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义东 冯坚花 张亚雄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石潭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湖南湘潭 411208
畜牧业是人类取得食物和工业原料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1]。乡镇畜牧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畜牧水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本论文根据石潭镇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非洲猪瘟防控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而促进石潭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石潭镇是湘潭县农业大镇,产粮大镇,生猪饲养大镇。年发展生猪41.7万头,存栏生猪11.5万头,出栏生猪30.2万头。人平出栏生猪4.2头,生猪生产总产值6.0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80.2%,占农业总产值的60.9%,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瘦肉型所占比例等多项指标居全县第一位。但从2018年10月湖南省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镇存栏生猪量下降50%以上,对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的研究已刻不容缓。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该病毒存在于猪细胞浆中,在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不断的复制,引起多个系统感染。在低温环境中血液中的病毒最长可以生存六年,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钝缘软蜱等昆虫叮咬传播。家猪感染潜伏期为15d,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以下种类:第1种最急性的病例,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会导致猪的死亡,发病的猪会发热并且聚集在一起;第2种是最典型的发病,初期症状是高于40℃的发热,并且伴有耳朵、腹部及腿部发红,出现红色皮疹,食欲下降、呕吐、虚脱最终造成出血性休克等,直至肺水肿导致呼吸困难从而死亡。经实验室解剖呈现出最多的是淋巴结、脾、肾出血、肺部水肿。第3种表现是血小板数量减少,病程二十多天后死亡,解剖后各器官有出血。
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根据发病特点:非洲猪瘟可分为最急性、亚急性和慢急性,其中最急性最严重,体温可高达42℃。死亡率接近100%,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疾病。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可常年发病。非洲猪瘟的主要长距离传播媒介是蜱和虫媒,在较短的范围内,可通过一切物质进行传播。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在感染猪体内,因其碱基对过多,常常发生变异,所产生的抗体不能很好的预防非洲猪瘟,很有可能造成免疫失败或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后潜伏周期很长,但死亡率降低,一旦和其它传染病造成交叉感染,症状会更加复杂多变。猪体内主要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传播。非洲猪瘟和其他的出血性疾病非常相似,感染急性非洲猪瘟后,猪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瞳孔发散。通常在持续高烧一周后死于休克。死时常伴有口吐白沫。感染死亡的猪的耳、尾末梢、腹腔及肛门周围皮肤出现红斑。
当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泔水作为生猪饲料是导致生猪患非洲猪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当前的疫病防控工作之中,进一步优化防控质量应从疫病的出现源头进行控制。在疫病防控期间,管理人员应当对区域内的生猪养殖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对使用泔水作为饲料的养殖场进行警告,严禁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这类饲料。除此之外,管理企业也要加强对泔水等肥料的处理,避免流入养殖行业中,造成疫病的大量出现。
对于规模化的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场内的卫生管理,以防止疫病的出现。规模化养殖场的生猪养殖密度高,若是出现疫病则难以进行控制,会极大地影响养殖效益。首先,在未来的优化中,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的养殖规范以及疫病防治条例制定完善的养殖区域进出管理条例,避免疫病传入养殖场中。其次,管理人员要加强生猪的防疫管理制度,对生猪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和检查,避免疫病的出现。最后,在日常的养殖生产中,管理人员需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满足养殖对区域卫生和微生物的需求,促进畜禽养殖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在常年防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春、秋两年防疫工作,逐步探索防疫外包模式。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每年减少畜禽死亡损失987.4万元,每年增加经济效益1000万元,农民人平增收20元。促进养殖户与经营、防控疫病尽快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与国际接轨的动物防疫体系[2-3]。
生猪的流通环节也可能造成疫病的传播,因此,在未来的管理中,流通管理人员要完善生猪长途运输管理规范,在运输之前对运输设备以及生猪进行检查,避免其携带疫病。除此之外,当疫病发生时,当地应当加强流通管理,避免疫区生猪向外运输,避免感染源的外流,将疫病控制在一定区域之内,避免疫病的大范围传播。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中,还应该明确经营主体的责任,促进其防疫意识的增强,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对于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全面宣传,并落实在养殖、贩运和交易的各个环节中。对于现有防疫措施进行逐步优化,引进先进的防疫理念与技术,促进防疫制度的不断完善,严格管理临床巡查等工作。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及时进行消毒,对于其中存在的疫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利用挂图和网络等途径,进行非洲猪瘟疫病知识的宣传,使生产经营主体意识到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防疫环境。
要求规模化养殖场采取封闭式饲养,有条件的场做到自繁自养,建议不到外地区调进仔猪补栏;确实需要补栏的首先要到无疫情地区点对点调运,必须放入隔离栏观察饲养21d后确认无病再放入养殖场饲养。
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本场人员、车辆、物品进出要严格落实消毒措施;饲养员尽量做到24h驻场,不到外面购进含猪肉的食品,自养自宰的猪肉供应本场职工。职工确实需外出的,外出回来后必须经严格消毒,换洗下来的衣服要经高温杀毒后才能带入养殖场。
对全镇区域制定规划,依据水域距离和人口密集程度设立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在集镇人口密集区实行畜禽禁养、集镇近郊实行畜禽限养、丘陵山区鼓励饲养。以现在的各项惠农政策为契机,对规模养殖户实行准入制度,严格按规定办理相办国土、规划手续。
积极开展养殖技术与疫病防控、养殖结构调整、政策法规、新技术推广等知识讲课培训,提供市场信息,全面提升养殖水平,建立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与残留监控,以及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等系统,基本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对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的监控能力,对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追溯能力。
全面加强乡镇动物防疫队伍、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两级防疫员的业务培训,增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责任心与责任感,努力提高村级防疫员待遇,让一部份高学历、高素质、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村级防疫员队伍,并实行动态管理,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增强重大疫情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整体水平,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目前非洲猪瘟还没有疫苗可用,但非洲猪瘟病毒对热和强酸强碱敏感,短时间内可以杀灭,所以养殖户平时要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杀灭病原,减少污染几率确保养猪业的发展。做到从源头上避免非洲猪瘟的产生。此外对外来引进的新猪种,仔细检查猪身上是否带有非洲猪瘟病毒,单独隔离饲养,如果没有问题,之后放回猪舍中群养,防止病毒交叉传染,暴发大面积的非洲猪瘟[4-5]。
非洲猪瘟的防控,是改善我国养猪行业市场环境的关键工作,同时也能够避免养殖户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规范产地与屠宰检疫、增强防疫意识和落实政府责任等途径,实现对非洲猪瘟的全面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