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研究

2019-12-22 17:11丁玉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师德辅导员工作

丁玉兰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为新青年成长路上的重要筑梦人,辅导员自身的道德情操、人格境界与价值品质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至关重要。

1 新时代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意义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新时代需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年,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圆梦人。辅导员在高校思政育人格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与学生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最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也最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不仅关系到医学生崇高医德的培育与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能否培养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加强辅导员师德建设,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新时代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现状与问题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整体状况良好,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能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新时代对高校师德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更清晰地把握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现状,笔者以川北医学院为例,开展了问卷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辅导员共有48名,辅导员结构组成:男性16人,女性32人;30岁以下占8.1%,30~40岁占65.4%,40岁以上占26.5%;工作年限3年以下的占16.3%,3~8年的占30.6%,8年以上的占53.1%。

2.1 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理论素养欠缺

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是近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呈现出新人多、学历高、年轻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新人辅导员较多;以研究生学历为主(含在职学习);学科背景复杂。调查显示,川北医学院辅导员毕业于思政类、教育类、管理类专业的不到30.0%,具有医学类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也仅有14.2%。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大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思想、学习、恋爱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困惑,对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辅导员需具备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学、职业咨询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好还有本专业相关学科背景,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2.2 辅导员工作压力大,职业认同感低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职责有明确的规定,其中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首要和最重要的职责。但现实情况是多数辅导员却在扮演“学生保姆”的角色,疲于应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如川北医学院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也就是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和院系都可向辅导员发号施令,辅导员开展工作往往需要跟学校多个部门进行请示汇报。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多重领导,多头管理,班团建设、评优评奖、宿舍管理、学生安全等所有与学生相关的事务都在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接收并转发各种通知占用了大量的工作时间。此外,辅导员的配备比率偏低的情况更是加重了辅导员工作的负担,如目前川北医学院专职辅导员师生比为1∶326,其中有52.4%的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超过了300人,甚至有19.0%的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超过了500人,距教育部1∶200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本次调查中,64.3%的辅导员认为工作压力比较大,21.4%的辅导员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在辅导员压力来源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学生安全问题”,第二位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值”,第三位是“经济压力”。一方面,在医学院校,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因学业、恋爱等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频发,加上目前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产生心理问题,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一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习惯性认为学生出问题是因为辅导员工作没有做好,应该承担责任。高压状态下造成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缺失,辅导员流失严重。在对辅导员的职业倾向调查中,有40.5%的人准备往学校科研、教学、行政管理方向发展,4.8%的人准备考博,另寻发展机会,7.1%的人准备往其他方面发展,28.6%的人暂时还没长远打算,而愿意长期留在辅导员岗位的只有19.0%。

2.3 辅导员评价与发展机制不完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调查显示,川北医学院42.9%的辅导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49.9%的辅导员每周只有不到两天能按时下班。忙碌的工作状态使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时可能会缺乏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对待学生工作简单粗暴,不能静下心、俯下身倾听学生心声,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机制方面,辅导员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量化和定性考核,目前高校对辅导员的评价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领导、轻指导;重近期、轻长远;重使用、轻培养等问题。辅导员工作得不到及时、积极和有效的反馈。在激励机制方面,川北医学院虽年终考核评选“十佳”“优秀”辅导员,但评选结果不与职位晋升等直接挂钩,很难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辅导员可以走专业技术职务与行政职务两条路,看似有发展前途,实则困难重重。许多高校针对辅导员没有独立的专业考评标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与专业教师共同竞争,职称评定重视科研与教学成果,明显是为专业教师量身打造。而通过行政职务获得晋升,辅导员会面临学校职能部门的大量竞争者,也难以脱颖而出。辅导员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完善,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多重因素导致责任感与动力缺失。

