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平 肖能武 张世洪 陈燕 龚世飞 王巍 兰玉梅
摘要:对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华玉11、郧单20采用集成高产栽培技术,宽行距90 cm,以利于快速通风散湿;幼苗定向移栽,通过提高群体植株叶片光照总面积有效提高光合效率;采用单穴双株栽植方式,有效提高种植密度;在植株7~9叶期化调矮化处理,有效促植株健壮生长而防倒伏、倒折发生。结果表明,科学采用育苗定向移栽、宽行增光透风、单穴双株增密、化调矮化防倒等栽培技术集成模式,能有效提高玉米单产水平。
关键词: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集成;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22-004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2.0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tegrate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maize varieties
GUO Yuan-ping,XIAO Neng-wu,ZHANG Shi-hong,CHEN Yan,GONG Shi-fei,WANG Wei,LAN Yu-mei
(Hubei Shiyan C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iyan 4420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the new corn(Zea mays L.) varieties Huayu 11 and Yundan 20 were applied. The wide row spacing was 90 cm, which was adopted to facilitated rapid ventilation and moisture distribution. Directional transplanting of seedling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by increasing the total light area of the leaves of group plants.The single-point double-plant planting mode is adopted, and the planting density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In the 7~9 leaf period, the plant can be effectively promoted to grow robustly and prevent falling down.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integrated mode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yield of maize per unit area, such as directional transplanting, increasing light and air permeability by wide row, dobule plants in one point to increase planting density, chemical-regulated-dwarfing technology to prevent falling down and so on.
Key words: new corn(Zea mays L.) variety; integration;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玉米(Zea mays L.)是中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选择玉米新品种华玉11和郧单20开展试验研究[1-3],集成高产栽培技术,为玉米增产提供新技术。华玉11由华中农业大学选育,郧单20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选育。通过对这2个玉米新品种开展育苗定向移栽、宽行增光透风、单穴双株增密、化调矮化防倒[4]等栽培技术集成模式试验研究,挖掘其高产潜力,提高其单产水平,通过示范推广这种模式以期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进行,当地海拔830 m。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沙壤、地力上等。冬季深耕冬闲,播前耙地平整。玉米整个生育期间,相比常年阴雨天气稍多,整体气候有利于玉米生长。于7月22日和8月4日发生了2次较大风灾危害,整个试验玉米没有发生倒伏。
1.2 试验材料
华玉11是由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供的市场销售种,郧单20是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的手配种。
1.3 试验设计
