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佳 苏金明 夏勇开
(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20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指出“把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打造成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2018年习总书记4.13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更进一步明确了海南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海南是全国最大的 “热带宝地”、 “天然大温室”,具有发展热带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全国的 “果盘子”、 “菜篮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保亭地处海南南部内陆,是海南真正意义上的 “热带地区”,其热带农产品独具特色。近年来,保亭大打 “山地”和 “生态”牌,热带农业成效显著,但形势依然严峻。本文正是在分析保亭农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保亭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旨在抛砖引玉,提出保亭热带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保亭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一是调减低质低效农业产能。稳步推进天然橡胶等的改造,加快老残胶园改种热带果树和经济林。2017年,保亭全县更新老化低产橡胶面积400hm2(行业监测统计资料),大力实施大宗农作物单产提升计划。二是大力发展热带优质水果。发挥独特的气候与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红毛丹、山竹等热带水果。2017年,保亭全县水果总面积为0.47万hm2[1]。三是做好冬季瓜菜基地的建设。建立 “菜篮子”项目示范基地,实行县长负责制。2017年,保亭县常年蔬菜面积累计为120 hm2,冬季瓜菜面积0.31万hm2(行业监测统计资料)。
一是养殖业稳步发展。依托 “无疫区”优势,重点发展五指山猪、什玲鸡、六弓鹅等地方特色产业。2017年,全县存栏猪13.18万头、牛0.77万头、羊2.40万只;全年出栏猪14.92万头、牛0.09万头、羊2.03万只、家禽133.96万只(其中鸡91.73万只、鸭34.49万只、鹅7.74万只)[1]。
二是持续推进养殖规模化、设施化及生态化发展。提倡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对粪尿实行资源化再利用,鼓励林下养殖,推行 “畜—沼—果、菜”等为代表的种养结合模式和 “养猪+槟榔+水库养鱼”等为代表的水体混养、轮养结合的高效生态模式。2017年,在畜牧业产量比例中,规模养殖占40%,散养户占60%;全县规模养殖场达38家,其中养猪场12家、养牛场1家、养鸡场13家、养鸭场1家、养鹅场1家、养鸽场1家(行业监测统计资料)。
三是地方特色养殖产业已初具规模。2017年,年出栏五指山猪4万头、什玲鸡150万只、六弓鹅6万只(行业监测统计资料)。
一是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2017年,全县新增认证农产品普通商标12个、累计132个;新增有机食品3个、累计9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个、累计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累计5个。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2017年,新建设省级标准化示范园4个、涉及面积80 hm2,分别为保亭春光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1.3 hm2(六弓)、保亭什鹿岭红毛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3.3 hm2(什玲)、保亭生态红毛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0 hm2(新政)、保亭加茂菠萝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5.3 hm2,全县累计建设省级以上热作标准化示范园14个,涉及面积540 hm2。
一是休闲农业声名远扬[2]。按照 “农村+旅游”的发展理念,以民族民俗风情、农村田园风光、自然山水风光为依托,积极探索乡村旅游连片开发模式,打造具有黎苗风情特色的 “农乐乐”、共享农庄、美丽乡村。保亭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拥有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 “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共享农庄示范点6家。二是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开发了一批旅游工艺品和旅游保健品,如棕榈藤工艺品及益智、槟榔、茶叶、椰子油等旅游保健品。
虽然保亭农业发展较快,产值迅速增加,但过去基数较小,尤其优势特色产业所占比重小,低效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农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内部结构不优。种植类仍以大宗农作物为主,特色产业规模不大, “小而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区域性主导产业相对较少。养殖业中畜类仍以猪为主;禽类仍以鸡为主,名贵珍稀品种所占比重低;热带水果和瓜菜类主要以传统芒果、辣椒等为主,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特而不优现象突出,没能在特色的基础上生产出优质、市场畅销的产品。
