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运动开展与推广的思考

2019-12-23 08:26宋庆尧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基督教普及排球

□ 宋庆尧(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1905年,排球传入中国,其间,竞技排球的发展有高潮也有低谷,尤其是女排“五连冠”,雅典和里约奥运会的夺冠,都是中国排球发展的高峰,女排精神也深入人心。但与足球、篮球相比,拥有着更好竞技成绩的排球却在群众中开展的不温不火,普及程度不高。如何使排球运动进一步地推广与普及也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是通过对排球的普及现状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促进排球运动普及的方法与手段。然而很少有研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历史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中国排球的发展情况进行详述和分析,总结中国排球运动开展的手段与方法,探讨导致排球运动普及困难的历史因素,希望为今后中国排球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1、近代中国排球运动发展的历程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经历了亘古未有之变,西方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以及近代思想和制度也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传入中国,直接动摇了中国古老的上层建筑和封建文化的基础。1895年由美国人发明的近代排球运动,约在1905年前后由基督教青年会最先传入广州、香港的一些学校,当时称之为“队球”、“对球”或“挖力球”。排球运动传入中国后,学校、教会等组织政府在政府没有提倡开展这项运动的情况下,自发组织排球运动的开展与推广。20世纪20年代,排球运动作为西方近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开始在弘道中学、蕙兰中学、之江大学等教会学校及浙江体专相继开展。排球运动在中国的广泛开展都需要一个逐步推广的过程,在近代中国的社会条件下,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与排球运动接触的机会与程度不一。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地理优势的优越,最先接触到西方事物,之后逐步向内地传播。排球等西方近代体育运动在中国的传播、推广也是如此。20世纪30年代左右,排球运动基本在全国各主要省份都已开展起来,但各地的发展情况又不尽相同。民国时期,全国运动会是一项重要的全国性体育赛事,以各省市为单位参与,从1914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开始,排球运动被纳入比赛项目。全国运动会排球项目上的参与与表现情况是各地区排球水平与开展情况的重要参考,1914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只有两队参加,到了1924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有九队参加排球项目的角逐,30年代以后,参赛队伍基本在十四、十五左右。全国运动会排球项目参赛队伍的不断增加,说明当时排球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这些参赛地区的排球运动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2、近代中国排球运动发展的载体

近代中国排球运动的推广主要得益于学生的流动。近代中国的城市处于相对对外开放的状态,学校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排球运动传入中国后,很快就在大中城市和学校开展传播起来。近代排球运动主要是由求学的学生在寒暑假返乡之时将这一运动带回家乡,主要分布在广东的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等地区,现如今,这些地区依旧是排球运动普及率相当高的地方,群众性排球运动开展的相当之好,台山更是被誉为“排球之乡”。另一方面,广东学生北上求学时,也会将排球运动的技巧和战术带去,迅速提高了北方地区的排球水平。因此学生的流动对于排球运动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学校之外,在排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中,基督教青年会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基督教青年会的宣传与介绍为早期各地排球运动的传入奠定了基础。基督教青年会创办了很多体育刊物,并在这些刊物上宣传排球运动,包括《排球规则》、《队球规则》等体育图书。1908年基督教青年会在上海举办的体育训练班以及20世纪20年代汉口基督教青年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开始了对排球运动的早期介绍,为排球运动知识的传播做了很大的贡献。此外基督教青年会还创办体育学校和训练班,举办多种形式的运动竞赛和演讲会宣传排球运动。基督教青年会的种种举措为普及排球运动认知,增加人们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对排球运动推广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近代中国排球运动开展的局限性

近代中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在地域上存在着不均衡性。1930年到1948年期间,全国运动会排球项目上派出参赛队伍的各省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西部省份很少有代表队参赛,而广东、上海、香港与北平等少数东部沿海地区也是在排球项目上成绩较好的地区,排名靠前。当时代表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排球项目的运动员在最早期主要来自广东,到了30年代以后,虽然代表队运动员的来源地区有所扩大,但主要仍还是广东、上海、香港等地。因此,排球运动开展的重心始终还是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其次排球运动的开展主要以学生为主要群体,以学校为基点,没有对外做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没钱购买排球用品,而各地仅有学校才有少数排球场地,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足。如果没有进入学校,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多数人是不了解排球运动的,而离开学校以后,也缺少运动机会。尽管排球运动在广东台山等地区的普及程度非常高,但也始终没有离开学校这个基点作更广泛的发展。

4、结论

(1)学校和教会组织是排球运动在近代中国推广与开展的主要依托力量,其中教会学校和基督教青年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运动的引进和初期的发展,为近代排球运动后来的广泛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采取的主要形式主要有2种:①学校有文化交流的作用,学生的流动带动了排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从最先出现在东部沿海的少数地区,依次向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传播;②基督教青年会的各项活动包括举办体育训练班,开展体育活动及排球比赛宣传介绍排球运动,对排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近代排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两点:①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排球运动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②群体的集中性,排球运动的开展则主要以学校为基点,开展的群体主要为学生,群众基础薄弱。

5、启示

从近代中国排球运动的普及过程可以看出,参与者是排球运动的主体,其中以学生为主力军,地理位置及人员的流动情况对排球运动的开展起主导作用,基督教青年会的宣传介绍是促进排球运动更好开展的催化剂。但同时从近代中国排球运动普及的局限性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排球运动的普及应该要做到排球运动在全国各地区均衡发展,竞技、学校、群众体育三头并进。其中群众体育是排球运动普及的基础,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支持,就无法真正地普遍于全国。因此在各地增加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要的。目前我国排球运动的开展依然存在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普及程度不高的问题,但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校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重视排球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通过学生今后的流动,可以将排球运动带入社会各个阶层。但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用千篇一律的形式约束学生的活动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造空间,使学生在参与运动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满足学生锻炼需求的基础上,增加参与排球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媒体应该在密切与各地的实际情况联系的基础上宣传普及,把练习、游戏方法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突出排球运动的特点、娱乐性、普适性与休闲性,使人们对排球运动在宣传、普及过程中产生兴趣,这是促使他们进行排球运动的原动力;

(3)群众体育的普及需要各地区体育基础设施的支持,排球运动较其他体育锻炼方式更为明显。因此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下,在社区兴建体育基础设施对排球运动或其他体育运动的开展与普及是相当必要的。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需要国家资源的倾斜以及人才的流动去弥补。时代在进步,我们不应该还在考虑是否去参加排球运动,而是应考虑怎样参加排球运动才能带来更多的快乐,因此增加排球运动的趣味性以及安全性也是我们考虑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基督教普及排球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基督教传播初期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