3 新时代医学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对策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学校要以辅导员“愿做事、能做事、做好事”为建设目标,形成完善的制度保障。辅导员自身应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责任,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责任意识,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自觉做到“以生为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1 创新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辅导员师德培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刻学习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要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家的基本遵循。首先要丰富学习内容,利用重大的时政热点、时间节点开展相关学习教育活动,理论学习应紧密结合辅导员平时所从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广泛涉及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咨询、教育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培训、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要创新学习形式,辅导员队伍年轻有活力,理论学习就应该“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辅导员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让学习“活”起来,“实”起来,将单项灌输转变为双向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学习中尽量做到3个结合,即线上学习与线下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室内学习与户外拓展相结合,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和鼓舞更多辅导员把育人作为光荣的使命和职责。再次要及时考查学习效果,学习成果有交流、有展示、有评比、有反馈,通过主题演讲、理论考核、情景剧展示等形式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在学习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辅导员自身应注重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及时将所学、所思、所获转化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从业能力。

3.2 明确工作职责,注重人文关怀,增强职业幸福感

高校应以“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领路人”为基本遵循,全校上下创设“重视辅导员、尊重辅导员、善待辅导员”的良好氛围,认识辅导员的工作价值,理解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肯定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切实保障辅导员的权利。首先要通过制度建设使学校上下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将辅导员从繁杂的日常学生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逐步建立与辅导员身份相匹配的职责体系和工作制度,实现由职责泛化的辅导员工作向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回归,发挥角色功能的最大效应,使辅导员能够从工作中体验成就和价值[1]。其次,学校要注重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经常了解辅导员的所需所惑,耐心倾听辅导员心声,千方百计为辅导员排忧解难,尤其是要在辅导员生病、结婚生子等特殊时刻给予关爱,这样既可以凝聚人心,又能增进感情,形成一种温暖的情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这种情怀会润物细无声地陶冶辅导员的情操,并自动转化为工作的责任与热情,使辅导员能自觉践行“以生为本、无私奉献”的工作理念,为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学校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积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如设置专职辅导员工作责任津贴,给予专职辅导员每月补贴适量的通讯经费,担任新生年级和毕业年级专职辅导员每月给予额外的补贴,给予专职辅导员超额工作量补贴。以上津贴每学期发放一次,对在聘期间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不发放工作责任津贴和超额工作量补贴,并根据情况予以解聘。再次辅导员自身应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能,善于找寻工作价值,育人过程中要真诚关爱学生,真心对待学生,耐心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的反馈、与学生良性的互动能给予辅导员最大的工作动力,使辅导员将自身职业视为一种有意义的生命体验,在服务和奉献中绽放自我,实现人生理想,提升职业幸福感。

3.3 完善制度建设,严守师德规范,培育职业责任感

首先要通过广泛调研建立完善、科学、可操作的辅导员考评机制。学生工作部门牵头负责辅导员考核工作,同时要与院(系)党委(党总支)共同做好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应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制订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查辅导员在思想引领、服务学生、指导成才三方面的职业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育人效果,以评价促发展。丰富创新考核方式,以平时考核为主、年终考核为辅,考核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项目打分、案例分析、博文写作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师德考核队伍由学校领导、院(系)党委(党总支)负责人、与辅导员有工作联系的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同行、所分管的学生组成,力求对辅导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最大限度保证结果公平、公正、公开,定期反馈考评结果。其次是建立与辅导员薪酬待遇、评优评奖、业务进修、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学校每年根据综合考评结果,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在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线上线下向全校师生巡回展出优秀辅导员的工作事迹,并给予优秀辅导员适当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对于个别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严肃惩处,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有违必查,有违必究,促使辅导员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严守师德规范,并通过长期遵循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与道德品格。再次,学校应以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为目标,着力建立长效机制,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称)评聘要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学校应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设立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中心,统筹推进辅导员在学习能力、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素质的提升。积极选送辅导员参与国家、省级培训,学校负责对所有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实现全员化、全覆盖的校级培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各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切实把师德建设摆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引领辅导员将“铸就高尚师德、培育新时代四有新青年”作为毕生的追求。

猜你喜欢
师德辅导员工作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不工作,爽飞了?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选工作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