二是品种结构有待优化。品种相对单一、种植地较为分散、与生产环境不相符等问题,难以适应现阶段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普通品种多,名优品种少;低档品种多,优质、高技术含量的品种少;集中上市的品种多,早晚熟品种少[3]。如五指山猪、六弓鹅有名无量,市场占有率较低,种苗培育较慢。
一是种植业经营粗放。受体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保亭种植业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管理水平、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均较低。大量施用化肥和产前灌水、超量使用化学激素制剂等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营养成分及外观。农作物的产后商品化处理率大约只有5%,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如益智生产在保亭,加工在广西玉林;黄秋葵生产在保亭,加工在山东寿光。
二是畜牧业发展滞后。2017年,保亭牧业总产值43 958万元,仅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3%,发展较为滞后[1]。在肉类生产中,耗粮型的猪肉占据了较大比重,食草性家畜比重小;在畜禽品种结构中,良性畜禽类比重较低,品质不高;畜牧业投入比重不高,基础设施不健全;品种良性开发、市场讯息等严重滞后,急需加强抗疫疾病及市场危机水平。
三是科技应用滞后。如保亭红毛丹的保鲜技术亟待更新升级。
当前保亭加工企业微乎其微,且规模不大,加工设施设备简陋,加工工艺落后,技术与人才缺乏,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发展步伐缓慢。加工层次低,大多为初级加工产品,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微乎其微,原材料未能实现充分转化,经济效益较低。
一是组织化程度低。保亭农业以单兵作战为主,大多为农户自己闯市场,各类中介组织与行业协会少,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二是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缺乏组织协调机制,产业模式较为落后;缺乏预警机制,面对农业突发事件表现得非常脆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缺乏稳定、合理、有效的机制,难以形成稳定供求关系,多数是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不多,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不规范。对企业来说,及时有效地获得优质合格的原料难以得到保证,难以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对农民来说,加工企业通常在原料定价、收购方面占有优势,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难以从加工、流通环节分享利益;一旦终端产品市场行情不好,企业故意压价、拖欠价款等行为常导致农民利益受损。
一是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推广林下种菌、南药、养蜂等复合经济,做大做强冬季瓜菜、山地蔬菜、热带水果、热带经济作物、特色畜禽、南药中的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型特色产业,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聚,打造热带山地水果、山地瓜菜、林下经济、南药及其它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示范基地。以标准化热作园为核心,发展富有保亭生态特色且经济效益显著的红毛丹、荔枝、龙眼、芒果、山竹、榴莲、香蕉、木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发展四棱豆、黄秋葵、树仔菜、龙须菜、忧遁草、仔姜等绿色无公害蔬菜(含野菜)。在全县范围内的坡地、用材林、橡胶、槟榔等人工商品林与部分天然次生林区,建设优质棕榈藤生产基地、南药生产基地。推动魔芋林下种植,建设魔芋组培中心。养殖什玲鸡、五指山猪、六弓鹅、七仙岭黑山羊、山地黄牛、豪猪等特色畜禽。以现有水库、鱼塘为主体,推动建成集水产养殖、科技示范、观光休闲于一体的 “保亭农乐水乡”。
二是实施新品种研发中心及蔬菜示范行动计划。建设蔬菜育种研发中心,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蔬菜种质资源选育,引进筛选蔬菜新品种,构建保亭国家级育种研发中心,研发南方露天蔬菜品种,将保亭作为中国北方蔬菜的南繁基地。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电教等多种形式,提供优质品种开发与技术服务。开展蔬菜种植示范,以高科技种植、机械化生产为主导,实施蔬菜工厂化育苗,建造智能化育苗温室,推广新型育苗技术。
以市场为引领,以品牌为依托,以 “山地”和“生态”为最大卖点,支持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整合现有产品品牌,引导已形成产业规模、知名度较高、特色鲜明的原产地产品申办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争创名牌产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施 “企业+农民(合作社)+品牌”等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实行产供销对接及社会化服务,实现统一管理,质量可追溯,构建紧密的企业与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全面推出保亭苦瓜、青瓜、黄秋葵、四棱豆、彩椒等山地蔬菜品牌,大打保亭红毛丹、山竹、芒果、龙眼、 “三月红”荔枝、百香果等热带山地水果品牌,隆重推出棕榈藤、七仙岭蜂蜜等林下经济特色品牌,发展益智、槟榔等南药品牌,强化什玲鸡、六弓鹅、五指山猪、豪猪、乳鸽等畜禽品牌,全面发展保亭鹧鸪茶、山兰稻等特色品牌,构建产业特色明显、优质高效和持续增长的品牌农业体系,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新格局[4]。
