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卢洪洲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 上海 201508
历史上曾有多次的鼠疫流行,在公元6世纪、14世纪和19世纪末鼠疫均有世界性暴发,各大洲都受到波及,导致了全球1亿多人死亡。 20世纪30年代鼠疫大流行,波及全球60个国家,导致近千万人口死亡。但自从抗生素广泛应用后,鼠疫的危害逐步减少,未再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和大量人口的死亡[1-2]。自1990年以来,较大的暴发多发生在非洲地区(如刚果民主共和国、马达加斯加等)。2017年非洲马达加斯加暴发鼠疫,确诊病例 2 348 例, 202例患者病死,病死率约8.6%[3]。我国1987―2018年共报道鼠疫588例,死亡83例,病死率约14.12%,主要发生在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等地区[4-15]。
近年来全球鼠疫的确诊病例有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病例数较80年代增长近3倍,但病死率为7.8%左右[6]。由于全球范围内物资和人口的流动加速,疾病的扩散也加速了。近期北京报道了2例输入性确诊病例,引起了社会的广为关注。对于鼠疫不必过于恐慌,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发病后及时就诊,就可获得痊愈[16]。
根据鼠疫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对疫区或非疫区给予分别处理,可以有效控制疫情播散。
鼠疫的自然疫源地指有动物鼠疫存在和流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53个国家;我国19个省、区有动物鼠疫存在,主要在西北区域(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和西南区域(云南、贵州、广西等)。疫源地的传染源包括动物与患者。主要宿主动物包括啮齿类动物(旱獭、沙鼠、黄鼠、家鼠等),食肉动物(犬、狐狸、狼等),绵羊,黄羊,牦牛等[4]。鼠疫疫区的主要感染方式为被带菌跳蚤的叮咬、接触受染动物(剥食病死动物等)及吸入患者带菌的飞沫。在旱獭等啮齿类动物出没的鼠疫疫源地,狩猎者或野外务工人员等较易受感染。当野外工作人员发现病死动物时,应及时联系当地卫生部门,避免直接接触死亡动物,必要时应戴手套处理。日常可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驱虫剂来防止跳蚤等叮咬。
在由家鼠引起鼠疫的疫源地,以室内感染为多。在室内感染多的疫源地,需要清除杂物堆,消除啮齿类动物在房屋内的筑巢场所。一旦与患者和病死动物接触可以使用药物防御。
生活在疫区的人群,根据个人意愿可以戴口罩进行自我防护,但必须妥善使用和处理口罩,避免因使用和处理不当使其成为感染源[17]。一旦发现疫情,地方卫生部门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对疫区进行消毒,保护易感人群,妥善处理鼠疫患者尸体。
由于交通的便捷,非疫区鼠疫的传入风险加大。为避免鼠疫的扩散,患者的早期识别、隔离是非疫区防控的关键。一旦病例确诊,需要将患者收治于专门医疗机构,在负压隔离病房内进行治疗以减少患者飞沫传播。做好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必要时可以预防性使用药物。对常规的医疗机构,主要还是指导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口罩、注意个人防护、有效预防鼠疫感染。
鼠疫患者发病后除一般的隔离及对症支持治疗外,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18-19]。
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为首选药物。链霉素是对抗鼠疫耶尔森菌最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鼠疫(尤其是肺炎形式)的首选药物,以30 mg·kg-1·d-1(最多2 g/d)的肌注分剂量进行治疗,可以持续至第10天或体温恢复后第3天。
庆大霉素也可用于动物和人的鼠疫治疗。
氯霉素可以替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于鼠疫脑膜炎、胸膜炎、眼内炎或败血症。 剂量应为50 mg·kg-1·d-1,分次给药,可以通过肠胃外给药,也可以在耐受的情况下口服10 d。 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
四环素具有抑菌作用,对轻症患者较为有效。 口服负荷剂量为15 mg/kg(总量不超过1 g),然后应以25~50 mg·kg-1·d-1(最多2 g/d)的剂量服用10 d。也可与其他抗生素一起使用。
磺胺类广泛用于鼠疫的治疗和预防。剂量为 2~4 g,然后以每4~6 h 1 g的剂量持续使用10 d。 在儿童,口服负荷剂量为75 mg/kg,然后分6次口服150 mg·kg-1·d-1。甲氧苄啶-磺胺甲基恶唑的组合给药已用于治疗和预防鼠疫,但有研究表明,与使用链霉素、氯霉素或四环素类抗生素相比,病死率更高,并发症增加,发热时间更长。
环丙沙星在体外和动物研究中均显示出对鼠疫耶尔森菌的良好效果。口服环丙沙星已在临床用于治疗包括肺鼠疫在内的鼠疫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抗菌疗效。每日2次口服,15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750 mg。
左氧氟沙星已被批准于鼠疫的治疗和暴露后的预防用药,相对副作用小,可以静脉或口服使用[20]。
莫西沙星也已批准用于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成年患者的治疗[21]及暴露后的预防用药[22]。
抗生素使用时必须注意: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适用于治疗鼠疫[18]
早期识别鼠疫患者是减少疫情播散的重要手段。疫区患者出现高热、咳嗽、咯血症状时应考虑做鼠疫病原检测,并做好患者救治和隔离措施;非疫区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要询问近期有无到疫区的流行病学史,必要时行相关病原学筛查。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通过,并在2013年做了修订,其中鼠疫和霍乱被定为甲类传染病[23]。但由于近年医疗技术的进步,传染病疾病谱也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传染病威胁在降低,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威胁日益加大,法定传染病的疾病谱也应做相应修订。
对于鼠疫等传统的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有效,病死率不高的传染病可以降低危险等级;而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高致病性传染病应列入传染病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