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苗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数字传媒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种类多样的数字化阅读应用和工具为广大读者的阅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数字阅读正逐步成为未来阅读的新常态。在此环境下,如何与时俱进,运用先进技术载体和理念,开展现代化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促进阅读供给侧服务与读者阅读需求精准对接,提升阅读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阅读推广者们需要探讨和努力的方向。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7年)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和国民综合阅读率持续增加,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器阅读等占据主流,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
2018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较2017年末增加3.8%,互联网普及率达57.7%;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较2017年末增加4.7%。国民数字化阅读增长率数据、互联网普及率与数字化阅读增长率统一呈增长趋势,说明虽然阅读的方式和载体产生了变化,但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以及数字化阅读的需求仍呈现增长趋势。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7年)显示,成年网民上网从事活动中,21.7%的人主要从事“阅读网络书籍、报刊”活动;69.7%的人主要从事“阅读新闻”活动。快速浏览的阅读行为占比较高,深度阅读行为占比偏低。
有别于传统媒介时代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载体,数字传媒语境下,全民阅读依托新媒介和自媒体优势,将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媒体开展阅读行为和服务。目前,从基本的数字公共图书馆,到微博、网页、微信、APP等自媒体平台,均包含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数字化新媒体的诞生和普及,不仅引起了信息载体的变革,同时对信息推广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媒体,将各类书籍资源、服务信息、图书资讯、阅读活动动态等内容数字化,推送到各个移动媒体用户设备中,使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受空间条件和时间条件的限制,做到阅读信息和服务随时推送、随地获取,加深阅读全民化和泛在化程度。
利用数字化服务载体进行阅读推广,依托移动终端搜集和获取信息的高效便捷性,配合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偏向,提供更加精准和方便快捷的阅读推广服务,使阅读推广服务在移动终端上呈现出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特点。比如,各类读书App通过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根据读者的阅读爱好和倾向,定向推送图书,制定个人阅读账单,使读者享受“私人订制”式的阅读体验,使各类阅读服务平台成为便利的、互动的智慧服务平台。
阅读资源的数字化,将纸面的图片和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视听影像信息,使阅读方式更加具有趣味性,突破以往读者只能单向获取书本信息的局限,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泛娱乐化”,一定程度使“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更为流行,致使“浅阅读”多,“深阅读”少。
互联网时代,多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使在线阅读、移动阅读等阅读方式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阅读推广的方式和手段必然发生转变,仅靠传统媒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因此,必须重视新媒体阅读的推广,实现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互补融合的全媒体推广模式。
1.利用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进行阅读推广
微信、微博作为最实用和普及的社交网络平台,具有十分庞大的用户群体。因微信、微博具有时效性高、传播性广、互动性强的特点,对提升全民阅读推广的覆盖面和推广效果发挥着尤为突出的作用。例如,微博阅读推广平台具有即时互动、即时反馈的功能,且因其亲民性较强,更能够提高读者的参与度。
依托微博平台,进行阅读推广信息实时推送,开展新书发布、好书推荐、主题丛书推荐等阅读推荐活动;开设微书评板块,进行读者书评分享活动,分享读书感悟、心得体会或相关图片;设置读书话题讨论,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思辨,激发更多网友参与话题、参与阅读的兴趣,等等。
依托微信公共平台,开展阅读活动推送和宣传,为阅读活动造势,并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建立微信群或开设互动功能,进行读书分享讨论;进行阅读调查分析,发送传播阅读调查报告,征集读者意见建议;搭建数字数据库,方便读者分享与查询等。
2.利用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进行推广
数字图书馆存有图文并茂的图书和文献资料,可面向跨区域读者提供网络查询和图书阅读的功能,通过电脑或手机客户端即可供读者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全民推广数字读书馆,将极大地方便读者阅读和学习,让读者足不出户即可享有海量资源。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阅读的普及,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向多元化、异质化、个性化发展。如何提升公共阅读“供给侧”服务效能,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精准的阅读服务,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升级的要求,达到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供给”,成为当前阅读推广的重要课题和工作方向。在数字传媒语境下,“大数据”技术应用为优化阅读服务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提供了有利的创新途径和科学手段。
一是树立“大数据”意识。充分认识到数据作为现代社会生产要素的重要性,顺应需求侧发展变化,为阅读推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驱动力,实现服务增值。构建信息服务理念,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阅读行为和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存储、分析、研究,对阅读推广决策进行科学优化调整,面向不同群体、不同个体读者提供差异化、精准化供给服务,从而建立起高效、快速、精准、智能的服务供给系统。
二是优化顶层设计。要加强对大数据的宏观规划,在技术和应用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发挥引导作用,从数据开放共享、数据分析创新、数据安全环境支持等关键要素入手,做好公共阅读领域大数据顶层设计工作。建立公共图书馆大数据联盟共享平台,加强跨系统、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分享,消除信息孤岛,进一步优化供给侧服务质量和结构,提升阅读推广服务效能和读者阅读体验,推动全民阅读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有效对接。
三是注重读者体验。阅读推广服务的落脚点是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要注重提升供给结构的灵活度:在供给方式上,加强传统实体服务与现代虚拟服务的互补与无缝对接;在服务途径上,强化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供给并行交互使用;在供给内容上,使固化式服务向基于用户需求的灵活性、个性化服务转变等,提高阅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数字阅读方式的普及,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读者提供极大便利,但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影响了阅读的质量和水平。比如,以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碎片化阅读”,由于断断续续、浅尝辄止式的阅读,对阅读缺少深度思考和精细理解,从而导致“浅阅读”日益膨胀,“深阅读”日益萎缩。因此,数字化服务环境下,公共阅读推广更要重视对正确阅读方式的正向引导,围绕为什么读、读什么和怎样读进行阅读推广,引导读者既认识到“碎片化”阅读带来的即时性、互动性的便利之处,也认识到长期以往带来的“浅阅读”“浅思考”弊端。
一是注重引导读者对“碎片化”读物的甄别、筛选,从包罗万象的阅读“碎片”中,选择有内涵、有深度、有知识点的优质读物进行阅读。此外,在公共阅读信息推送时,推送方应保证推送文章和读物的品质,吸引读者关注、思考和共鸣,逐渐摆脱“碎片化”阅读随意浏览、快速浏览和断续浏览带来的娱乐倾向和思维惰性。
二是积极倡导短阅读与长阅读有机结合的科学阅读方式。一方面,要引导读者回归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深度阅读,通过整体性、厚重性、深层次的长阅读,从经典中汲取养分,在思悟中积聚智慧;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高效发挥互联网“碎片化”阅读及时、互动的优势,同步更新外界信息,掌握实时资讯,做到长阅读与短阅读互补互促的效果。
三是着力引导“思悟”的阅读习惯。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辩论比赛、感悟征集、读书演讲等活动,引导读者加深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学思践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品行。
四是积极发挥阅读推广人的“导读员”职责。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培养具备一定自学能力、技术知识以及较强沟通能力的“导读员”,指导读者合理使用数字资源,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促进“导读员”和“阅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数字传媒语境下,全民阅读推广呈现出新的特征。因此,要利用好数字服务环境,通过微媒体以及数字图书馆进行推广,促进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互补融合;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供给侧”阅读服务效能,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升级的结构性要求;加强阅读推广的正向引导,培养“思悟”阅读习惯,顺应科技发展方向和时代潮流,做好新形势下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