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支子手与陈氏太极拳对比研究

2019-12-23 08:26王贵仓曹庆华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陈氏习练太极拳

□ 王贵仓 曹庆华(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引言

中国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优秀文化,文化深沉而丰富,中华传统武术,多彩缤纷种类繁多,经过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传统武术种类可达300多种,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缩影的中华武术更需要得到弘扬和发展。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都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陈氏太极拳在我国和国际上都得到广泛的传播发展被大众所熟知但是同样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支子手却知之者习练者甚少,本文通过将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功能、运动形式、传播渠道等方方面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其共通点与差异点,相互借鉴其发展经验,提出解决发展受限意见,促进支子手发展以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陈氏太极拳和支子手之间的对比为研究对象,以支子手和陈氏太极拳部分传承者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有目的的查阅国内有关论文期刊书籍等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访谈法。

对支子手、陈氏太极拳的相关专家郑义副教授、杨玉霞副教授、郝刚领副教授进行访谈问答,同时对支子手传承者陈氏太极拳传承者进行调查问答,为本文的相关概念的介定提供依据。

(3)逻辑分析法。

对访谈数据以及参考文献资料运用逻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总结。

2、研讨内容与分析

2.1、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的起源对比

(1)支子手的起源。

据传支子手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建,在清末明初山西六盘山杨小辫收罗金盘为徒传承支子手一百三十八盘。在20世纪30年代,罗金盘与罗汤盘在周口地区开场授徒,将其发扬光大。现在,支子手主要流传在周口市、西华县、商水县等地区。流传至今,弟子们所掌握的盘数和技击技术不尽相同,后来通过对支子手的整理,发现支子手所剩盘数只有56盘,此后支子手传人又对支子手有所创新发展。

(2)陈氏太极拳的起源。

陈氏太极拳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由陈王廷首创,他以世代家传武术为基础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法;他把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与经络学、导引、吐纳之术相结合,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的内功拳法(引自陈氏太极拳互动百科)。传承到十四世传人陈长兴时他把陈氏太极拳由博而简而定型,这就是陈氏太极拳老架,有头套十三式炮锤两套。陈氏太极拳,世代家传,不授外姓,在十四世传人陈长兴时打破陈氏太极拳世代家传这一规则开始外传于其它姓氏,在发展传播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杨、孙、美、武式等太极拳拳种。陈氏太极拳之后的传人陈有本之新架与陈清萍之赵堡太极,都是以陈氏太极老架为基础进行创新发展出来的。陈氏太极拳一直发展到十七世传人陈发科时期陈氏太极拳开始为外界所熟知。至此陈氏太极拳发展已四百多年。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在支子手与陈氏太极拳起源上不难发现。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都源自于实战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同时给予保护和创新,使得陈氏太极拳和支子手得到继承保护和发展。

2.2、支子手与陈氏太极拳功能对比

(1)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健身功能对比。

陈氏太极拳是将传统的导引、吐纳功法与练身、练气、练意三者相互结合相互协调,以慢速走圆及弧的形式进行习练。在习练时配合多种方向及大幅度活动,不仅可以使肌肉得到锻炼而且可以增强机体耐力以及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在习练陈氏太极拳时,一般时间都不会太短就像有氧运动,可以使习练者的心肺功能得到锻炼,使血气流畅气容量增加,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又可以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而且习练陈氏太极拳时有搂、拗、屈膝绞、转等动作,这样会使得肌肉和动脉血管得到挤压和放松,在肌肉和动脉血管挤压时就像泵的作用一样,会进一步加快血液的运行,增加对机体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使得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

支子手习练者,长时间习练支子手可以增强练习者的肌肉力量,比如习练支子手“进步连环”这一盘,在对练时需要身体重心下移、上步、勾、提、冲拳、带臂等动作,动作迅猛而又柔和可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上肢力量。长时间习练支子手,比如“三云手”可以锻炼到腰腹部力量同时增强反应速度。习练支子手的时间一般不会太短,可以达到有氧运动的功效,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由于习练支子手是两人对练,模拟真实近身格斗需要神经系统高强度工作,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习练可以有效的增强人的专注能力和身体的自然反应能力。

通过以上内容对比发现,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都有着在健身方面的功能,都可以增强习练者的体质和心肺功能。其不同在于陈氏太极拳是练身、练气、练意之间的紧密协调对身体内部机能的发展有显著功效。而支子手在健身方面主要注重身体机能的提高比如协调性、灵敏性和力量速度的提高。

(2)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修心功能对比。

陈氏太极拳讲求沉着安详、松静自然、刚柔相济、进退有节、内外兼修的精神内涵。第一,习练陈氏太极拳可以使人心静自然放松,缓解内心压力;第二,习练陈氏太极拳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有所成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磨练人的心性和意志;第三,陈氏太极拳讲求道法自然,阴阳相济之学说习练时使人贴近自然体悟自然尊重自然。

