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公告,空调能效新标准将于 2020年起实施。如果新标准实施,那不仅意味着定频空调将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就连变频三级能效空调也将被列为非节能产品。
5月下旬空调能效新标准大的框架和内容都已经基本审定通过,将于今年年底正式颁布。与现有的能效指标相比,新能效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将定频和变频空调统一采用APF 标准,在统一平台上进行考核。随着空调新能效标准进入门槛进行再次提升,这将意味着有一大批不符合能效要求的空调面临着退市的命运,厂商极有可能会降价处理这些非节能的产品。由于现有的变频空调一级能效水平为新标准下的二级能效水平,现有的变频二级能效水平为新标准下三级能效水平。以此类推,市场上现有主流变频三级能效空调将被列为新能效的 4 级能效水平即非节能空调。并且由于定速空调被确认为低能效产品,初步分为两步淘汰,2022年1月1日完全淘汰定速空调。
2019年8月15日,新的家用冰箱GEMS法规2019版本正式发布。
1)主要变更:
法规2019参考标准AS/NZS 4474:2018,其规定技术参数参考测试标准AS/NZS IEC 62552.3:2018 来测量能效、性能和能效标贴要求。
法规2019的要求包括:测量32度环境下的耗电量来评估符合MEPS要求,AS/NZS 4474:2018规定了新的MEPS要求;按照能效标贴的要求测量32度和16度环境下的耗电量,用于计算22度环境下的预估年耗电量;新的装载测试作为附加耗电量。
2)过渡期:
有两年的过渡时间,供应商可以选择旧的法规2012版本或者新法规2019版本注册产品。
从2021年8月16日开始,供应商只能按照新法规2019版本注册产品。同时,所有已经注册的家用冰箱也需要重新验证是否满足新法规2019版本要求。
2019年8月15日,新的商用冰箱GEMS法规2019版本正式发布。
1)主要变更:
产品范围变更:除了玻璃门展示柜,新增加冷藏陈列柜、冰淇淋冷冻柜、冰淇淋挖取陈列柜的能效要求;评估性能的标准由原来的MEPS 转变成 EEI;评估能效的标准和测试方法由原来的AS标准变更为EN和ISO标准。
2)过渡期:
从2019年8月15日开始,有一年的过渡时间,供应商可以选择旧的法规2012版本或者新的法规2019版本注册产品。从2020年8月16日开始,供应商只能按照新的法规2019版本注册产品。同时,所有已经注册的商用冰箱也需要重新验证是否满足新的法规2019版本。所有不符合新法规2019版本的已经注册的商用冰箱,都会被取消注册,并且不再允许进口到澳洲市场销售,现有库存可以继续销售除外。
8月25日,《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标准》修订版正在上报,智能门锁将成为此次强制性国标修订的重头戏。修订之后,智能门锁将迎来新国标。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智能门锁行业摆脱野蛮生长逐步进入成熟期。数据显示,2018年智能门锁整体销售量超2 100万套,但总体普及率仅为5 %,与国际上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韩国,智能门锁普及率已达90 %。
井喷式增长的同时,智能门锁行业也存在着产品良莠不齐的问题。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全国智能门锁生产企业多达1 297家。尽管近年来智能门锁行业已形成诸如电子防盗锁、指纹防盗锁、建筑技术门锁等三个通用技术行业标准,但在强制性国家标准层面明显滞后。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毕智涛介绍,《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标准》是我国锁具行业最顶层的国家标准,但这一现行标准为2008年版,迫切需要修订。
2018年5月,全国五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召开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修订研讨会,针对生物识别、指纹识别进行安全分析,对产品可靠性、产品结构安全性等热点问题专题研讨,并对标准修订的迫切性达成共识,目前对该项目修订的建议书已通过,正向国家相关标准化管理部门上报,该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将对智能门锁行业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智能门锁新国标规范后,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有着促进健康发展的作用,无论是对消费者来说,还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除了能改变无序混乱的市场状态外,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同时也会催化智能门锁行业的激烈竞争,引来大洗牌时代,一些劣质智能门锁品牌或产品将被淘汰。
中国家电协会标准《电动牙刷》正式发布并于9月起实施。该标准规范电动牙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更明确地指出电气安全、物理安全以及化学安全等安全标准。就市场情况看,电动牙刷已经开始流行,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该协会标准的出台将对协会会员企业的产品标准起到规范使用。
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介绍中国标准化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田世宏表示,70年来,我国标准化事业可以分为“起步探索”“开放发展”和“全面提升”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是标准化“起步探索期”。标准主要服务工业生产,由政府主导制定并强制执行。这个阶段诞生了标准化多个第一。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是标准化“开放发展期”。我国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力度,标准化进入法制轨道,形成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并存的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标准化“全面提升期”。国务院出台《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全国人大通过新标准化法,形成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机制。我国专家当选ISO、IEC和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领导职务,国际标准化贡献不断加大。
截止到目前,我国共有国家标准36 877项,备案的行业标准62 262项,备案地方标准37 818项,团体标准9 790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有114万项。田世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新的担当作为。
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从农业看,发布实施3 400余项国家标准,建设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 500多个,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从工业看,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发布实施1 000多项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家标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服务业看,发布实施国家标准5 000余项,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在社会治理方面,发布实施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500多个,制定实施1 100余项标准,初步形成覆盖广泛、重点突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在国际贸易方面,大力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在机械、化工、轻工、电子等41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采标标准体系,有效地促进对外贸易。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家电、信息技术、中医药等领域提交多项国际标准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