一是以 “共享农庄”为抓手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结合全省 “百千工程”和 “共享农庄”专项行动计划,引导 “共享农庄”企业按照 “主导产业、主题文化、主要市场”定位策略,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格局,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 “共享农庄”。通过 “共享农庄”开展精细化小作坊加工,将农产品加工成特色化商品,而不是标准化的工业品,走高值化发展道路,深度挖掘农产品的功能特色,生产多元化的功能特色型产品,不仅将农产品利用率最大化,而且极大地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是将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与旅游市场充分结合,走一二三产业融合道路。建设好 “保亭礼物”旅游商品平台,全面提升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推广、销售的水平和规模,加快山地蔬菜、山地水果、什玲鸡、六弓鹅、五指山猪、豪猪、七仙岭蜂蜜、益智、槟榔、棕榈藤、鹧鸪茶、山兰稻等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推进休闲农业企业与农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或联营,休闲农业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的厂房、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自己的特色旅游商品;龙头企业将自己的名优农特产品委托给休闲农业企业,作为旅游商品出售。加快建设益智加工园、瓜菜深加工基地、棕榈藤深加工基地等。
一是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提升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加快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8]。以现有农村生态养殖小区及规模养殖基地为基础,建立什玲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及一批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着力构建功能互补、能量循环、高效生态、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的种养模式[9]。探索蚯蚓、蝇蛆等生物处理畜禽粪污的新模式,开发蚯蚓相关高附加值产品。在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建大型沼气,推广养殖场自助用、沼气发电、农村户用沼气等沼气多样化利用。
二是推进 “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发展模式。加快实现由单纯养殖向种养结合转变、进而向第六产业的有效转变,延伸拉长养殖产业链,打造畜禽产品供应链,使养殖者、种植者、屠宰加工者、能源供应者形成利益整体。逐步建设一批种养结合一体化示范点,打造精品、做出亮点,实现示范点内部小循环、园区中循环,条件成熟后再全县推广,实现全县大循环。
一是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依托淘宝网、1号店、京东商城、农博网、海岛生活等电商平台,建立覆盖全县、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电商网络体系[11]。重点建设完善 “共享农庄”网络平台和 “共享农庄”微信公众号、 “优电联盟”、互联网农业小镇、镇级运营中心、村级服务站(乡村小屋)等。以 “互联网+农业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据农业分析为基础,对种植(养殖)、采收(屠宰)、加工、销售链进行整合,改变传统分散种植与养殖的情况,实施 “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的新农业生产模式。以返乡创业青年、大学毕业生、农村能人等为重点,通过电商创业培训,培育一批农村电商的带头人。
二是发展智慧农业[12]。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农业可视化远程控制、远程诊断、灾害预警等智能化、精准化管理。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引入农业可视化监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植物生理本体感知系统、小型气象站、智能叶面积测量仪等。以条形码或二维码形式对产品实行标识和编号管理,抓好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投入品管控,完善生产记录档案,确保质量可追溯。
一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工程。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合作社示范社、休闲农业示范点、共享农庄、热带观光四季果园等的建设,大力拓展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 “管理企业+入园企业+科技单位+合作社(或农民)”、 “企业+协会+基地+农户”、 “(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构建种养、加工、营销等产业链[13]。
二是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加工设施设备,加快改造和升级贮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深度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14]。鼓励龙头企业与农产品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形成联盟,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及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强化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发展设施农业及规模养殖。