支子手的习练讲求柔软似棉、迅猛如虎,刁钻如蛇,要做到行快于思。第一习练支子手时可以增强一个人面对困难与危险时能够不怕困难、冷静思考解决方案;第二,习练支子手同样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练习,才能实现动作自动化条件反射化,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磨练一个人的心性和意志;

通过以上内容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在修心方面的不同点,第一,陈氏太极拳更注重的是心静止水,外放无我,容身自然让内心的压力得到释放。而支子手则注重增强一个人面对危险临危不惧敢于迎难而上的信念。第二,陈氏太极拳注重自己内心的休憩,支子手注重通过对练促进两个人心与心的交流,使练习者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交往。其相同点,习练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都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练习而这个过程可以磨练一个人的心性与意志。

(3)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防身功能对比。

陈氏太极拳讲求以静制动,以慢制快,以逸待劳,舍己从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方可得机得势,借力打人。陈氏太极有一定的近身作用,但是长期习练之后要达到那种以静制动,以慢制快的境界却不是人人能够达到的。陈氏太极拳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健身功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体现,而陈氏太极拳的防身功能却渐渐变弱。也正是由于陈氏太极拳充分的挖掘了其健身功能,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

支子手讲求粘、连、刁、滑、顺势而动、反关节打击,注重速度与出手方位,瞄准要害出手后动作连绵不绝。支子手在实战中注重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因为支子手在传承过程中一直是模拟双方近身粘打而进行的动作练习,在练习中可以增加练习者得速度与爆发力、动作熟练度,使得练习者不怕出手敢于出手。习练支子手当动作自动化,反射化之后则会有更强的实战防身作用。

以上内容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在防身方面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的拳理不同,陈氏太极拳讲求以静制动,以慢制快。支子手则讲求用最短时间和距离快速有效打击对手打击效果更加明显。其相同之处在于,支子手与陈氏太极拳在实战过程中都非常注重搏斗技术的随机应变和灵活运用。

2.3、支子手与陈氏太极拳运动形式对比

(1)支子手运动形式。

支子手习练形式是两人对练进行,在习练过程中讲求的是缠、粘、连、迅猛快速打击,先发于人,反关节制服,有进攻方式也有反击方式。运动中则是两点之间取最短距离,上肢与下肢同进同出,用腿部蹬伸、腰腹扭转发力、力由肩达拳用最快的速度、最省的力、最有效的方式去制服对手。同时在打击的部位上注重准确有效落于关节和脆弱部位,以最少的力最巧得劲造成最大伤害。在习练时需全身自然手臂要像蛇一样柔软和迅猛。在摔法上支子手注重下盘的习练与攻防,采用勾、提、拉、挑等手上和腿上动作让对方重心不稳摔倒对手。长时间支子手可以有效提高人的技击能力,提高习武者的反应速度和胆量,以及出手位置和力度的把握程度,提高个人的技击水平。

(2)陈氏太极拳运动形式。

陈氏太极拳注重显刚隐柔、刚柔相济、动作螺旋、缠绕,有发劲、跳跃和震脚动作。陈氏太极拳以、捋、挤、捺、采、肘、靠为中心内容,在沾、粘、连、随的基础上将抓、拿、摔、滑、打、跌,熔为一炉,内外兼练,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不变而应万变,借力打人,以慢制快,以腰脊作中轴,一切动作皆走内圈。在摔法上陈氏太极拳讲求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采用用最少的力和最适的点去摔倒对手。手则注重下盘的习练与攻防,采用勾、提、拉、挑等手上和腿上动作让对方重心不稳摔倒。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发现相同点:支子手与陈氏太极拳在习练过程中注重动作的粘身体自然。不同点:陈氏太极拳讲求以慢制快以静制动,以腰脊为中轴一切动作走内圈。支子手则讲求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部位进行打击,两点之间取最短使得发力形式不同。第三,在摔法上陈氏太极拳讲求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采用用最少的力和最适的点去摔倒对手。支子手。正是由于陈氏太极拳以慢制快、以静制动的这种松软慢动作练习方式使得陈氏太极拳更容易让老年人接受也更容易推广到不同的人群。支子手在推广时也应从一个特定的人群开始推广。

2.4、传承方式和传播渠道对比

(1)支子手传承方式与传播渠道。

支子手作为内家拳的一种,有着传统拳的典型特点就是师徒相授不许外传,从创建到现在支子手一直采用开馆收徒且传男不传女的传授形式,而且由于支子手的技术特点,更加注重武德,收徒之前必先考其德,这也限制了侄子手的传播与发展。虽然近些年开始打破传男不传女的思想开始收取女徒但是仍然是不可外传的。如今支子手且主要传播于周口市、西华县、商水县等地区,属于地方性拳种,其传播渠道也主要是师徒授业口头相授的方式进行传播。在这种传播方式下很容易导致部分遗失,在现在大数据时代这种传播形式显然已经是落后的了。

