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天柱,慈溪市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为了更好的推动以高速公路工程为代表的大型工程建设,节省大型工程建设的成本,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发展,对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风险加强识别,以更好的推动工程的施工,提升我国大型工程施工的水平与能力,提升施工风险识别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风险识别在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具有完整的理论、方法与模型,且其相应的施工企业也积累了丰富的风险识别经验。我国虽然号称“基建狂魔”,但与高速公路这些重大型工程的风险识别的水平却仍显欠缺。因此,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识别就显得极其必要。
风险识别是对工程施工风险进行管控的第一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化、前提性的工作。对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其在建设实践中往往面临多个方面的风险,其识别也会有不同的方法,具体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所谓的风险识别,是指风险承受单位,通过严密的资料收集与科学的调查研究,结合内外部的环境因素,运用多种方法对还没发生的潜在风险和客观存在的不同风险,开展系统性的归类与体系性的识别,以明确潜在风险的可能来源、原因,以及其造成影响的方式、结果等。
施工工程中的风险管理程序,指的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开展有效管控的系统化、体系化且专业化的循环性工作流程,常用的就是四阶段风险管理流程,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四个阶段。
高速公路不管有无利用外资,其进行风险识别都是同样进行的,从而提升整个高速施工过程中风险识别的效率与效果。施工材料是构成高速工程的物质基础,施工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公路高速的质量。因此,对于施工材料的合格性风险,必须进行全面的预防。
以水泥为例,其不合格主要体现在:
1)安定性不合格。2)强度等级不足
钢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材料,如果在选材、使用、保护不当时,也可能出现质量问题:
一是强度不合格。二是钢材出现裂缝。三是钢材发生脆断。
首先,混凝土中掺加的外加剂不当。其次,砌筑砂浆掺用微沫剂问题。再次,防水、保温隔热不合格。
对高速公路工程的风险识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工作分解,由各个子工程小组或者各个部门层层把关,层层分析,最后将结果汇总并由众多专家进行多方论证。
3.1.1 管理风险来源点
风险来源点,即是指会增加承受风险的源头,为了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从而使过程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必须对风险来源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高速公路施工过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公司使用商品混凝土,混装混凝土就可以将风险分散给材料供应商。这些分散出来的外部因素,就是典型的风险来源点。
3.1.2 强化风险转移
这是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承担。加入保险是通过专门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数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补偿。
3.2.1 加强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风险识别法律法规作用
这是为了更好的完善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风险识别体系,以建立健全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识别制度。
3.2.2 结合企业内部风险识别体系,培育中介机构参与风险识别
首先,可加强担保市场的培育,引入风险识别的中介机构参与到高速公路施工过程当中,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规范风险识别市场的发展,以实现规避风险的现实性需要。其次,从施工企业的发展来看,内部风险识别体系的构建也是必要的,这是提高风险识别技术的方法。
首先,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严格按法定招标程序采购。对供应商的选择,先是要审核其资格与资质,且采购过程严格进行招投标程度进行,并对供应商提供的施工材料进行质量审核,尤其是国家颁发的资格资质证书,以及第三方对材料进行的检测或测试。
其次,对货源渠道要进行监督。有了可靠的供应商还应严格考核生产尚,即要求在货源渠道上严格把关,最通常的做法就是三定原则,即定厂家,定产地,定品牌。特别是钢筋和水泥等主要材料尤其应该注意。
再次,做好施工材料的现场验收。物资验收流程不能流于形式,严防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必要时应实行三人三方签认制度;领导随机抽验制度;人员交叉验收制度;复验合格放行制度等等。
最后,要完善施工材料的科学储备制度。“零库存”是物资管理的最高水平,目前在实际操作中,虽然要做到“零库存”比较困难,但对入库物资按照采购合同的条款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杜绝假冒伪劣物资进场,并坚决依照“三清、四对照”来对材料物资进行入库管理,从而在源头上预防不合格材料被用于建设,以确实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对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风险的识别,需要针对高速公路的特点来展开,并从系统上进行分析,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提炼和总结了适合高速公路的风险识别方法。当前我国对高速公路工程风险识别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国家针对某些高速公路进行了风险识别实践,但效果并非全都达到理想的预期状态,并没有形成全面适用的的相关理论与指导方法。在施工风险分析阶段也将针对高速公路工程的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分析各风险所占的权重,并对各类型的风险进行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