脆弱。
对政府而言,支持瞪羚企业发展,就是加速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新兴产业从形成期进入成长期,促进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
“仅仅靠掌舵人或者某个企业自己探索,形成不了好的氛围,更枉谈示范效应。”业内专家分析,在一些人才、技术、融资、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方面,某些发展较好的企业独木难支,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只有形成集群,才能降低成本,真正激发带动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促进行业乃至区域的质变。
因此,在相关政策制定的时候,各地已经不只是着眼于给多少政策优惠或多少鼓励资金,而是更注重多元化和微环境的塑造。据统计,在今年以来的已经出台培育瞪羚企业的新政中,多地开始探索成立瞪羚企业俱乐部、商学院等,帮助企业嫁接资源,培育集群,向着组织化、专业化迈进。
这不能不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启示还有很多,集群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当我们将目光放远,会发现瞪羚企业为时代打下的深刻烙印。原本几十年才能达到的产业规模,可能在几年之内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原本认为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也可能在一夕之间被重塑。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互联网公司风头强劲,雅虎公司推出了新的搜索模式,谷歌公司则更进一步,推动了从搜索页面到搜索信息的变革。21世纪以来,大数据、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创造了新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又一次改变了经济生态系统。
颠覆,就是瞪羚企业带给时代的强心剂。正如之前所述的那样,在新经济领域表现抢眼的瞪羚企业,其本质是创业创新,因此它具有先天优势,在技术领域和商业模式方面,都拥有创新基因和能力。国内较为出名的瞪羚企业如小米、华大基因等,通过不断创新所创造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和新市场,成为产业生态体系中打破平衡态、推动业态创新的主力。
傳统产业的颠覆需要瞪羚企业创造的新规则。作为新进入市场的创业企业,瞪羚打破了大企业模式垄断的惰性,对市场反应更灵活,勇于挑战原有的规则和格局。“小企业不怕‘试错。夸张地说,每天都有死亡的创业企业,但每天也都有再生的企业。它们生生不息,保持着地区经济主体的活力。”有专家如是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通过与业内专家的交谈发现,许多瞪羚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受益于“一带一路”等政策拉动,他们的产品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找到了二次腾飞的契机。山东“瞪羚企业”也在向着“准独角兽”“独角兽”进化的道路上腾跃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