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英华,长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入,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和资产组合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想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优化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的科学合理配置,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针对事业单位在资产配置、使用以及资产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达到优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果,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资产配置结构有待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等国有组织的资产管理不断趋向科学化、规范化,但是事业单位由于其市场化程度不足,资产配置管理则相较于其他组织较为滞后,资产配置在理念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不管是投资还是其它配置都呈现出一种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管理的体制机制欠缺规范化执行,使得资产配置不够透明,容易出现贪腐问题,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结构有待优化。
其次是资产的使用效益有待优化,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都缺乏制度性、规范性和效益性,资产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一方面体现在使用过程的不规范,购置的过程缺乏监督和审查,出现重复购置现象,使得闲置浪费严重,同时如办公设备、办公用房这类的资产没有进行统一的调配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闲置浪费,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许多事业单位的一些有形固定资产年久失修,也缺乏有效的保养和维护,使得这些有形资产最终只得低价处置或是废弃,不仅损耗了资产,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不仅是有形的固定资产浪费严重,各种无形以及流动资产的浪费也较为严重,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效率有待优化。
最后,资产处置制度有待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以及各种配套体系跟不上单位的改革发展,在当前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下,凸显了诸多不规范的处置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资产浪费。一方面事业单位资产变为经营性资产后,资产管理不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资产评估和资产补偿都没有得到落实。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管理不当时容易造成流动资产的流失,如呆账、坏账缺乏有效追诉和回收,即使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但对方经营不善资不抵债也没有办法,由此国家相关资产处置规定也无法落实。
优化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离不开资产管理意识的增强,不管是单位的领导层面还是基层职工层面都要树立起资产管理的意识,认识到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提高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的效益,可以将资产管理效益与领导的绩效挂钩,只有领导加深了重视程度,才能带动职工对资产管理的重视。此外,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其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使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和机制,避免重复购置,克服闲置与浪费问题,进而促使资产使用率得以大幅提升,实现优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目的。
诚然,要想优化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首先就得从制度入手,制度的建立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首要前提。强化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与关键途径就在于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特别是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不断细化资产管理的流程,高效地控制资产管理。同时,除了要完善相关制度外,事业单位还必须注重构建起科学的监督体系,必须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由其负责具体的资产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设置相关部门时,必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其能够相互监督,互相制约,以此达到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目的。此外,监督体系还必须始终保持全方位与多层次,制定相关的单位规章制度,优化财政监督工作,将审计与监察等工作融入到监管体系之中,集聚各方力量,动态性地监管事业单位的资产,切实地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资产处置的制度化、规范化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方面,要优化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必须对资产处置的范围进行明确;其次,要明确资产处置的流程;最后,要建立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资产处置标准,一旦实际处置标准与规定的资产处置标准不相符合,就必须逐级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由其确定能否予以处置。如果实际处置标准与规定处置标准相符合,就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资产处置流程进行处置,但是在处置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严肃监管。
总之,在我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的今天,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地转变管理思路,增强自身的管理意识,完善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切实地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