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春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陕西分公司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资金链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如果资金链断裂企业就有可能陷入破产的境地。因此,如何加强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其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并不意味着整个企业的风险没有问题,由于企业在整个发展中需要进行有效的资金使用,如果将资金不断闲置就会导致企业的机会成本上升,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企业的后续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可以说企业在整个发展中,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是一种风险的控制,只有将资金的成本不断的降低,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企业资金风险的有效把控,因此,这就是企业的资金风险控制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在实际的资金风险管理中,企业普遍存在重核算轻控制的问题,对于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潜在的威胁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资金风险的分析及防范水平有待提高,给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还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仅仅流于形式,特别是有的大型集团公司,往往存在资金分散于多个子公司账户的问题,更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资金管控的难度,造成企业资金利用率不高。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在整个发展中,需要构建起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资金风险管控体系明显不到位,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企业在发展中容易出现明显的资金风险问题。例如,不能科学合理利用资金,出现铺张浪费,找不到合适的增值投资方向,效率降低,使企业缺乏资金管理的长远发展机会,这是企业资金风险问题的集中表现。
要从多个环节入手,主要在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等环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采购环节首先要签订合同,明确履约事项,采购人员要多与供货方沟通,实行比价、询价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供货方,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商品质量;仓储保管要加强商品验收管理,财务人员及时正确核算定期与供货方对账等,确保采购环节资金安全。销售环节重点加强销货款管理,尽可能量做到不赊销,销售收入当日存入银行,实行日清日结,确保货款安全;对于赊销形成的应收款项,要履行审批,及时核对往来款,按时清理欠款,防止发生坏账。库存管理环节要做好商品保管和维护,防止过期积压,形成资金占用过大;要定期清查盘点库存商品,进行账账、账实核对,避免形成潜亏和资金浪费。企业投资方面,要考虑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投资后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若能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要,尽量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避免资金周转困难,导致企业出现资金风险而形成财务危机。
一是坚持效益优先,本着量入为出、以收定支的原则来调配资金,可成立预算委员会,由总经理领导,对企业预算进行管理,拟定企业年度预算目标与政策,制定具体可行的预算管理办法;二是确保资金流程规范、流向合理、流量充足,把每一分资金都花到刀刃上,把分公司的预算编制也编入会计报表,使会计报表与资金预算报表无缝对接;三是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应本着效益优先、权责对等、稳健积极的原则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监督结果采取奖惩处理,在资金风险发生之前就将之扼杀在摇篮中。
企业的各个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统筹运作,因此,首先企业资金部门需要针对战略目标,总体的财务目标制定资金管理目标,并且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预算规划是企业资金管理目标的依据,在制定好合适的资金管理目标后,应该将资金目标层层下分,具体到各个部门与各个员工,实现目标责任制,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将资金分解目标分配给各个部门之后,需要对资金进行统筹运作,统一划拨,统一管理,加强资金信息沟通,将资金的收支情况定期反馈,及时反馈资金流通中的问题,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金的收支平衡,确定资金临界点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信息孤岛,制定科学决策,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来说,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制度化,也就是要真正的建立企业资金管理体系,这个制度的建立能够更好帮助其去进行有效的资金运转和使用。例如,集中资金筹集权、集中资金运作权、集中管理沉淀资金的使用权、集中对外担保权。这些方法都能够很好的应对资金的风险问题,可以说正是制度的明确化才能够保证权力的有效性,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风控能力。
企业应当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把各部门的收付款项都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由财务部门负责资金调度及分配,做到资金的时来即付,减少资金的在途时间,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少财务费用。其次,企业还可以建立财务中心,对企业的内部资金进行统一管理、有效监督,由财务中心负责所有银行往来业务,企业下属部门仅保留必要的费用管理账户。
总之,经济环境的转变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业务也随之逐渐增多,导致资金风险问题频发,对于资金管理风险发生的成因,预防措施等的研究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