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卫红
(江苏省句容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江苏镇江 212400)
句容位于江苏省境内,气候温热,降雨丰沛,四季分明,境内地形地貌复杂,丘陵区域众多,各类山丘共计159 座,丘陵面积1 207.55 km2,全市国土面积1 385 km2,约占全市面积的90%。特有的气候与地形条件,为句容发展林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句容林区面积2.668 万hm2,木材积蓄量达105 万m3,拥有杉、松、栎等用材林以及油桐、青梅、梨等经济林,截止2018 年底,林木覆盖率达29.24%,是全省重点林业市。目前,全市正在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结合生态理念、科学合理布局、打造现代生态林业系统。因此,研究和掌握先进造林、育林技术,助推生态林业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播种造林是直接将树种播种于土地中的造林方法,又称作直播造林。是基本的造林方法,应用普遍,尤其是在绿化大片荒地时最为适用。具有较多的优点:首先,这种播种方法简单易学,不需要操作人员有较高的学历与技术水平,再结合大型机械设备使用,可以提高播种效率,节约人工成本费用;其次,不受季节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可操作,对播种单位的时间限制较少;再次,与苗木种植相比,这种方法不需要运输,减少了对树木根基的破坏,有利于后续生长;最后,有利于提高林木的整体质量,播种后,随着种子的发芽生长,树木会调整生长状态以适应实际自然环境,最终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也能抵御病虫害的侵害。生长中,适应能力强、长速快的树木枝叶会遮住阳光,长速慢、低矮的树木会因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阳光照射被自然淘汰,进而提高林木整体质量。但是其缺点也较明显,一方面,这种方法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不能选择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另一方面,在树苗生长期,需要进行人工看护,除防止野生动物对树苗进行破坏外,还需要对树苗周围影响其生长的杂乱植物进行人工清理。通常,播种造林有撒播、穴播、条播、块播等方法。撒播,就是将树种散撒于目标地块的播种造林方法。这种方法在应用前不用对土地进行整理,播种完成后也不用覆盖种子,所以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散撒的种子易被鸟兽啄食,也容易被大水冲走。穴播,是指在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整理,按照适当间距进行挖穴播种的方法。该方法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地形与树种,并且树种被播种于各个独立的坑穴中,没有大面积散撒,所以比较节约树种。条播,是指在播种前先对土地按照条状进行整理的播种造林方法。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条播还可以分为人工播种、机械播种等。块播,是指在经过事先整理的土地上集中进行播种的造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目标地块上均匀播撒种子,也可以对目标地块先细分出多个均匀分布的播种点,再进行集中播种,这种方法多用于林地改造。
植苗造林是指通过对树苗进行移植的方式实现种植目的的造林方法,适用于种子数量少、价位较高的珍贵树种造林。植苗造林的优点:首先,植苗造林法在前期需要经过人工对苗木进行培育,苗木在培育期间能获得较为优越的环境,生长速度快,所以与播种造林法相比,这种方法成林的时间更快;其次,同样是由于前期进行人工培育的原因,这种方法无需像播种造林法大面积撒种,所需要的树种数量较少;再次,对树苗进行移植,通常是在树苗已经长成且具备可移植条件时进行,在栽种时树苗已经具有了较完整的根部系统与较强的抵抗能力,所以栽种后适应性更强。植苗造林的不足:首先,植苗造林涉及非常复杂的培育过程,需要较高的苗木栽培种植技术水平,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其次,苗木的运输、移植过程也较播种造林繁琐,综合投入大,成本远高于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具体包括穴植法与缝植法两种。穴植法,也称为坑植法,是将树苗栽植于事先挖好的土坑中的造林方法。在挖制坑穴时,应始终保持坑穴的上下宽度一致,避免出现上宽下窄“锅底穴”的情况。穴深要合理,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过深会影响苗木的呼吸,过浅则会使根茎外露或者处于较为干燥的表土层,容易使苗木受旱[2]。通常,穴深应为苗木原土层位置上方3 ~5 cm 处为宜,具体深度视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土质环境较为干旱,那么坑穴就需要加深,如果土质环境较为湿润,则可以适当浅埋。缝植法,是指利用植树锹在目标种植地上插入开缝,并将苗木栽入缝中的造林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植树锹插入土层中,前推后拉使土层产生裂缝,然后将树苗栽入缝隙中,注意要使苗木根部完全伸展。再在距植树缝隙10 cm 的侧方将植树锹插入土层中,前拉后推,使缝隙闭合,最后用脚或锹将土压实。缝植法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于侧根系不发达的树种。
整地是造林育林时的基础工作。整地的内容包括对土地的翻垦与清除杂草植物等。清除杂草植物可以采用手工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除草剂或者火烧的方法[3]。一年四季中,除冬季以外,其他季节都可以进行整地作业。通常多在夏秋两季进行,因为在夏秋季节进行整地,可以起到较好的蓄水保墒效果。具体整地时间因树种和栽种季节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在栽种树苗或播种种子的3 ~6 个月前就开始着手整地。整地方法:第一种为全面整地法,是指对需要种植树木的土地进行全部翻垦的整地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平原、坡度较小的坡地地形。翻垦的深度要大于25 cm。第二种为带状整地法,是指按照长条带状对土地进行翻垦的方法,带与带之间保留一定间距。通常适用于平原荒地、坡度较小的坡地以及坡度较大但地面平整的坡地等。第三种为块状整地法,是指在以苗木种植点为中心的状况土地上进行翻垦的整地方法。每块翻垦面积的大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土地上植被并不茂密,土质较为稀松,并且栽种的苗木均为小苗,则翻垦的面积不宜过大,相反则应加大翻垦面积。此种方法常用于地面不平、带有坑穴的山地地形。
林业苗木培育技术是指将苗木养护成材,使之符合使用要求的方法。苗木培养包括:一是,苗木培育地的选择。培育地点要考虑土质的类型,适合林木生长的土质有沙土壤、轻土壤等。如果土质达不到苗木培育要求,则需要对土质进行改良。另外,还需要考虑交通的便捷性,尽可能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点。二是,苗木培育地的土壤处理。一方面,对土质的酸碱程度、土壤类别、肥沃程度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苗木的生长条件,能促进苗木的生长;另一方面,对土壤进行消毒,即通过喷洒药剂、翻耕土地等方法减少病害、虫害的传播,为苗木生长创造健康的环境。三是,苗木种子的处理。种子性能的优劣对苗木的生长有直接影响。对于苗木种子的处理,一方面,对种子采取解除休眠措施,即通过浸泡、物化处理以及光学处理等措施,使种子在人为作用下实现生长发芽;另一方面,对种子采取贮藏措施,分为干燥密封法、干燥贮藏法以及保湿贮藏法。四是,苗木的播种技术。播种作业完成后,如果环境气温较低,可以覆盖地膜,为种子生长提供合适的温度条件。如果天气干旱,还需要及时采取灌溉措施,为种子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五是,苗木的施肥管理。在种子出苗后要及时追肥,以使幼苗能获得足够的养料。通常,在出苗后1 个月左右进行首次追肥,再经过15 d 左右,进行第2 次追肥。施肥期间要注意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避免出现烧苗。六是苗木的苗期管理。在苗木生长初期,因为幼苗极易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阻碍幼苗生长甚至导致幼苗死亡,所以对其进行细致管理十分必要。需要进行的管理工作主要有搭建支护装置、消除病虫害、中耕除草等内容。
林业是基础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建设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林业部门要从造林和育林方面出发,有针对性的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推进生态林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