(2)陈氏太极拳传承方式与传播渠道。

陈氏太极拳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习得太极拳十年不出门”。太极拳作为我国如今传播最广的拳种,有着传统拳的典型特点就是师徒口头相授不许外传的形式。自陈王廷创立陈氏太极拳后,陈氏太极拳就确立了在陈氏家族中世代相传不传外姓的门规,但是这只是陈氏太极拳早期的传承方式与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陈氏太极拳的传承方式与传播方式开始有所改变,陈氏十四世传人陈长兴通过著作 《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陈氏太极拳战斗篇》等文章打破门规局限,将陈氏太极拳带出陈家沟陈氏家族外传于外姓,也是从这个时候陈氏太极拳开始有了第一次大发展和普及。在如今已有杨氏、吴式、孙氏、武式等许多种太极拳。后来陈氏太极拳又经过陈氏十四世传人陈有本和陈氏十五世传人陈清萍分别创新出陈氏太极拳小架和赵堡太极使得陈氏太极拳又有所发展。

陈氏十六世传人陈鑫通过十二年的努力,以阴阳学、经络学等学说全面整理陈氏世代习练陈氏太极拳经验,完成了《陈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陈式太极拳易象数》六卷全面地阐述了陈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确立了陈氏太极拳缠丝劲这一核心。陈氏第十七世传人陈发科、第十八世传人陈照丕又将陈氏太极拳进一步发展,陈照丕编写的 《陈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式太极拳图解》、《陈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被广泛传播阅读,所授弟子王西安、朱天才、陈小旺、陈正雷被海内外赞誉为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现如今陈氏太极拳通过段位制和现代自媒体平台、编撰著作通过世界各地讲学、办道场等方式和渠道进行着传播和发展。在传播过程中附以讲经说道阐释理念,打破传男不传女不可外传的思想,迎合着全国全民健身的潮流发展壮大,传播海内外。

通过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的传承方式与传播渠道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作为传统拳都采用师徒相授的方式进行传承。但陈氏太极拳相对于支子手有更多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且经过许多优秀传承者的编撰成就了一套独特的太极拳体系和理念,而且其传播渠道多采用自媒体和讲座形式同时进行传播,打破传统的传男不传女不可外传的思想,顺应国家政策和时代的需求进行传播。而支子手更多的还是以师徒相授的传统方式进行传承传播。支子手其传统式的武术传承方式和传播渠道已经在限制它今后的发展,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打破常规顺应时代潮流,利用网络化发展传播勇于创新。

3、小结与对策

3.1、小结

(1)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武术资源,是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技击防身术。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是经过历史考验遗留下来的瑰宝既有技击性又有很强的传承能力,需要得到到继承和发展;

(2)两种武术都有着在健身、修心和防身方面的功能,在古代由于人们生活的年代充满着欺压盗贼和战争人们需要用武术防身保护自己和家人,所以武术的防身技击作用被人们所需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这个和平的时代,人们对武术技击防身方面的需求相对越来越少,而人们对健身、修心、养生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陈氏太极拳如今之所以发展成功的其中一个因素就在于,在其他武术还停留在满足大众在技击防身功能需求时,陈氏太极拳已经抓住时代脉搏和大众需求,充分挖掘其健身、修心、养生方面的功能,满足于人们对健身、修心、养生的需求,因此使得陈氏太极拳被广泛传播;

(3)陈氏太极拳与支子手的运动形式大不相同。而陈氏太极拳之所以得到广泛传播,得益于陈氏太极拳轻柔缓慢的运动形式,适宜老年人习练,满足老年人对健身、修心、养生方面的需求。正是其特定的适宜人群使得陈氏太极拳更加迅速发展传播;

(4)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陈氏太极拳之所以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是因为陈氏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注重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而且经过许多优秀传承者的编撰著作,成就了一套独特的太极拳体系和理念,其传播渠道又采用强大的自媒体平台和讲座形式同时进行传播。而且陈氏太极拳打破传承中传统的传男不传女和不可外传的思想,顺应国家大众健身政策和人们的需求进行传承传播。

3.2、对策

(1)支子手的发展要调整发展策略,首先要抓住时代脉搏,找准大众在健身、修心、防身方面的需求。然后借鉴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修身、防身方面的发展经验。充分挖掘支子手在健身、修心、防身方面的功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但是在满足大众健身养生方面需求时也要牢牢记得支子手源于实战是一种技击之术,要防止在以后的发展中只为迎合大众人的需求而把技击防身作用荒废;

(2)支子手应该学习陈氏太极拳那种根据自己独特的运动形式,选择适宜的习练人群,比如在新青年和学生中推广,让他们体验支子手的独特魅力,这样更有利于增强支子手的影响力;

(3)支子手要扩宽传播渠道,打破传统传男不传女不可外传的传承方式,在传承过程中,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建立科学完备的支子手理论体系,图谱和书籍著作等。在传统师徒相授模式与现代推广发展模式的结合下广开门路,采用现代化多媒体平台和渠道进行传播发展支子手。在发展潮流中要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国家政策明确发展方向、结合时代要求、结合各种优秀武术拳种,创新发展支子手套路,使支子手更好的适应于时代社会发展、大众需求以及擂台技击需求等。

猜你喜欢
陈氏习练太极拳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义宁陈氏家风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陈远
林挺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陈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