统一采用育苗定向移栽、宽行增光透风、单穴双株增密、化调矮化防倒等栽培技术集成模式。对华玉11分别设种植密度67 500、75 000、82 500株/hm2 3个处理水平[2],分别采用3种方式宽行双株栽培,即行×穴距分别为90 cm×33 cm、90 cm×30 cm和90 cm×27 cm,小区面积30 m2,设3次重复。对郧单20分别设种植密度75 000、82 500株/hm2 2个处理水平,分别采用2种方式宽行双株栽培,即行距×穴距分别为90 cm×30 cm和90 cm×27 cm,小区面积50 m2,不设重复。2个品种实际种植密度与设置相近,最终产量指标测定按照实际种植密度来统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1)选好苗床。选用背风向阳的方便土地,挖池整平,做好适合拱膜宽度的苗床,便于覆膜管理、利于起苗及移栽时运苗。
2)营养土配制。采用山林地表腐殖土为基质,每100 kg料土加入2 kg过磷酸钙和1 kg尿素,混匀后加适量腐熟的有机肥至“手捏成团,触地即散”的标准。
3)营养钵育苗。于3月28日制作好营养钵,要求营养钵数量多于计划用苗数量10%以上;于3月29日、4月4日分别播种华玉11、郧单20,要求一钵一粒;播后撒细土盖种,要求覆土厚度2~3 cm;然后浇足水,竹片打拱覆膜,四周用土覆盖严实。
4)苗床管理。出苗后及时浇水,适时揭膜炼苗,苗床幼苗两叶一心时,于4月22日下午浇足清粪水准备移栽。
5)适时移栽。试验于4月23日移栽,起苗时去掉病弱苗。移栽同时于两穴幼苗间施入底肥,每公顷900 kg复合肥(N、P、K有效含量45%)[3],并于移栽沟撒施仙隆地宝防治地下害虫,要求幼苗定向移栽即幼苗叶向与播种沟行向垂直、单穴双株错位移栽。
6)防治和施肥。移栽幼苗成活后及时喷施26%辛·灭防治地下害虫,用量每桶水(20 L)3支(30 mL)、每公顷30桶水。试验于5月24日追施苗肥,每公顷150 kg尿素施入两穴之间,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于6月10日追施穗肥,每公顷450 kg尿素施入两穴之间,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于5月27日(植株7~9叶期)喷施化调矮化剂玉黄金进行矮化防倒处理[4];于6月12日施辛硫磷复合颗粒剂于植株心叶防治玉米螟害虫危害。
1.5 指标测定
玉米于9月13—14日成熟,成熟后及时收获。小区产量保留2位小数。成熟后收获小区全部玉米果穗计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新品种华玉11试验结果
玉米新品种华玉11于3月29日播种育苗,4月8日出苗,4月23日移栽,7月8日抽雄,9月13日成熟,生育期159 d。3个种植密度处理生长势稍有差距,但差距不大。由表1可知,植株株高334~338 cm,穗位100~119 cm,单穗粒重178~209 g,千粒重423~450 g。粒色为黄色,粒型为半硬型,轴色为红色,穗形为筒形。该品种抗逆性强,无倒伏发生,基本没有病害发生。由表2可知,3个处理水平中,实际种植密度为69 005株/hm2的处理华玉11折合每公顷产量为14 400.0 kg,居第一位;实际种植密度为79 000株/hm2的处理折合每公顷产量为14 076.0 kg,居第二位;实际种植密度为65 335株/hm2的处理折合每公顷产量为13 366.5 kg,居第三位。根据玉米植株田间长相分析,植株空秆率平均达6.8%,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品种的整体产量表现。据植株田间长势预测,种植密度还可以适度增加,该品种产量会达到更高水平[4]。
2.2 玉米新品种郧单20的试验结果
玉米新品种郧单20于4月4日播种育苗,4月11日出苗,4月23日移栽,7月11日抽雄,9月14日成熟,生育期157 d。植株株高328~361 cm,穗位142~148 cm,单穗粒重191~192 g,千粒重300~310 g(表3)。粒色为黄色,粒型为马齿型,轴色为红色,穗形为筒形。灰斑病平均为3级,大斑病平均为3级。该品种无倒伏倒折发生,大斑病、灰斑病少量发生[5]。
由表4可知,2个密度处理水平中,玉米新品种郧单20实际种植密度为81 195株/hm2的处理折合产量为15 504.0 kg/hm2,居第一位;实际种植密度为79 005株/hm2的处理折合产量为15 210.0 kg/hm2,居第二位,该品种产量可达较高水平。
3 小結
科学采用育苗定向移栽、宽行增光透风、单穴双株增密、化调矮化防倒等栽培技术集成模式能有效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对玉米新品种华玉11和郧单20而言,当种植密度达到82 500株/hm2左右时,通过科学采用以上集成栽培技术,单产可以达到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 珩,易礼美,谭建国,等.杂交玉米华玉1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6):1372-1374.
[2] 余长平,刘永忠,封海东,等.玉米杂交种华玉11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7):60-62.
[3] 周 刚,吴承国,李永学,等.玉米新品种郧单20需肥规律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5):154-156.
[4] 郭元平,肖能武,封海东,等.玉米化调矮化栽培新技术试验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0):4943-4947.
[5] 李希腾,王黎民,杜世凯,等.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