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丽
摘 要: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幼儿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的过度呵护或专制,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对幼儿缺少耐心,仅仅注重幼儿的智育,缺少培养幼儿的独立,以爱的名义和借口,过度包办替代,包办替代行为导致幼儿独立意识湮灭,形成过度依赖心理和行为,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困扰之一。
关键词:替代行为 幼儿自理自立 依赖性
在我国,不少家长呵护幼儿,过度包办替代,导致幼儿自理能力差。因此,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需要防止“替代”行为以培养幼儿自理自立能力。
一、替代行为的特征与要素
为了解决现实中替代行为的问题,培养幼儿自理自立能力,我们从客观情况出发,观察、分析替代行为的特征与要素及防止替代行为以培养自理自立有效策略便显得迫切需要和必要。
1.替代行为的特征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了替代行为具有如下特征:家长在幼儿起床之前就把衣服和书包放好,幼儿起床了赶紧帮忙他穿,这样家长可以节省很长多时间,不用等幼儿自己整理衣服,穿衣服。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幼儿就会变得懒惰,不会自己动手整理衣服和書包,自己穿衣服,反正爸爸妈妈会帮我做好,幼儿本身喜欢自理自立,由于家长的包办替代,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形成依赖心理,所以,“替代”行为使幼儿产生依赖性。
2.替代行为的要素
在小朋友还没起床的时候,就已经帮他准备好衣服,起床后直接帮幼儿穿衣服;看到幼儿不吃饭哭泣,就直接喂它吃;上学的时候,幼儿走了几步,说:“妈妈,好累,我不想走了,你抱我吧”,明明自己也很累,但觉得这是对幼儿的爱,于是,抱幼儿上学;以上事情是幼儿可以自己完成,但由于家长的替代使幼儿丧失培养自理自立的机会。家长对幼儿的爱,应该有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会变成一种溺爱,这种溺爱,它是构成“替代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自理自立的概念与要素
自理自立能力是学会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所以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很重要,对于幼儿来说,自理自立包括:穿脱衣服、吃饭、喝水、上厕所、洗手、整理书包、收拾玩具、老师家长布置的小任务等。学会自理自立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它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1.自理自立的概念
关于自理自立的概念,我们能够找到许多渊源。
《现代汉语词典》 “自理”是指“自己承担或料理。”叶晓丹认为幼儿的自理能力,主要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料理与集体生活中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蒙台梭利认为自理能力,就是幼儿独立完成生活中只涉及自己的事情及自我照顾的能力。综合专家的观点,以教育学为基础,本文认为:幼儿自理能力是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幼儿能够自我照顾,不依赖他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立,我们通常理解为个体脱离他人的帮助和影响,强调独立的意识,具有独立判断、独立行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幼儿独立思考,幼儿对事物有基本的判断能力,遇到困难,不依赖他人,能够主动想办法,希望独立去解决问题。
2.自理自立的要素
在生活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成人的示范,语言的描述,来获取信息的所有活动,自己动手操作都是自理自立。所以,通俗来说,自理自立的要素是专心听,认真看,独立做!
一听,幼儿喜欢专心听成人的讲述。
由于幼儿年纪比较小,认识的词汇量有限,当他们不认识字词的时候,由成人来讲述,幼儿负责专心听,这样的方式使幼儿养成专心听的习惯。幼儿养成专心听的习惯,它是实现自理自立的基础。
二看,幼儿喜欢认真看成人和同伴的行为。
幼儿喜欢认真看成人不经意的行动和示范性动作。幼儿在生活中喜欢看成人和同伴的行为,获得一些生活知识,从而提升生活技能。
三做,幼儿能够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专心听和认真看完后,就需要独立做。幼儿能够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自理自立的习惯,是实现自理的重要因素。
三、替代行为与幼儿自理自立的关系
替代行为与幼儿自理自立有着密切的关系,替代剥夺了幼儿自理自立的机会,形成依赖心理;“替代”造成幼儿动手能力差,形成自卑心理;“替代”行为使幼儿失去自理自立的兴趣;“替代”行为导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替代”行为与幼儿自理自立是矛盾的关系。
1.替代行为使幼儿形成依赖心理
如果家长一味地包办替代,不让幼儿自己动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依赖心理。比如,每天起床之前,家长都会帮幼儿穿衣服,穿鞋子,洗漱,整理书包,他们觉得孩子还小,担心幼儿做不好或者动作太慢。由于家长频繁的替代,过了一段时间后,家长让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就会说:“我不会,你帮我做吧”。由于家长长期的“替代”行为,使幼儿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愿意自己动手,遇到问题,不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和处理问题,习惯于求助他人,养成懒惰的习惯,形成依赖性。
2.替代行为导致幼儿动手能力差
目前,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家长帮幼儿穿脱衣服,洗脸挤牙膏;抱孩子上学;替孩子拿书包。离开父母后,不会自己吃饭,不会正确使用筷子,不懂搬椅子的方法,不会整理书本,不会自己扣纽扣,不会洗碗擦桌子,不会拉裤子上厕所等等。家长过度的替代和保护,导致幼儿动手能力差,不能正常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活动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替代行为使幼儿失去了自理自立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喜欢自理,但由于外界环境的干扰,使幼儿失去了自理自立的兴趣。有一次,幼儿在吃完饭后,自己偷偷去洗碗,妈妈看到后,说:“不用你洗,你洗不干净”。任何技能都是由不好到好的过程,它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家长的一次次替代 ,使幼儿失去了自理自立的兴趣。
四、结语
对于幼儿来说,享受动手操作的乐趣,收获有益的、长远的发展。通过分析“替代”行为的副作用,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替代”行为对幼儿自理自立的影响做深入访谈,剖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如何防止“替代”以培养幼儿自理自立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最后,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自理自立!
参考文献
[1]陈金华,杜学元.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J7.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3)
[2]吴梅花.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34
[3]马利娜,“80”后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影响,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